周文龍
農業科技是政府聚焦的新興增長領域之一,可爲企業帶來商機,同時爲環境可持續和食品安全做出貢獻。
近年來,本地農業科技發展蓬勃,在2019年獲得1億7700萬美元(約2億4080萬新元)的投資,投資總額在亞細安市場中排名第一。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也在同一年透過SEEDS Capital委任七個合資合作夥伴,催化對農業食品科技和精深科技起步公司總值超過9000萬元的投資。
在2021財政年預算案中,政府將撥款6000萬元設立農業食品業轉型基金(Agri-Food Cluster Transformation Fund),支持農業食品業者采用科技推動轉型以加強我國糧食的保障,相信也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疫情無阻行業尖兵迎難而上,摸索持久可行的康莊大道。本期《行商有道》邀請四家農業科技公司創辦人,暢談他們的農業科技方案如何抓住疫後世界的市場機遇。
讓更多人選擇有機蔬菜
張華國
Citiponics創辦人,59歲
- 設在停車場頂層的城市農場
- 使用無土種植系統,節能省水
- 公司蔬菜銷售到全島職總超市
一般人對農業科技有哪些誤解?
許多人以爲建農場需要很多的空間,不過我們的農場只需1800平方米,每個月就能生産約4公噸蔬菜,而且它還是建在停車場頂層,更好地利用城市空間。
農業科技也不一定要有很多高科技或自動化儀器,像我們的農場主要是不使用泥土來種植蔬菜的有機水耕系統(Aqua Organic System,簡稱AOS),側重于創新種植解決方案,不包含複雜的高科技技術。
冠病疫情帶來的最大挑戰和機遇是什麽?
過去我們的農場開放給公衆,他們可預約到此直接拔菜買菜。現在因疫情關系,我們開放給公衆的人數大減。另外,我們聘請的員工不少是樂齡人士,考慮到他們的健康安全,這陣子他們都沒來“上班”。
不過托疫情的“福”,現在更多人選擇有機蔬菜。剛好我們利用的AOS方法,去除了除草劑的使用;系統不用泥土而采用火山石,不必使用殺菌劑和殺蟲劑,滿足人們的需求。
加上我們是在城市“耕種”蔬菜,所以不必長途運輸,是所謂的“從農場到餐桌”。
公司未來有何發展計劃?
我們的農場目前仍屬于試行計劃,若要達到更好的經濟規模效應,我下來希望能取得多幾個停車場地段。這樣我們能同時種植更多不同種類的蔬菜。
另外,我也希望隨疫情逐步受到控制,能展開更多社區項目,包括讓居民參與耕種,把有機蔬菜免費分發給社區裏的弱勢群體等。
複制環境快速提高産量
班傑明·斯旺(Benjamin Swan)
Sustenir Agriculture創辦人兼總裁,40歲
- 發展室內垂直農場
- 借助農業環境控制技術,栽種草莓、羽衣甘藍等非本地蔬果
- 在香港和馬來西亞等地開辟新農場
一般人對農業科技有哪些誤解?
最常見的誤解是認爲室內種植農作品並非天然的,因爲它們不是從土壤中長出來,也沒接觸陽光,而且它們的味道不如室外種植蔬果。
其實,利用農業環境控制技術(controlled environment agriculture),我們能複制室外環境,所耕種的蔬果味道不僅一模一樣,而且生産效率更高。
冠病疫情帶來的最大挑戰和機遇是什麽?
我們發現自去年病毒阻斷措施以來,消費者對健康、本地種植的新鮮農産品需求提高。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機會。
我們相信公司具備許多優勢。其中一個是農業環境控制技術,讓我們能輕易在其他地方複制農場,快速提高産量。目前,公司在香港和馬來西亞開辟新農場,這些農場不受外部環境所影響,耕種也無需任何農藥。
我們也能改變環境條件,種植當地室外環境一般無法種植的蔬果。比如在新加坡的農場,我們就能栽種草莓、羽衣甘藍等非本地蔬果,部分蔬菜的種植期甚至能縮短一半。
公司未來有何發展計劃?
我們有意擴大公司版圖。最近,我們在新加坡和香港推出可食用冰花(ice plant)産品Morning Dew。冰花屬高價位蔬菜,是近來在許多高級餐館被當成是冷盤或前菜的食材。這是季節性植物,一般冬天才能嘗到,現在一年四季都可種植和品嘗。
研發高價值菌類拓展業務
郭斯勇
Grower Agritech創辦人,52歲
- 側重培植高價值菌類
- 幾年前開始在泰國清邁專門培植蟲草花
- 2020年獲企業發展局創投提案競賽SLINGSHOT食品科技與農業科技組獎
一般人對農業科技有哪些誤解?
一些農業經營者只售賣他們所種植的農産品,但我認爲這是非常傳統的做法。在先進農業發展的今天,我們不應該把農業看成單一的生意模式,應該開創多元化業務。
像我們除了進行蟲草花(cordycep mushroom)和松露(truffle)等高價值菌類配置研發,也設有生産動物飼料的aGreen Tech公司。
冠病疫情帶來的最大挑戰和機遇是什麽?
我們公司業務幾年前發展至泰國,在清邁設立研發中心和垂直農場專門培植蟲草花,同時也進行松露培植研究。
有鑒于疫情,我們這段時期無法頻密出國,一些需要與海外專家合作、出國收集大量樣本的項目都被迫終止。
幸好我們的管理團隊經驗豐富,能順應局勢變化,把原定2022年展開的項目提前至2020年。我們也已嘗試開發各種蟲草花食品,如蟲草花昆布茶、面包等。
公司未來有何發展計劃?
我們正投入兩個農業科技項目,一個是更高效率的蘑菇種植技術,利用營養醬來取代木材鋸末或木屑;另一個是生産混合蘑菇的植物性肉類,該項目如今處于最後發展階段,我們將在新加坡開設一家食品工廠。
草莓長得快也不怕高溫
鮑晟傑
新果(Singrow)總裁,32歲
- 種植生長溫度較高的草莓
- 生長周期從至少五個月縮短到少于三個月
- 可利用人工智能以及機械人采摘草莓
一般人對農業科技有哪些誤解?
很多人仍以爲農業科技公司使用大量肥料和農藥,特別是利用人造肥料種植農作物,但事實並非如此。本地大多農業科技公司是依賴一般土壤中存有的少量礦物質和化合物,取得的成效比傳統農場更環保、更符合食品安全標准。
說到農業,一些人始終有較低技能工作的刻板印象。但農業科技結合了植物學、供應鏈管理、工程學和電腦科學等專業知識。像我們種植的草莓,就是許多植物科學家進行優化的成果。他們運用創新的培植法和專利技術,將草莓生長周期,從傳統農場所需的至少五個月縮短到少于三個月,適合生長溫度從20攝氏度到25攝氏度,提高到介于28攝氏度到30攝氏度。
冠病疫情帶來的最大挑戰和機遇是什麽?
疫情嚴重幹擾了我們的種植時間表。比如我們試驗農場的建築工程是在去年疫情暴發時展開,疫情無疑影響了施工進度,造成種植工作延後。此外,我們進口的草莓種子也因旅行限制措施而延後送到。
至于機會,疫情令更多人關注糧食安全課題,政府也更了解我國糧食體系自身的脆弱性,有必要采取不同策略確保糧食供應不缺。這也引起更多投資者對農業科技感興趣,有更多資金流入這一領域。無形中,它幫助我們加快擴張計劃,一些點子也較容易獲得當局批准。
隨著宣傳力度加大,消費者對本地種植蔬果更有信心,不少人開始選擇本地種植蔬果,而非外國進口産品。
公司未來有何發展計劃?
我們正打算擴大種植的蔬果種類,目前,我們除了草莓,也種植櫻桃、番茄和小松菜(Komatsuna)。下來,我們還試驗種植較高價值的農作物,如伊朗藏紅花(Persian saffron)。我們也准備在峇淡島設立草莓園,並把業務擴大至東南亞區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