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沖擊下,我們迎來充滿希望與幹勁的金牛年。
過去一年,有人因疫情失業,有人得以保住飯碗,有些還能拿到不錯的花紅,荷包滿滿地過個大肥年。
在過完元宵之後,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報稅季節,本期《理財錦囊》告訴你今年報稅須特別注意的地方,更教你如何精明省稅。
同往年一樣,個人所得的報稅期從3月1日開始,以傳統表格報稅的截止日期是4月15日,通過電子報稅的期限則是4月18日。
不過,最大的差別是去年政府大手筆推出一系列經濟援助配套,協助國人及企業渡過疫情難關,因此並非所有收入都要征稅。
作爲最關鍵的財政措施之一,雇傭補貼計劃(Jobs Support Scheme)透過薪酬津貼緩解企業成本壓力,從去年4月至12月,政府爲雇主提供226億元的資助,以補貼190萬名在職本地員工的工資。雖然雇主無須爲這項薪酬津貼繳稅,但雇員本身仍要照常納稅。
針對個人所得,國內稅務局(IRAS)已列明以下援助免征稅,包括自雇人士收入補貼計劃(Self-Employed Person Income Relief Scheme)、失業者申請冠病疫情薪金補貼(COVID-19 Support Grant)、就業入息特別補助(Workfare Special Payment)、短期援助基金(Temporary Relief Fund)、全國職工總會的U關懷基金(U Care Fund)、持執照導遊所獲得的薪金援助,以及新加坡海事和港務管理局給予本地海事人員的援助等。
對上班族而言,個人所得稅項目除了涵蓋工作所賺取的收入和花紅之外,若有出租房子,租金收入也須繳稅。
我國個人所得稅采用累進稅率,稅率介于2%至22%,起征點是2萬元,因此收入越高承擔的稅負越重。
納稅人報稅常犯錯誤 沿用前幾年個人扣稅項目
納稅人在報稅時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即使生活情況在過去一年發生了變化,他們還沿用前幾年的個人扣稅項目。
普華永道(PwC)全球派遣服務高級經理張佳銘說,如果納稅人及時更新個人信息,例如婚姻狀況、子女、家庭傭人及保險等,稅收信息系統就會准確計算稅務減免。
基本上,人生中的許多大小事,如生兒育女、進修考取文憑、父母搬來同住和開始聘請女傭等,都可享有估稅扣稅(tax relief)或稅務回扣(tax rebate),幫助納稅人減輕負擔。
已婚人士最常享有的估稅扣稅有四種,即合格子女估稅扣稅(Qualifying Child Relief)、父母估稅扣稅(Parent Relief)、外籍女傭稅估稅扣稅(Foreign Maid Levy Relief),以及在職母親子女估稅扣稅(Working Mother’s Child Relief)。
以合格子女估稅扣稅爲例,國內稅務局已簡化部分報稅程序。孩子在2018年或之後出生的家長,不必申報育有孩子,稅務局會自動爲納稅人填好電子報稅單上的這個項目。這樣一來,家長就不會因爲忘記申報而錯失獲得子女扣稅的機會。
此外,電子報稅表格上會自動顯示,父母將平分4000元的扣稅,但納稅人也可在報稅時調整這個比例。
至于單身人士,則能透過不斷自我提升以享有估稅扣稅。若去年報讀某項課程或研討會,並獲得合格學曆或工作資曆認證,就可申請進修課程費估稅扣稅(Course Fees Relief),最多達5500元。
與此同時,把現金存入退休輔助計劃(Supplementary Retirement Scheme,簡稱SRS),可享有與存入款項相同的稅務扣除。不過,存款額設有頂限,國人每年可在SRS戶頭存入多達1萬5300元,外籍人士能存入3萬5700元。當納稅人滿62歲後,就可開始提取款項,而且只須爲一半的款項繳稅。
若達估稅扣稅上限8萬元 還可通過捐款減少稅款
理財專家提醒,個人所得稅的估稅扣稅上限爲8萬元。如果達到上限,還有辦法可減少稅款——捐款。
只要捐款對象是公益機構(Institutions of Public Character),捐款的2.5倍可用來減少應繳稅收入(chargeable income)。公益機構會記錄納稅人的身份證號碼等信息,並直接通知稅務局,相關的扣除也會自動反映在報稅表上。
張佳銘注意到,盡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上周二發表2021財政年預算案聲明時,針對個人所得稅部分並沒有宣布任何新增估稅扣稅或稅務回扣,但當局把合格捐款享有的2.5倍稅務回扣延長至2023年,以鼓勵更多國人在抗疫期間繼續行善。
不過,今年捐款只能用作隔年減稅,例如2021年捐款要到2022估稅年才能享有稅務回扣。
另外,一些工作開銷,如應酬客戶的開銷,若沒得到雇主補償,可在報稅時填寫並從應繳稅收入中扣除,前提是要保存好收據等以備檢查。
塞爾瓦姆說,防疫措施導致人們改變辦公方式,稅務局已允許納稅人因居家辦公造成雜費增加,也可申請扣除應繳稅收入。
例如,居家辦公前的每月水電費爲50元,之後上漲至60元,增加的10元可申請扣稅。
賣股票房地産獲利無須繳稅
不少投資者存有疑惑,股票市場獲利須繳稅嗎?
受訪理財專家說不必,由于政府目前並未推行資本利得稅(capital gain tax),意味著出售股票、無形資産,以及房地産皆無須繳稅。
此外,國內稅務局去年4月發出有關數碼代幣(digital token)稅務指南,列明買賣加密貨幣作爲投資也不會征稅。
不過安永(EY)民衆咨詢服務部合夥人塞爾瓦姆(Panneer Selvam)提醒投資者,盡管新加坡不對投資收益征稅,但海外投資所在地可能會征稅,因此個人須弄清楚這項收益是否有任何預扣款項或報備義務。
財務規劃公司星融(SingCapital)執行總裁謝诏全表示,買賣所得若屬于“交易活動”,就不再免征稅。
比方說,如果個人以謀利目的來買賣房地産或從事房地産交易,這項收益就須繳稅,國內稅務局的參考准則包括交易頻率、買賣房地産的理由等。
謝诏全建議大家若有任何疑問,應咨詢財務顧問或稅務顧問。他提醒說:“制定納稅規劃以合法避稅固然必要,但我們不應異想天開去逃稅,這可是嚴重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