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工部長陳振聲認爲,國際社會仍需要優質的商業中心,以進行實體的高增值交易以及可信賴的合作。“新加坡若要成爲全球少數優質、可信賴的商業中心,我們必須創造一個獨特的環境。”
整體經濟環境仍充滿挑戰,我國若要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具備更寬廣的全球視野,以及更長遠的思考。
貿工部長陳振聲勾勒了三大戰略,協助本地企業與商家在這充滿挑戰的環境中,化危機爲轉機。
陳振聲昨天(3月2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貿工部開支預算時說,我國仍未走出自獨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我們正處于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中,複蘇依舊是高度不確定的。可以確定的是,我們不會回到冠病疫情前的世界。”
全球競爭日益激烈,陳振聲指出,這些競爭更加國際化和數碼化,不局限于本地和實體世界。國際競爭也不再只是重視成本與效率,更重視韌性和安全。“這些改變都將持續加速。若要勝出,我們的行動必須靈活、迅速和一致。”
首先,我國必須加強作爲全球商務與科技中心的地位。陳振聲說:“數碼聯通、合作、監督以及執行的便捷性,都將重新定義商業中心的角色。”
不過他認爲,國際社會仍需要優質的商業中心,以進行實體的高增值交易以及可信賴的合作。“新加坡若要成爲全球少數優質、可信賴的商業中心,我們必須創造一個獨特的環境。”這包括建立清晰、透明、一致以及連貫的法律與政策框架,允許企業與商家調動資本、招攬人才以及保護知識産權。
其次,我國須鞏固在國際價值鏈的地位。陳振聲說,競爭的本質已改變,品質與成本雖然依舊重要,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已浮現。例如,推出新産品與開拓新市場的速度、供應鏈的韌性以及創新點子的品質。
加深企業與員工技能
新加坡不僅要發展新興行業,如農業食品科技、城市運輸以及可持續的城市解決方案等,也必須發展關鍵能力,以便在每一個選擇投入的領域中,不可輕易被取代。
以半導體爲例,陳振聲認爲,重點不在目前已經掌握了多少全球市場占有率。長期來說,至關重要的是我國是否能取得生産這些晶片的知識産權,以及建造生産晶片的機器。若往價值鏈更上遊發展,我國是否擁有相關人才以及人才網絡。
陳振聲勾勒的第三個戰略是加深企業與員工的能力與技能,提高在全球的競爭力。
在加深企業能力方面,我國須采用生態系統策略。他說:“即使我們投資新興科技如數碼服務,我們必須借助在傳統領域如宇航和制造業現有的優勢。我們也必須持續吸引頂尖的國際和跨國企業前來,同時培養我們的中小企業成爲未來的世界冠軍。”
過去五年,我國政府爲跨國公司和中小企業各提供了130億元和210億元資助。陳振聲強調,不能單純檢視金額以及相應的回報與增值,因爲跨國企業與本地公司的關系是共生的。“如果在本地的跨國企業發展良好,他們更有可能與本地公司合作,並向本地公司采購,將它們視爲價值和供應鏈的一部分。”
若能結合這三大戰略,陳振聲有信心我國能從這場危機中發展得更加更茁壯,並拉開與其他競爭者的距離,爲下一代國人帶來更多機會。
貿工部是否有一些衡量成果的指標?有多少家本地企業達到某個指標,例如股東價值、某個産品類別的市場份額或營業額。我了解要評估因果關系和關聯關系很難。要獲得成果的責任在于企業家,各種計劃只是促成者。但如果貿工部能夠做出一些評估,有多少家企業從各種計劃中受惠,一段時間過後,當中多少家企業達到某些績效指標,讓我們確認是往對的方向發展。即使無法確定因果關系,我覺得會很有用。
——貝理安(阿裕尼集選區)
我們肯定有績效指標,不單只是投入的資源,也包括産出以及更重要的成果。這也是我給所有貿工部員工和法定機構的指示。每當我們通過某項計劃協助企業,我們不單只衡量資源和産出,更要看成果。我同意貝理安先生所說,成果取決于多重因素,因果關系並非一定,但至少能讓我們觀察到是否有進展。因此我剛才提到,貿工部在任何時候都持續評估我們的計劃,確保我們善盡其用有限的資源,推動我國企業作爲一個生態體系取得成長。當有必要時,我們會對計劃做出一些調整,修剪一些比較不合適的計劃,把資源轉移到一些企業更需要的計劃。
——貿工部長陳振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