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季,至少有五家公司已在除牌隊伍之中,包括彙鋒集團、MMP資源、赫比國際、向陽科技及速美商業空間信托。相比之下,目前僅完成一宗首次公開售股計劃。
周嶽翔 報道
本地股市今年來依舊刮除牌風,面對除牌多過上市的失血情況。盡管我國經濟目前正從疫情複蘇,但市場人士表示退市已成爲本地股市一直擺脫不了的長期問題,流動性低、估值低和投資者缺乏興趣是主要原因。
今年首季,至少有五家公司已在除牌隊伍之中,包括彙鋒集團(Transcorp)、MMP資源(MMP Resources)、赫比國際(Hi-P)、向陽科技(Sunningdale)及速美商業空間信托(Soilbuild Business Space Reit);國浩休閑(GL Limited)、CEI 公司與企鵝國際(Penguin International)已展開除牌獻議程序,結果尚未出爐。
怡和控股(Jardine Matheson)正在收購怡和策略(Jardine Strategic)剩余不持有的15%股份,完成收購後把該公司除牌。
相比之下,我國目前僅完成一宗首次公開售股計劃(IPO)。電子産品制造公司快捷達環球(Aztech Global)作爲本地今年第一宗IPO,也是半年來第二家在主板上市的科技制造公司,該股昨日閉市報1.26元,市值接近10億元。
除了快捷達環球之外,醫療公司艾德斐控股(Entific Holdings)和楷新國際教育集團(KinderWorld International Group)先後提交初步招股書,不過前者目標是在凱利板挂牌,後者近日撤回主板上市計劃。
大股東等提出收購公司 推動本地吹刮除牌風
市場人士觀察到,我國經常發生大股東、機構投資者和同行向上市公司提出收購獻議,將公司除牌私有化,這推動本地吹除牌風。
例如,企鵝國際執行主席邢益培與董事經理譚德聰聯同私募基金鼎亞資本(Dymon Asia)收購企鵝國際,而向陽科技的主席、大股東許文輝聯同私募基金Novo Tellus收購向陽科技。
此外,冠病疫情不僅沖擊我國經濟,造成企業沉重負擔,更拖累上市公司的市場估值,加速本地除牌趨勢。
FSMOne.com股票和挂牌基金研究部股票分析員柯樂伊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每當市場衰弱或投資者情緒低迷,退市趨勢就會加速,因爲相對公允值來說,股價更便宜。
由于低估值及投資者缺乏興趣,企業無法合理化維持繼續上市的成本和合規工作,“許多企業甯願把時間花在公司長期發展,而不是爲了滿足投資者的短期利益。”
Gibson Dunn & Crutcher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李德龍指出,隨著我國不斷加強市場規範,合規成本隨之增加,使企業更傾向退市,因爲業者發現其他籌集資金方式更符合成本效益,例如透過私募股權、借助低利率環境向金融機構取得貸款等。
我國難以追上香港IPO步伐
問及我國能否追上香港掀起IPO熱潮,李德龍和柯樂伊皆認爲可能性不高,除了礙于本地投資市場的規模相對不大,香港有中國作爲腹地,持續吸引前途光明的中國企業到香港IPO。
輝立證券研究部(Phillip Securities Research)投資分析師鄭偉權持相同看法,強調香港仍然是投資中國的門戶,吸引了來自中國的強勁資本流動,及希望參與中國經濟增長的投資者。
他說,香港證券交易所2月份每日成交額均逾2330億港元(約400億新元),是新加坡交易所的30倍。
德勤(Deloitte)彙集數據顯示,香港證交所今年來已完成25宗IPO,集資規模逾838億港元(144億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