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的玩具被那個小朋友拿了。”
“你去要回來呀。”
“我不敢。”
好友跟我描述這一段的時候,那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讓人看了都替她抓狂“你說說,在家裏跟個小霸王一樣,出門就慫,這可怎麽辦?”
其實,有這樣“兩面性”的孩子並不少見。他們在家裏上房揭瓦、調皮搗蛋,可是一出門,那種“霸氣”瞬間就蕩然無存。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了一聲不吭,在家裏稍微有點不順心就大喊大叫。這究竟是爲什麽呢?
01、孩子“窩裏橫”的原因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家庭親密綜合征”,對待越是親密的人,越是沒有耐心、越是愛亂發脾氣。
有的父母對孩子很溺愛,什麽需求都會無條件的滿足。長此以往,孩子在父母面前自然是毫無顧忌的。但是外人不同,沒有人有義務要寵著他們、包容他們,孩子自然就會有所收斂。出現窩裏橫、在外慫的情況。
除了父母的溺愛,孩子的性格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有的孩子天生就內向,這種性格的孩子對待陌生人或在不熟悉的環境裏,自然是不會調皮搗蛋的。
可是在家人面前不一樣,家人給他們安全感,他們知道自己的任何不足都能夠被包容,即使做錯了,爸爸媽媽的批評也可以接受。所以,他們在家自然也就更放得開一些。內向的孩子在父母面前肆無忌憚,恰巧說明父母是他最值得信任的人,家裏是最讓他放松的地方。
可是,孩子在外太“慫”、太謹小慎微,也會讓父母擔心。不能勇敢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人雲亦雲,沒有主見,不僅會讓他們養成懦弱的習慣,以後還會喪失許多的機會。
孩子終究是要脫離父母的庇護,走向社會的,等到了那一天又該怎麽辦呢?其實,只要父母適當引導,孩子“在外慫”的情況就能有所改善。
02、父母該如何積極引導呢?
首先,多鼓勵孩子自己開口。
有的父母在看到孩子有需求的時候,會習慣幫孩子出頭,這個時候一定要忍住,多讓孩子自己開口。
否則,孩子容易養成惰性:只要爸爸媽媽在身邊,就不用擔心,躲在後面就好,他們會搞定一切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越發害怕開口,什麽事情都等父母來幫忙。
所以,父母一定要多鼓勵孩子自己開口。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滿足了自己的需求時,就會有滿足感,從而激勵他的自信心。
其次,父母多創造機會,帶孩子出去玩。
孩子多出去玩,接觸的人和事就會更多,膽子自然也就會更大一些。平時父母可以多邀請孩子的好朋友一起玩,也可以帶孩子去遊樂場,鍛煉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把孩子當成溫室裏的花朵保護,自然可以讓孩子少受傷害,可是這樣做,無異于折斷了孩子自己飛翔的翅膀。
最後,父母的愛要適量。
家長的溺愛,是孩子“窩裏橫”的主要原因。當孩子的無理要求,一而再再而三地得逞時,他們就會在家長面前更放肆。
所以,對待孩子的需求,一定要有原則,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底線所在。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溫和而堅定地拒絕。孩子有了規則感,“窩裏橫”的現象就會好很多。而且,出門在外,他們也能學會合理地表達自己的訴求。
武志紅曾說:“愛是一個極度危險的東西,常常導致傷害,並且越愛越容易導致傷害。”
學會適當的愛孩子,才能夠讓他們成長得更快更好!
菈媽:自由撰稿人,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