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安的世界裏,只有放下執念,抛開焦慮煩惱,才能讓內心回歸和平,活出人生的最好時節。
——–林清玄每當工作累了,生活倦了,情感受挫了的時候,就想放逐自己,找一方淨土,覓一眼清泉,除去身上的疲倦,洗滌心裏的汙濁,讓心靈得到淨化精神獲已重生。只是,當你尋尋覓覓,東打西聽,最終會無奈的發現:大道三千,滾滾紅塵,物欲橫流,光怪陸離,將那一方淨土深深隱匿,不見天日。這萬丈的紅塵,在世人的努力下汙穢不堪,你所尋覓的淨土不知所蹤。你在找,它在逃,一無所獲並且越發疲憊不堪。
所以啊,現在的人,越來越累,越來越冷漠,越來越麻木,自己鏡台上的塵埃層層累積,不堪重負,哪有閑心去笑去鬧去關心他人。要我說,這是缺乏清歡的典型特征。東坡居士有詩雲:人間有味是清歡。林清玄先生也曾說:人間至味是清歡。有清歡的人生才有味,有味的人生在于清歡。那麽,清歡是什麽?
清歡是一種態度,一種對生活的態度,也是一種對人生的態度。它不在乎物質的得與失,不計較人生的成與敗,只在意心靈的歡愉,只追求精神的滿足。就像林清玄在《清歡》一文中所述: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那樣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種盡情的歡樂;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這樣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那種無奈的感歎。它是一種真正的對生活無所求,不講求物質的條件,不稀罕虛無缥缈的名聲,只追求精神的高貴,心靈的純潔。
經常從新聞報道上看到有的人從城市回到農村,放棄高薪快節奏的城市生活,找一片山林過自給自足的日子,對外稱是受不了城市的快節奏高強度的生活,想要尋找舒適安逸地方,所以到農村找一塊土地,建房種菜過日子,報道的最後主人公總會說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尋到了清歡。其實,我對這類新聞是嗤之以鼻的,感覺他們對清歡這個詞是有誤解誤讀的,清歡不在于形式,沒有固定的尋找路徑,不是過一段心情放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逸生活就能覓到的。真正的清歡,要求人放下自己心中的執念,不追逐俗世的雜物,對世人眼中的物質無欲無求,並長此以往,持之以恒。這樣,即便處于鬧市,處于這個車水馬龍,燈紅柳綠的社會,也會得到清歡的眷顧,品嘗人生之味,體會人生之真谛。
人生之味,在于清歡。清歡之意,在于純淨,在于無物,
在于持。只有擁有一顆純潔的心靈,追求純淨的世界,不會被外面紛繁複雜的世俗所玷汙,不求物質,不追名利,堅持自我,你才能讓內心平和,獲得真正的清歡,品嘗人生的真谛,活出人生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