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娶庶母,王昭君嫁給庶子,表面看似相同,實則不然,因爲後人在評價兩者行爲時使用的是截然不同的兩套准則,而且兩者位置不同,評價當然完全不同。
曹丕納庶母入宮
魏文帝曹丕,總體而言,還是一個相對賢明、有理想的君主。他進行了很多改革,比如采取九品中正制,確立門閥士族的社會統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魏國政治的穩定;又頒布谕令,禁止宦官和太後幹政,削奪曹氏藩王權力,防止內亂;同時,重視文化教育和恢複社會生産,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發展。
曹丕還繼承了曹操統一天下的志向,平定了青州、徐州的割據勢力,完成了北方統一;並擊退了鮮卑等少數民族的入侵,安定了邊疆;而且數次禦駕親征孫權,企圖統一南方。
曹丕之所以多受人诟病,主要是因爲他的功績並不是十分的顯赫。如果曹丕能夠伐滅東吳,兼並蜀漢,一統天下,相信曹丕將庶母納入後宮的醜聞,根本就不會對曹丕産生多大的影響。但是,曹丕三征孫權,皆以失敗告終,未能實現統一大業,功績就略顯不足了,甚至都沒法跟他爹曹操相比呀。
曹丕沒有輝煌的功績,還做了一件與當時的禮法非常不合的事情,那就是逼迫漢獻帝禅位。雖然曹丕對待禅位後的漢獻帝非常仁慈,讓退位後的獻帝安享天年,在一定程度上給他挽回了一些聲譽,但曹丕的行爲不管如何包裝,事實上還是篡位。這就被當時的一些漢朝舊臣所鄙視,特別是在蜀漢一方,更是要善加利用了。劉備和諸葛亮所打的大旗,一直都是“克複中原,恢複漢室!”
正因爲曹魏很長一段時間在民間都被認爲是篡漢的逆臣賊子,所以,曹丕的淫亂私生活了也就成了曹丕遺臭萬年的最大一個劣迹,還由此産生了一個著名成語“狗鼠不食汝余”!
曹丕父子好色,就不多說了,曹操非常喜歡收編人妻,而曹丕曾從曹操那裏搶了袁紹的兒媳婦甄宓。曹丕還是一個薄情寡恩之人,後來有了郭女王、殷貴人等妃子,就冷落並賜死了甄宓。
曹操生前收集了很多天下美女,曾囑托曹丕,他的這些寵姬在他死後如果願意改嫁,隨之,如不願意,就供養在銅雀樓中,讓她們頤養天年。曹丕自然是滿口答應了。等到曹操崩逝後,曹操的這些宮人,即使想再嫁,也沒人敢娶呀,畢竟都曾經是曹操的女人。于是,這些女子就暫時都被安置在了銅雀樓中,這也就給曹丕創造了便利。
按照《世說新語》的記載,曹操剛剛死去沒多久,曹丕就竄到了銅雀樓中,命令所有女子分批入宮去侍奉他。曹丕很快因爲縱欲過度,“病困”。皇帝生病,驚動了卞太後,就親自前往探望曹丕。卞太後進入曹丕的宮殿,四周一看,竟然全是當年曹操所寵幸過的宮人。結果,可想而知了,卞太後雖然生氣,卻也拿曹丕無可奈何,只能歎道:“狗鼠不食汝余,死故應爾!”意思就是,狗和老鼠都不會吃你曹丕剩下的東西,病死了活該。等到曹丕去世後,卞太後也沒有去送葬。
《世說新語》中記錄的奇聞轶事,有些還是有比較高的可信度的,曹丕納庶母之事,也就成了曹丕最大的人生汙點。
其實,在古代,妾的地位是很低的,就是簽有契約的財産而已。在民間,父子共享,甚至與他人共享,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甚至還有出租小妾的,簽訂契約之後,小妾跟買家一起生活,生完孩子,後者到期之後,再回來。只是呢,曹丕就不一樣了,他可是一國之君,民之表率,國之楷模,再做這種苟且之事,就不免令人恥笑了。
王昭君嫁給兒子是啥事呢?
《後漢書·南匈奴列传》记载: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人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禦,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靓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生一子。及呼韓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複爲後單于阏氏焉。”
前半段是昭君出塞的故事,後半段是昭君嫁給兒子的事情。也就是王昭君出塞後先嫁給了呼韓邪單于。呼韓邪死後,呼韓邪的阏氏(相當于中原王朝的皇後)生下來的孩子繼承了單于之位,希望迎娶王昭君。王昭君這時候給漢成帝寫信說想回大漢的懷抱,結果漢成帝說要按胡人的風俗辦事(這裏說的很明白了),所以王昭君就被新單于迎娶,並立爲阏氏。
匈奴屬于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居住地變動大,只適合群居,個體單獨生活難度大。其居住環境、生活習俗及頻繁的軍事行動共同促成收繼婚制的常年流行。匈奴人的婚配對象常常是其他氏族成員,氏族內部不相互通婚。女性嫁到某個氏族就將在該氏族過完一生,如果遭遇丈夫戰死或其他變故年輕守寡,她就只能成爲繼子或丈夫兄弟的配偶。
這也是遊牧民族部落保證部族“財産”不至于流失的一個辦法。
王昭君帶著漢朝皇帝的希望,就是希望漢朝和匈奴能夠一直和好如初,再也不用發動戰爭了,王昭君和他的子孫一直都堅守著這個希望。在這以後的幾十年裏,漢朝和匈奴再也沒有發動過大的戰爭。
因爲沒有了大的戰爭,人民的生活才能夠穩定起來,所以對王昭君是非常感恩的。雖然他自己一個人委屈了,可是他拯救了所有的人民,所以人民會把她放在心底。
而曹丕這個是不符合漢族的倫理道德的。
漢朝一直以來都是文化先進的民族,從周朝開始就已經開始進入了禮儀之國,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人民規範的措施,像曹丕這件事是不符合人民的規範的。到了孔子的時候,孔子更加的制定了一套符合所有人的倫理道德,仁義禮智信,百善孝爲先,等等一系列有關人民規範的言語。
而在漢朝的時候,孔子的思想被更加的確定,尤其是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大一統的思想將孔子的思想確定了爲正統的思想。人民已經經過幾百年的這樣的思想洗禮,再也接受不了這樣的事情,可是曹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應該得到這樣的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