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種擺“地攤”的消息,真是讓人有一種莫名興奮。我們的城市要有高大尚也要有人間煙火。不過有500年曆史的巴黎露天舊書攤在1991年聯同塞納河一起成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産,擺地攤成爲世界文化遺産,也真正見證了什麽叫高大尚。塞納河邊一個個綠皮箱就是舊書的跳蚤市場,大文豪海明威、薩特、波伏娃都曾經是常客。
伍迪艾倫的電影《午夜巴黎》用巨大的筆墨爲我們勾勒出舊書攤的風貌和穿越曆史的神奇。我們這裏四季常夏,仲夏夜的獅城如果重現管理得當的民生小地攤真是一道靓麗風景。當然,國際大都市都好不容易高樓大廈,怎能一夜地攤經濟,執政者要反複思量。
原始而有效的“地攤經濟”勢必在世界各地卷土重來,去庫存,保飯碗。(中新社)
說起地攤,除了解決眼下的經濟問題,又有誰不思念著台北的夜市,上海曾經的排檔美食,福岡的土特産市場,東京的築地海鮮?那是旅行中無法抹去的回憶和紀念,是原汁原味的個性化標簽。那種直面攤主的對話,討價還價的樂趣,比網絡淘寶更過瘾。而淘寶,不就是一場盛大虛擬的網絡地攤大廣場,連名字都直指中心含義?
擺地攤、直播、網店,這些新興行業對傳統的沖擊,講明了,就是對抗著高昂的租金和稅收。在這個特殊的曆史時刻,世界不流通了,人們都宅家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本事在直播間賣貨,更不是每個人都有運作成功的網店、倉庫、物流。這個時候,你不走出來,我就到人流多的地方去,原始而有效的“地攤經濟”勢必在世界各地卷土重來,去庫存,保飯碗。 世界一夜回到一種原始狀態雖不勝唏噓,也驚歎著人類的靈活應對。大老板開直播,碩士生擺地攤,攝影師送快遞,能屈能伸的狀態裏來不急心酸倒體會出幾分倔強。擺地攤最怕髒亂差,講到底就是一系列系統的管理措施。
新加坡竹腳巴刹蔬菜攤主謝俊強(右一)是首個做直播的攤主,他在短短20分鍾內吸引約1100人觀看,聯發海産老板紀志忠(右二)也在一旁指導他。(蕭紫薇攝)
歐洲各地聖誕的市場總讓人流連忘返,每年12月開始在大城市,小市鎮彌漫著迷人的聖誕氣氛。法蘭克福的羅馬貝格廣場、盧森堡的市政廳廣場、維也納的美泉宮廣場等等,他們有點像中國各地的廟會、花市。攤主們竭盡所能,擺賣各種自己特色的商品,手工藝品、紅酒、玩具。巴黎、倫敦、馬德裏的這些聖誕夜市十分有特色,你會在名牌彙聚的大商場購物,也會在這些管理有序的市場裏兜兜轉轉,冷也不怕,因爲手握一杯好喝的熱蘋果酒,和朋友、陌生人聊聊天,在露天廣場看聖誕霓虹閃爍,是另一種生活享受,寫意而自由。
日本很多地攤經濟,開來開去的大篷車都是無敵風景,我一直夢想著自己能有一輛這樣的車,在城市的不同角落穿行,白天做點小生意,打開窗鋪塊布,給客人吃些可口小食一碗好茶,順便帶上些自己覺得好用的東西,鮮花、好書。在城市裏穿行,到一個地方歇歇腳,真是浪漫得不得了。這種車的雛形要回溯到大學時代,當時我記得女生宿舍的門口就有這些小餐車,他們的上海粗炒面真是好吃得要命,我們爲了保護他們不被城管驅趕,常常爲他們把風,一邊吃著面,一邊膽戰心驚地四處張望。他們穿行在大學間的宿舍,基本比較准時,城裏的大學生和鄉下來的小弟小妹就這樣建立著深厚的友誼,一陣子看不到他們,宿舍的女生們要念叨半天。 而馬德裏市中心的聖米歇爾廣場是地攤3.0版,我真的非常希望未來在亞洲的城市裏有這樣的地方,集菜市場、花市、各種街頭美食、小酒館在一起,美麗的玻璃房子在夜晚閃著光,召喚著你體驗最原汁原味的生活,鮮活美味親民真實衛生,我們的中峇魯市場有點這樣的味道,只是審美情趣可以更多一些。後疫情時代是個漫長的過程,信任是最大的挑戰,如果東海岸、老巴刹、新加坡河畔有夜市,我是一定要去定制一輛自己的大篷車,行走人間……
作者:王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