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于小印度和甘榜格南的惹蘭勿刹,近年來被譽爲中峇魯接班人;這裏同樣富有曆史小故事,擠滿了百年老店屋,富有個性的咖啡館及古早味濃厚的本地美食。論名氣,惹蘭勿刹不及牛車水、小阿拉伯和小印度那麽備受遊客關注,也因此保留了更爲草根的本土氣息,突顯了老區的多元和精彩。在阻斷措施之前,作者走過惹蘭勿刹,感受了其濃烈的草莽性。
到國外城市旅行的時候,特別喜歡到有趣的街區裏閑晃,聽聽當地最日常的心跳。街區的名氣雖然不及那些所謂必看的旅遊景點響亮,但它們往往能讓旅行體驗加分。人間煙火氣息較爲濃厚,這些當地人生活的地方,經過旅人們的口耳相傳後,甚至也成了旅遊目的地,比如巴黎的左岸,曾經是文人雅士們流連聚集的區域,街區的巷弄裏布滿了餐館、咖啡館、精品店和小公園等,有令人傳頌的曆史情節,也有不斷更新的時髦故事,絕對適合旅行者亂逛,並挖掘閑晃時不期而遇的精彩。香港的Soho,台北的東區,都是上位成功的生活街區。對一些人來說,深入當地人生活的街區,才算是真正的旅行。
新加坡自然不缺精彩的生活化街區,它們往往位于城市邊緣,熱鬧但不喧囂,有種暧昧性,是多年來城市向外發展的産物,最有名氣的莫過于擁有甘榜休閑氣息的中峇魯,而夾于小印度和甘榜格南的惹蘭勿刹,近年來被譽爲中峇魯接班人,這裏同樣富有曆史小故事,擠滿了百年老店屋,富有個性的咖啡館及古早味濃厚的本地美食。
論名氣,惹蘭勿刹不及牛車水、小阿拉伯和小印度那麽備受遊客關注,也因此這裏保留更爲草根的本土氣息,一點也不造作,甚至還散發著尚未被馴服的野性,一些店屋依舊保留了原汁原味,你還能輕易找到未經打理的斑駁,一些傳統行業在夕陽中努力地存活著,散發著老去的味道。
新加坡夜生活重鎮
惹蘭勿刹一直都是厭倦了睡覺的地方,是新加坡夜生活的重鎮,早年也有不少風月場所,現在這個街區還有不少霓虹閃爍的“夜總會”,半夜裏的瑞春點心店,門口還經常大排長龍,夜深人靜時,人們卻在通宵營業的慕斯達法商場裏購物。這種草莽性和周遭逐漸中産化的氛圍格格不入,卻也共生共存,這更突顯了老區的多元和精彩。
在惹蘭勿刹能看見不少華麗漂亮的老店屋。
惹蘭勿刹(Jalan Besar)這個名字來自馬來語,意即大馬路,這是新加坡英殖時代最早鋪設的街道之一,兩端以勞明達街和梧槽路爲界,自1880年就存在至今。過去這是一條連接著郊區和市中心的主要幹道,後來則泛指這條路周圍的街區。
在新加坡開埠初期,英國地主曾經在這裏種植亞答樹和槟榔樹,根據曆史文獻的記載,這裏過去是長滿了亂草的沼澤地,毒蛇出沒瘴氣彌漫,後來經過填土修整,成了新加坡城區邊緣的商貿地區,並曾經設有制冰廠、木材工廠、屠宰場等,現在也保留了不少漂亮的工業建築。
甯靜的卡文路(Cavan Rd)上有棟漂亮的裝飾藝術風格的老廠房——廣順公司機器鐵廠,那曾經是間修船的倉庫,今年初還被改造成臨時藝術畫廊。據了解,不久後這棟工業建築將獲得修複並變身爲精品酒店。這些工業建築透露了不遠的加冷河畔曾經是新加坡修船業和造船業的中心,目前惹蘭勿刹街區裏還有不少供應船舶零件的五金店。
保留建築藏著故事
早在1991年,市區重建局就將惹蘭勿刹規劃爲保留區,整個街區裏有約500棟受保護的曆史建築,其中不少是頗爲漂亮的老店屋,每次到這裏閑逛,總會特別留意老建築跨越不同年代的設計風格,不少店屋門面上還鋪上進口自歐洲和日本的花卉瓷磚,這是當時屋主通過設計來“炫富”的方式之一。
在小巷子裏經常能不經意地遇見斑斓的風景
貝當路(Petain Rd)上就有一排被形容爲海峽巴洛克風格的店屋,建築的外牆及五腳基都鋪設了華麗的瓷磚,爲一條平平無奇的小馬路添加了無限的妩媚。房子布滿各族文化的圖騰,寓意吉祥的龍飛鳳舞來自華族的靈感,屋檐的滴水細節則有明顯的馬來特色,柱子的設計和牆面上的瓷磚則是濃郁得化不開的歐式情調。
如果仔細琢磨,這些建築其實都收藏著各種故事,位于街區一角的金陵大酒店是一棟頗有意思的建築。“如果還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這應該是中文電影史上最著名的私奔邀約,那張船票開往的就是新加坡。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靈感來自香港文學教父劉以鬯的意識流小說《對倒》,雖然電影和小說情節幾乎風馬牛不相及,但電影中,梁朝偉受邀到新加坡辦報,這和劉以鬯的個人經曆十分相似。1952年前來新加坡主持一份小報的劉以鬯,就曾入住惹蘭勿刹的金陵大酒店,在裏面埋頭苦幹寫稿。
金陵大旅店是惹蘭勿刹的代表建築,有曆史意義。
現在這家酒店還在,並于2012年翻新成一家時髦的小型酒店,設計師采用了大量的老家具,並保留了一些斑駁的牆面,懷舊氣息濃厚。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金陵大旅店內的“享受餐館”(Enjoy)是近期不少朋友會推薦的小館子,主廚精通泰餐,並創作出與衆不同的本地菜,其中一些菜色改良自祖母的食譜。受歡迎的菜品包括镬氣十足的豬腳米粉,香嫩的豬腳配上入味的米粉,很有飽足感,疫情結束後,或許可以考慮光顧這家裝潢得富有童年味道的小餐館。
特色咖啡館林立
由政府領頭的老區活化,往往整容整過頭,驅逐了日常生活的市井氣,最後淪落成供遊客觀賞的花瓶,因民間創意及市場因素而催生出來的惹蘭勿刹則顯得更有趣味。在強調整齊、幹淨和簇新的新加坡,惹蘭勿刹卻保留不少老式的雜貨店、咖啡店和商鋪等,風格混雜。當地人口十分多元,除了本地人之外,在這裏也經常能看見外來客工的身影,甚至還有不少孟加拉餐館,供應本地難得一見的孟加拉菜。
在惹蘭勿刹繁忙的大馬路,還能遇見悠閑的節奏。
在土地資源匮乏的新加坡,惹蘭勿刹絕對沒有養在深閨的條件,不少創意人看中惹蘭勿刹鄰近市中心的優越位置及尚未被炒高的租金,紛紛在此創業和落戶。這幾年間,惹蘭勿刹就冒出了不少的咖啡館、餐館和時尚酒店,越來越多本地時髦青年把聚會約在這裏,現在幾乎每個月都有不同主題的新店空降于此,這些傳統和時髦的並列才能展示出街區的獨特魅力。
老區裏也是讓味蕾旅行的好地方。這幾年惹蘭勿刹多了不少有趣的咖啡館,疫情前更是吸引不少年輕人到這裏泡咖啡館,現在這些咖啡館只能提供外賣服務。由五金行改造過來的再成發五金是帶領惹蘭勿刹紳士化蛻變過程的領頭羊。
售賣tiramisu的小咖啡館。
咖啡館保留了五金店的招牌及外牆設計,走過路過不以爲意的人就會錯過,如果不推門而入,怎會發現這是一家頗爲專業,對賣咖啡十分認真的咖啡館。過去幾乎無論什麽時候,這家咖啡館永遠鬧哄哄的,連工作日也坐滿人,叫人不禁懷疑新加坡人都不用上班嗎?咖啡館的特調是“Nuts n Bolts”,名字五金味十足。
再成發五金咖啡館已經是惹蘭勿刹的地標之一了
惹蘭勿刹原本就有不少傳統的五金店,店主原封不動的保留建築立面的原貌,就是爲了給這一段快要消失的曆史留下注腳,在迷信去舊迎新,發展就是硬道理的獅城,本土風格往往得靠有心的當地人才能維護好。
喜歡意大利蛋糕tiramisu,自然不會錯過Tiramisu Hero。老板由網店起家,大受歡迎後開了實體店,除了咖啡和糕點之外,店裏也辟出空間,擺賣本地設計師的産品,當然不少人還是沖著他家裝在小罐子裏,賣相頗爲討喜的tiramisu而來。疫情期間,這些個性小店都無法提供堂食,卻也聯合起來在自家平台上搞促銷,爲鐵粉客人提供外送服務等。
興化人走過的足迹
現在的惹蘭勿刹,在注入新鮮血液後,顯得容光煥發,然而對于念舊的新加坡人而言,這裏依舊保留了濃濃的古早味,多年來不曾改變的老味道,想要品嘗本地較少見的興化美食,惹蘭勿刹更是不容錯過。
我聽附近的老人提到,由于興化人下南洋較晚,不少行業早已讓其他籍貫的華人所壟斷,因此只能從事苦力工作,比如拉人力車和踩三輪車等,興化人于是與本地交通業扯上關系。後來一些興化人當上了老板,開了腳踏車店,而現在惹蘭勿刹還有不少腳踏車店及主打興化美食的餐館,留下了興化人走過的足迹,而實實在在的興化美食也滿足了興化人對家鄉美食的懷念。
有什麽地方在半夜裏還能吃到點心?
除了已經成功摘取米其林一星,並將品牌發展至海外的莆田,另一家熱門的排隊老店民衆,主打更爲價廉物美的興化美食,1933年開業,經營理念如同名稱“民衆”,專賣大衆化的興化家鄉小菜,爲早期南來的興化人服務。據說它現已傳承三代,也是新加坡最早的興化菜館。菜肴保留傳統風味並融入本地特色,招牌菜有炒花蛤、煎馬鲛魚、炒興化面線、興化鹵面等等,店面樸實,充滿懷舊感,菜館位于茂德路(Maude Rd),晚餐時間經常大排長龍。
民衆菜館供應傳統的興化美食
古早味美食
喜歡小販美食的自然不要錯過惹蘭勿刹大路上的白錫熟食中心(Berseh Food Centre),雖然攤位不多,卻是品嘗古早美食的好地方,其中一家名爲老兩的檔口,能品嘗到在本地少見的鲨魚凍和鲨魚肉。福州寶華蚝餅的攤位前經常能見到大老遠前來打包蚝餅的食客,同樣是堅持傳統味道的罕見小吃。熟食中心內兩檔專賣山瑞湯的攤位,同樣深受本地老饕的推崇。
白錫熟食中心裏有名的蚝煎林
不遠的結霜橋叻沙也是名牌小販,叻沙的湯頭椰香濃郁香甜,甚至采用炭火保溫,本地已經不易看見以如此古早方式來烹煮食物的小販。
在惹蘭勿刹,就算外面的世界正在熱火朝天地改變著,在這裏,那令人懷念的傳統尚未失去余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