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注:因爲是原汁原味的翻譯,因此出現诋毀中國的說法,只爲傳遞更多信息,絕對不代表小編的立場。小編是非常愛中國的!
新加坡過去曾如何幫助中國?
How did Singapore help China in the past?
反華言論請自行甄別,我不再做特殊說明。
01 Patrick Liew
2014年至今執行主席;居住在新加坡
Executive Chairman 2014–present; Lived in Singapore
新加坡和中國在一些問題上可能會有分歧,在兩國關系中也會時常經曆坎坷。
但是,我們在治理、文化、經濟發展和增長等宏觀問題上有著相似的觀點。
看到中國繁榮昌盛,保持穩定和安全,符合新加坡的利益。
這也是爲什麽新加坡幾乎從中國向世界敞開大門開始就積極關注和參與中國的原因。
1. 伸出友誼之手
我們與中國的關系可以追溯到1976年,當時我們的國父李光耀先生首次訪問中國。
李光耀先生明確表示,新加坡希望中國的經濟發展更強大,中國的發展對世界有利。
兩年後的1978年,鄧先生訪問新加坡。他對新加坡說了很多好話。
李先生告訴他,中國可以比新加坡做得更好。
鄧先生在1992年視察南方省份時,還鼓勵他的人民向新加坡學習。
他說:”新加坡的社會秩序很好,他們治國有方,我們應該借鑒他們的經驗,做得比他們更好。”
據許通美大使介紹,鄧先生出訪後,1992年有500多個中國代表團訪問新加坡。
2. 人力資源開發
中國委員趙樂際肯定了新加坡與中國之間 “強大而實質性的關系”,兩國應在人力資源開發領域開展合作。
陳慶炎總統2015年訪華時說,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約有5萬名中國官員和幹部在新加坡學習城市管理、社會治理和公共行政等科目。
其中最受歡迎的兩個培訓課程是南大南洋公共行政中心的公共行政和管理經濟學碩士課程,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公共行政碩士課程。
由于南大的課程招收的中國市長和市長競選人較多,因此被俗稱爲 “市長班”。
據新大主任劉洪教授介紹,約有1400名中國官員從 “市長班 “畢業。
該校還開設了短期課程,培訓了1.5萬多名來自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政府官員。大部分學員來自中國。
這些課程吸引了更多不同的學員,包括更多的大學管理層和國有企業等專業人士。
多年來,中國定期向新加坡派出許多考察團。
我國首任副總理吳慶瑞先生退出政壇後,成爲中國一些沿海城市的顧問。
3. 腳踏實地做貢獻
新加坡一直是中國的朋友,也一直願意與中國分享經驗和最佳做法。
1994年,在推動工業化進程中,新加坡幫助建立了中新蘇州工業園區。
2007年,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中國面臨著環境問題。
當時有一個共同開發生態城的想法,這個想法促成了中新天津生態城的開發。
2015年,中新雙方同意開發第三個政府間項目——重慶互聯互通倡議。
第三個項目的建設是爲了支持中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
其他合作項目包括中新廣州知識城、新加坡-成都高科技園區和中新吉林食品區。
4. 社會政治發展
新加坡與中國站在一起,支持中國應對許多挑戰。
例如,上世紀80年代,許多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經濟封鎖,新加坡沒有加入他們的行列,而是繼續在中國投資。
當中美兩國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陷入僵局時,李光耀先生作爲對話者,幫助中國打破僵局。
新加坡也在促進中國通過東盟+3與東盟建立聯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它是唯一一個與中國成立雙邊合作聯合理事會的國家。
5. 經濟發展
當中國發起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在戰略上將美國排除在外時,新加坡與美國決裂,積極遊說各國加入和支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新加坡是最大的、爲數不多的人民幣離岸清算中心之一。
新加坡也是中國 “一帶一路 “倡議的早期支持者之一。
中新兩國的銀行積極爲 “一帶一路 “項目融資,尤其是東南亞地區。
新加坡是中國最大的投資國和貿易夥伴之一。
自鄧先生開放經濟以來,新加坡是中國的淨貢獻者。
曆史告訴我們,沒有永遠友好或不友好的國家關系。
有時候,經曆良性的爭議、沖突和挑戰也是好事。
正如中國人所說,患難見真情——在困難的時候,你會知道誰是你真正的朋友。
中國會一次又一次地意識到,我們要做他們的真正朋友。
我們要爲中國經濟增值。
我們希望爲中國提供最好的服務,不管有沒有餅乾和糖果。
因此,我們可以相互支持,作爲一個樞紐,作爲一個路由器和連接世界其他地方的連接器,以實現我們相互促進的利益。
這樣,我們的關系就會更加穩定、安全和持久。
從大的方面來說,作爲一個小國,我們要注意與所有國家友好相處。
我們應該繼續與世界相連,爲世界創造價值。
我們不僅爲我國,也爲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尋求和平、繁榮和進步。
02 Huang Kun
生活在熱帶地區的曆史愛好者和技術從業者;半退休;學習電子和計算機工程;住在新加坡
History buff and tech practitioner living in the tropics; Semi-retired; Studied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Lives in Singapore
海外華僑提供的幫助有一個鮮爲人知的例子,那就是在二戰中,當中國被日軍侵略和封鎖時,招募南洋運輸志願者幫助運輸戰爭物資到中國。
中日戰爭
1937年,北京附近的盧溝橋事變引發了日本人對中國的全面侵略。起初,日軍取得了重大勝利,同時占領了上海和中國首都南京(小編注:原文如此)。
到了1938年,在取得了諸多勝利的情況下,日本野戰軍將領進一步升級戰爭,企圖消滅中國的一切抵抗。但在台兒莊戰役(1938年3-4月)失敗後,日軍改變了戰略,幾乎將其在中國現有的所有軍隊都部署到了武漢市,武漢當時已成爲國民黨政府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1938年10月,日軍攻占武漢,進一步迫使國民黨退守重慶。
此時日軍對南方衆多港口的淪陷和封鎖,阻止了中國急需的戰爭物資從南方運來。中國人其實已經預料到了這種情況,因此開始制定計劃,通過開放後方與外界保持聯系。中國開始從後方修建通往蘇俄和緬甸的道路。1939年,經甘肅省蘭州市和新疆烏魯木齊市通往俄國的公路已經開工。但在這條路線上,貨物必須用卡車運完2000多裏的路程。這條路線穿越荒涼的鄉村,即使路況良好,卡車的大部分運載能力也必須用于燃料供應。
緬甸之路
另一種可能是通過印度支那向中國供貨,但當時,日本人給法國人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他們不得不拒絕幫助中國。所以,就剩下英國人統治下的緬甸了。經昆明、臘戍、曼德勒到仰光港的距離約爲2100英裏,但在四分之一的路程上有一條鐵路線。所以,這成了中國最明顯的補給路線。無論如何,1940年法國倒向希特勒後,日本迅速進駐並占領了印度支那,切斷了中國通過那裏獲得補給的可能性。
中國人在1937年12月開始修建緬甸公路的最後一環,也是最困難的一環。隨著1938年中國南方的淪陷,緬甸公路的建成變得更加迫切。1939年1月,緬甸公路分部分建成並正式通車,它沿用了600多年前馬可-波羅訪問中原時走過的老路。這條路是通過人工完成的,沒有現代化的築路機械或任何東西。這條路簡直就是在山間開鑿出來的。它從重慶一直到曼德勒,鐵路經曼德勒通往仰光港。
緬甸公路蜿蜒曲折,穿過許多高山峻嶺。在靠近緬甸邊境的地方,它穿過薩爾溫江和湄公河,這兩條河流從西藏向南流淌,兩邊是海拔8,000英尺的高山,高出河床4,000至5,000英尺。它穿越了兩座山脈,在400多座橋梁上穿越了無數的峽谷。它沿著危險的懸崖峭壁和斜坡的邊緣運行,有很長的一段急劇而不穩定的彎曲。還有蚊蟲肆虐的叢林,致命的瘧疾肆虐。這簡直是用人類的雙手開辟出來的。這個成就令人難以置信。在施工高峰期,有超過12萬名工人,男人、女人,甚至是兒童參與其中,他們都在爲從日本掠奪者手中拯救祖國而努力。
美國還向中國提供了2500萬美元的貸款,讓中國抵禦日本人的進攻。貸款的一部分用于購買卡車和燃料。1938年12月,向美國訂購了1000輛3噸重的克萊斯勒和通用汽車公司的卡車,這些卡車全部運往仰光。除卡車外,還使用了馱畜和牛車。在緬甸公路沿線還建立了醫療站、卡車維修站和運輸牲畜接力的馬廄。
英國人與中國人合作,全力支持中國人。此時,美英兩國尚未與日本開戰,但兩國關系開始惡化,主要原因是反對日本侵略中國。日本人也曾試圖恐嚇英國人,要求他們停止幫助中國人,但英國人的立場堅定,不像法國人。後來,日本又入侵緬甸,目的是切斷這條通往中國的主要補給線。據估計,每月約有9000噸的戰爭物資通過緬甸公路運往中國,每天需要1400輛卡車不斷地運輸貨物。
南洋運輸志願者
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失去了中國在南方的最後一個主要口岸。大約兩萬多噸的戰爭物資無法從香港運出。針對這種嚴峻的形勢,國民黨政府成立了西南運輸局,管理處設在新加坡,注冊名稱爲西南運輸公司(STC)。當中國人開始將軍用物資從伊洛瓦底江港口運到臘戍,再通過緬甸公路運入中國時,他們意識到中國沒有足夠的熟練司機和機械師來服務這條陸路。
但他們知道,英屬馬來亞(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有5萬至6萬名熟練工人。國民黨政府面臨著嚴重的司機和機工短缺,于是向新加坡著名的華僑陳嘉庚尋求幫助。陳嘉庚當時也是馬來亞新加坡華僑籌赈祖國傷兵難民大會委員會主席。國民黨政府要求他協助招募司機和機工,幫助沿緬甸路向重慶運送物資。于是,1939年2月,在新加坡開始了招募活動,號召20歲至40歲的司機和機工前來援華。
早前成立的中國救濟基金,在甲午戰爭期間向海外華僑募捐援華,承擔了這次招募活動。它還呼籲當地的華人組織成立司機培訓中心,讓應征者更好地適應戰地的惡劣條件。
響應中國赈災基金號召的當地華人中,有一位普亮法師,他是新加坡雙林寺(位于大巴窯)的住持。他全心全意地支持陳嘉庚爲中國募捐,以及招募司機和機工的活動。方丈普亮法師參加各種募捐活動,組織爲戰亂中的災民祈禱,甚至允許義工們在前往昆明進修前,使用寺院的場地進行初步培訓。事實上,後來經普亮法師同意,在雙林寺內成立了一個由中華救濟基金會獨立管理的培訓機構。
1941年12月,日本向西方列強宣戰。在兩個月的時間裏,日軍第25軍3萬人在山下中將的率領下,從馬來亞北部掃蕩到新加坡,輕而易舉地擊敗了當時由英軍中將珀西瓦爾率領的盟軍。1942年2月,新加坡淪陷,約8萬名盟軍士兵被日軍俘虜。中國救濟基金的所有活動都停止了。
新加坡淪陷一周後,日軍發動了 “肅清、大檢證 “行動。肅清行動的目的是爲了鏟除新加坡境內的所有反日分子,同時也是爲了懲罰支持中國戰事的海外華人。在 “肅清 “期間,一隊日軍來到雙林寺逮捕方丈普亮法師。他和他的兩個弟子被帶到了Jalan Besar體育場,後來在樟木海灘被處決。他是被日本人處決的,因爲他允許志願軍在寺院內訓練。毫無疑問,他應該是被告密者出賣了。肅清行動持續了兩個月,奪去了許多無辜平民的生命。戰後,日本當局認爲有6000名受害者死亡,但根據戰後挖出的墳墓,當地人士估計有5萬至10萬名受害者死亡。
1939年2月至9月,在招募司機和機械師的過程中,估計有5,000人自願報名,但只有約3,200人被選中。他們分批前往昆明,在昆明接受進一步的培訓,最後被派往緬甸路沿線的軍事機構。第一批80名華僑于1939年2月18日啓程前往昆明。他們被正式稱爲 “南洋機工”。
每一批志願者從新加坡出發時,都會有一個精心准備的告別儀式,通往碼頭的街道上擠滿了支持者。同樣,志願者們在昆明也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他們讓中國人看到,海外華人並不是僅僅給予金錢上的支持,而是願意進入前線,必要時還會犧牲自己的生命。
南洋交通志願者的故事
據悉,並非所有的志願者都是華人。也有少數印度人和馬來人自願參加。其中一位是Dara Singh,他以Wong Ah Leng的名字登記在中國服務。Dara Singh是錫克教徒,小時候被一個華人家庭收養,因此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福建話。據昆明檔案記載,他被任命爲中國第6中隊第2營的先鋒隊,並幫助成立了中隊的汽車運輸隊。他帶領134名駕駛員,其中94名是志願者。由于表現突出,他最終被授予上校軍銜。戰爭結束後,他娶了一位中國姑娘,回到了馬來亞。
事實上,在中緬戰爭戰場上,有許多英勇的故事傳出。他們在緬甸公路沿線工作時,躲過了日軍的惡毒攻擊,如雨點的機槍子彈和惡劣的生活環境,這些故事被海外報紙報道。日軍飛機不斷炮擊戰略公路沿線的重要設施。一位志願者講述了一次可怕的事件,日軍飛機炸毀了前往龍陵縣的五十多輛卡車中的一半,許多司機被炸死。1942年初,南洋志願者還在英國挫敗日軍入侵英屬緬甸的行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他們幫助戰爭物資和中國軍隊越過中國邊境,進入緬甸與日軍作戰。
1942年4月日軍逼近曼德勒時,運輸車隊的科長廖光武分享了他的經曆。”4月27日:昨天,兩批四十輛卡車已經出發……不幸的是,有五輛卡車回頭通知我們,有日軍堵住了我們往臘戍的路線。接到美國顧問和運輸公司的指示,我不得不銷毀剩余的汽油和卡車,把機場和倉庫裏剩下的東西全部燒掉。然後我登上了一艘裝滿難民的船,在巴莫下了船。我找到了一輛廢棄的卡車,開著它到達中國邊境。在繞行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幾次日軍的伏擊,返回的路途十分艱險。于是我不得不抛棄卡車,在荒野中遊蕩。在伊洛瓦底江上呆了三天後,我與其他中國軍人會合,一起向印度進發……”
1939年28歲時離開新加坡的柏成傳上尉介紹說,”回到中國的三年半時間裏,我們從來沒有進過房間睡過,只有在生病的時候才睡在病床上,我們的行李都帶在身上,我們睡在車上。車上有軍需品,我們就鋪上毯子睡在上面。經常有日本飛機俯沖下來用機槍打我們……” 柏成傳是戰後成功回國的幸運兒之一。2005年,他在新加坡去世。
關閉緬甸路
1942年1月,日軍第15軍在飯田中將的帶領下進駐泰國北部,並越過叢林環繞的山脈向緬甸南部發起進攻。日軍入侵緬甸的原因之一是緬甸公路,它幫助中國軍隊提供了急需的援助和軍需。日軍自然希望切斷這一環節。最終,日軍在1942年5月前占領了緬甸,盟軍退往印度。中國的陸路補給線由此被有效切斷。
盟軍 “歐洲第一 “戰略的成功,需要將中國留在戰爭中,牽制住100多萬日軍,否則可能威脅盟軍在太平洋的戰略防禦。1942年2月25日,羅斯福總統寫信給喬治-C-馬歇爾將軍,稱 “保持通往中國的通道暢通是最緊迫的”,並承諾對中國進行空運補給。當緬甸被占領後,美國和其他盟國領導人同意直接在阿薩姆(印度)和昆明之間組織持續的空中補給。美國陸軍空軍的貨機,主要是柯蒂斯C-46型飛機,將這些補給品飛越 “駝峰”,即喜馬拉雅山的東端,持續供應重慶。
廢棄
緬甸公路被切斷後,南洋運輸志願隊解體。大約兩百名司機被派往英屬印度,而一些人則加入了中國軍隊,繼續對日作戰。少數人被派去接受間諜訓練,然後開始在泰國和印度支那執行間諜任務。但大多數志願者只是下崗,任其自生自滅,生活貧困。
有些人後來被轉移到一個再培訓中心,沒有得到任何形式的援助。該中心惡劣的生活條件迫使許多人離開,其中大多數人由于受到當地人的歧視而找不到工作,只能在街頭乞討。這些志願者的命運和前途微妙地懸在了一起。1943年9月,陳嘉庚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侯世煥將許多流離失所的南洋志願者安置在下關、大理兩鎮。3個月後,他到福建省與當地華僑領袖會面,協調成立 “雲南華僑互助會”,爲離散的志願者提供援助。1944年1月20日,他組織了一次捐款活動,爲該會籌集了50萬元,當時該會約有700名會員。雖然國民黨政府答應給予財政支持,但錢一直沒有到賬。大部分資金由緬甸華僑領袖胡春雨慷慨的私人捐款支付。1944年初,有限的官方援助終于到來,貴州交通局在貴州設立了一個再培訓中心,並爲大約110名志願者創造了新的工作崗位。
戰後,據估計,約有三分之一的南洋志願者在戰爭中喪生,約有千人因各種原因在中國定居。許多人死于危險的緬甸公路上的事故、瘧疾以及日軍的空襲。還有一些人在緬甸淪陷後被日本人抓住並處決。
據記載,在3200名志願者中,有1154人回國。遣返這剩下的1,154名志願者並非易事。這是一個複雜的兩個階段的過程:首先,國民黨政府提供交通工具,將他們從目前的地點帶到出發港(廣州、汕頭、廈門和上海);其次,他們將登上現有的商船回到東南亞的理想停靠港,包括新加坡。所有登記在冊的志願者都會獲得一枚小小的勳章。終于,在1946年10月26日,第一批南洋志願者踏上了歸途。
雖然關于南洋志願者的英雄事迹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近年來也被拍成了紀錄片,但了解這段曆史的人還是比較少。曾拍攝過南陽交通志願者紀錄片的中國中央電視台紀實頻道導演張斌,稱這個群體爲 “被遺忘的愛國者”。
03 Lucius Tan
曾生活在中國
Lived in China
新加坡幫助中國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了,因爲我們認爲中國是我們祖先的土地。我們就從20世紀開始說起吧。
新加坡社會領袖張永福(順便說一下,他是新加坡現任副總理張志賢的曾祖父)允許孫中山在新加坡建立東南亞通門湖基地,孫中山在那裏策劃了多次反清起義(辛亥革命的3次起義都是在那裏策劃的),也有很多募捐活動。
二戰期間,新加坡華僑以多種方式援助中國。爲抗日戰爭籌集了數百萬元。我們還派出武器和一些志願者幫助中國抗擊日本侵略。向中國捐贈最多的是來自3個地方,新加坡、馬六甲、槟城。
這些社團通常要求捐款的數額是每個華僑華人一天的工資。新加坡是抗日募捐的中心。
這些組織還抵制日貨,組織日資企業罷工,導致日資生産大幅下降。飛機、卡車、醫療用品和食品等設備也被捐贈給中國作爲援助。
由于日本關閉了中國的港口,物資只能通過緬甸到達,所以有3913名華人司機也自願到中國工作,運送作戰和醫療物資。另外,對于那些質疑我們只援助國民黨的人,請看下面的圖片。陳嘉庚是新加坡人,在中國有困難的時候,傾其所有援助中國。
當日本入侵新加坡,打敗英國人後,他們舉行了肅清大屠殺,以清除華人中的敵對分子,因爲他們憤怒新加坡華人爲中國抗日提供大量的援助。從屠殺人數占人口的比例來看,肅清大屠殺比南京大屠殺殺的人更多。附帶一提的是,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這期間差點被殺,僥幸逃過一劫。
快到中國開放特區的時候。大部分的投資來自海外華人。海外華人向中國提供技術、資金、投資知識等。
這篇文章已經夠長了,你可以讀一讀鄧先生在1978年訪問新加坡,以及新加坡如何通過這些年幫助中國培養了許多官員。李光耀在他的書中說,鄧先生在1978年提出了與新加坡正式實現關系正常化的問題。李光耀表示,出于政治考慮,我們只能是東南亞地區最後一個與中國正式實現關系正常化的國家。
新加坡也爲中國人提供了很多獎學金,讓他們去學習。
我認爲新加坡已經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好朋友,任何人都希望與我們建立互利關系。
04 Andreas Mihardja
哥廷根喬治-奧古斯特大學博士(1969年)
PhD from Georg-August University of Göttingen (1969)
新加坡華人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在19世紀末,荷蘭和英國進口了許多中國工人,在新加坡的橡膠種植園和礦場工作,包括邦加島,比裏頓島。當時,這些地區以開采錫而聞名,這種原子序數爲50的元素是唯一可以用于罐頭的金屬。鐵板被塗上一層很薄的錫膜,用于罐頭食品。中國工人也被英國人用于馬來亞[現在的馬來西亞]的橡膠種植園,這是汽車移動和制造業需要的商品。
當然,他們只是男人,在合同期結束後,他們與當地的馬來人結婚。他們中的一些人越來越富有,比如橡膠大王陳嘉庚[1874-1961]和糖業大亨黃仲涵[1866-1924]。
這兩個人雖然生活在國外,但由于他們的過去,對中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黃仲涵的獨生女嫁給了中國駐歐美大使顧維鈞,他是中國在國際聯盟的代表。1924年,黃仲涵在新加坡逝世。
陳嘉庚比黃仲涵更愛國。陳嘉庚以東南亞華人社團的資金和硬件支持1911年的辛亥革命。他還幫助資助了蔣總統的北伐。但最重要的是中日戰爭[1937-1945]的資金和人力[志願者],戰後他用他的資金在上海、廈門、廣洲和香港建立學校。廈門的陳嘉庚大學就是其中之一。他還幫助資助遣返被蘇加諾趕出印尼的華僑,並將他們安置在福建省的茶園。
陳嘉庚在福建去世,因爲他在印尼流亡後被英國政府[1950]禁止進入新加坡。陳嘉庚是一個愛中國者,他還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招募志願者與日軍作戰。當日軍進入這一地區時,由于日軍的間諜活動,造成了新加坡肅清的種族滅絕事件。陳嘉庚在中國是抗戰老兵,被中國授予革命勳章並國葬。
05 Ian Song
新加坡武裝部隊的NSF;就讀于英華學校;住在新加坡
NSF at Singapore Armed Forces (SAF); Studied at Anglo-Chinese School; Lives in Singapore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窮困的時候,新加坡是爲數不多的積極與中國合作、投資的國家之一。這是由已故的李先生和鄧先生之間的友好關系帶來的。
上個世紀,西方國家都在排擠中國。只有新加坡不顧鄰國的強烈反對,與他們建立了正式外交關系。
九十年代,新加坡挺身而出,建立了蘇州工業園區。我們這樣做,不僅是爲了傳授我們的專業知識,也是爲了表明我們對中國發展的信心。
當中國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李光耀親自站在全體西方代表面前,告訴他們不要排斥中國,勸說他們接受中國加入國際大家庭。
當中國遭遇重大汙染問題時,新加坡出面建設天津生態城。
當中國打算啓動他們的 “一帶一路 “項目時,是新加坡建議把他們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帶連接起來。
中國 “一帶一路 “項目33%的對外投資都是通過新加坡來的。在進入 “一帶一路 “的所有外來投資中,85%來自新加坡。
新加坡這個只有500多萬人口的國家,是中國最大的投資國。
我想說的就這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