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3日訊)80多名學生上網通過中介找兼職工,申訴被拖欠近7000元(約2萬1000令吉)的工資,中介被指欠薪鬧失聯。
其中一名女理工生申訴,她打工掙錢補家用,遇上無良中介,工資遲遲拿不到,上網大吐苦水,沒想到多位素未謀面的陌生網民過後聯系她,紛紛表示自己也在同一中介的安排下找到臨時工,結果全都做白工。
理工學院生林小姐(17歲)日前在社交媒體網站貼文,繪述遇到無良中介的經過。
林小姐說,她因爲家庭經濟情況不好,今年4月通過網上中介申請臨時工補貼家用。
中介在發給李先生的簡訊中表示,李先生不是替他(中介)打工,工資不關他的事。(受訪者提供)
這中介在Telegram有近兩萬人關注,通過他找臨時工的學生不少。
林小姐稱,中介事後安排她爲網絡商店包裝商品一星期,間中沒有跟她簽工作合約,只在口頭上表示一個星期後會通過銀行轉賬服務發工資。
豈料,打完臨時工之後,她苦等將近兩個月,500元(約1500令吉)工資遲遲沒收到,中介卻從此聯絡不上,她爲此感到很氣憤。
林小姐說,她貼文控訴中介之後,有五六名素未謀面的學生突然聯系她,他們都稱曾在同一中介的介紹下做臨時工,但都收不到錢。
這群網民通過中介,爲不同的公司服務,但中介都以公司沒付款爲理由,拒絕發放工資。
有學生甚至到相關公司詢問,卻被告知有關的工資早給了中介。
被拖欠工資的其中一名大學生李先生(23歲),工錢更被拖了整整一年。
李先生受訪時說,他去年6月在中介的安排下在音樂節當兼職幕後人員。
“我沒簽合約,但有簽工作時間卡,負責人也承諾在下個月初付錢。可是過了發薪日,中介卻遲遲沒有消息,我個人損失124元(約372令吉),若加上其他80多名兼職工的工錢,估計總數近7000元(約2萬1000令吉)。”
李先生說,中介過後指音樂節的主辦方沒按時付款,他因此無法支付薪水,還提議用音樂節的周邊商品取代工資。
只要追問工資就被踢出群聊
任何人如果只要在兼職工群組裏追問工資,下一刻就會被中介直接踢出群聊。
今年5月,李先生再次嘗試詢問工錢事宜,中介竟回說沒有他(李先生)的工作記錄。
李先生聽後決定向小額賠償庭求助。
“工資已經欠了一年,想到這件事我就非常生氣。”
記者多次嘗試聯絡中介,但始終沒得到回複。
回避問題招術 刪平台 換社媒賬號
負責人疑爲擺脫追討工資的學生,近期將平台刪除,而且更換了各社交媒體賬號。
記者今年6月嘗試聯絡網上中介,卻沒得到回複。
約一星期後,記者與中介的對話記錄不見,原有的中介平台也消失。
7月,有眼尖的網友發現中介又以新賬號在Telegram再現,而且同樣打著替人找臨時工的招牌。
受訪律師:盡量通過實體中介公司找工作
在網上尋兼職工,容易遇到不靠譜的中介,受訪律師建議學生提高警惕,盡量通過實體中介公司找工作。
西爾韋斯特(Silvester Legal LLC)董事沃特.西爾韋斯特受訪時說,去年接手10多起兼職工被欠薪水的案例,幫他們通過小額賠償庭上訴。
他說,通過中介找到工作員工,就算沒有直接和雇主簽約,一般也能得到賠償,但牽涉到的法律程序可能會很繁瑣。
“最好的辦法是找個靠譜的中介,免得以後吃虧。建議大家找有實體店面的中介公司,起碼在發生糾紛時可以上門找人。”
他提醒學生,找兼職工時記得跟對方簽工作合約,保障自己。
“公平的工作合約,會清楚列出你幾時收工資,工資數額多少,以及你將如何收到付款。”
此外,新平台和以前平台一樣,有近兩萬人關注,負責人名字和聯絡方式也一樣。
多數網民說,中介過去一直回避問題,每次遭投訴就換電話號碼、社交媒體賬號,讓顧客找不到他。
圖、文: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