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研究中國口岸城市的關系,我跑過不少國家城市的檔案館,從廈門到福州,從南京到北京,從英國到美國,從法國到荷蘭……說來慚愧,竟從未邁入新加坡國家檔案館,總覺得島國管控嚴格,很難調閱所需檔案。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檔案電子化公開,漸漸萌生進館查檔的念頭,跟國家檔案館的工作人員聯系後,約了時間面談。
改造後的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一大早OS和我坐著51路巴士,眼見過了新加坡河,趕緊在福康甯山附近下車,沒走幾步就看到檔案館的小樓。門衛收了身份證,換上進館的挂牌,不大的閱覽廳裏有幾位讀者:一位坐在角落裏查看微縮膠片,一位在大桌旁翻看書籍,還有三位對著電腦在討論。不禁想起在檔案館度過的日子……
改造後的新加坡國家檔案館室內
第一次出國探訪的是位于倫敦基尤(Kew)的英國國家檔案館。當時還在讀博士,有幸拿了些研究獎助金,在基尤住了幾周,吃了幾周的泡面,每日去檔案館報到,這段經曆對于完成我的博士論文功不可沒。
因著國家檔案館的盛名,基尤有很多家庭提供單間住宿,暑假是旺季,常常一房難求。一棟棟建于維多利亞時代的紅磚小樓,前後都有花園,夏天裏花紅錦簇很迷人,房東大多是老太太,晨起爲房客准備早餐聊聊天,言語間滿是對國家檔案館的自豪。
英國國家檔案館
作爲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的國家檔案館館藏豐富,吸引全世界的學者來訪。檔案館作爲國家資源,不僅免費對所有人開放,還允許讀者自帶相機拍攝檔案,這對于囊中羞澀的研究者,特別是在讀學生來說,是絕大的福音。更加難得的是,很多檔案都能調閱原件,戴著白手套,翻過泛黃的紙張,油然而生的曆史感,絕非看微縮膠片所能比擬。
英國國家檔案館主樓入口
英國國家檔案館的檔案管理與研究也頗讓人佩服。網站提供便捷的目錄查詢,可以輕松轉化爲電子表格,便于研究者記錄。檔案館的收藏有詳盡的曆史回溯與說明,讓來訪者能盡快熟悉龐大豐富的收藏。
KEW提供住宿的英國家庭
暑假的閱覽室常常爆滿,爲了能用上設有攝影架的閱覽桌,一大早就去占座,到館取檔,站著拍照,偶爾去上個廁所,中午出來喝口水吃口飯,下班歸檔,晚上回家整理記錄。這樣的日常例行聽起來枯燥的很,對于研究者來說卻是樂趣無窮,翻閱檔案時看到有價值的記錄,那種滿足大概是常人難以理解的。
英國國家檔案館不僅僅是學者的樂園,最讓我感動的是,見到爺爺奶奶帶著孫輩進館查檔案,老老小小認真地看著記著,輕聲討論著,想必是在追述家族的曆史。英國國家檔案館網站有專頁指導“家族曆史”檔案的查找與運用,英國人對于家族史的興趣,在我看來是國民教育成功的體現。
齊家方能治國,若是平常百姓對于家族曆史與文化根源淡漠,何以建立深厚的社會與國家認同?推廣曆史文化教育,不應該只是學校裏的功課和學者的論文,鼓勵民衆探尋家族曆史與文化起源,是邁向成熟社會的重要一步。
改造前的新加坡國家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