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林惠璋,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擁有機電工程系工程學士、工業工程系科學碩士及工商管理文憑。在房地産行業有30多年的工作經驗。2002年,與長江實業集團共同創辦ARA(亞騰資産管理公司集團),現任ARA集團執行長兼執行董事。
圖源:華商名人堂
一、飯局上的機會
1956年林惠璋出生于新加坡的一個普通家庭,大學就讀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工程系,畢業後進入新加坡發展銀行置地集團任職,經過奮力拚搏他逐漸坐上企業高管的位置,在房地産行業建立了聲譽。
2000年,林惠璋已過不惑之年,在一頓飯局上,最終與長江實業集團執行董事趙國雄達成共識。長江實業是李嘉誠一手締造的以地産爲龍頭的商業帝國,而李嘉誠又是華人商界的無冕之王,能有機會跟他合作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作爲一個並無顯赫家世的中年企業高管,林惠璋能受到李嘉誠的賞識,並支持他創業,著實令外界驚訝。
ARA所持物業——新加坡新達城的財富之泉
圖源:華商名人堂
雖然有長江實業力挺,但對于年屆45歲的林惠璋來說,辭去行業主管的高薪工作,轉投前途未蔔的創業之路,無疑是铤而走險之舉。而且當時他還背負著抵押貸款,年邁的父母和兩個讀書的孩子也需要照顧,因此,別人眼中千載難逢的良機,成了他眼中艱難的抉擇。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林惠璋終于下定決心。2002年,林惠璋離開美國私募GRA公司,與長江實業共同創辦亞騰資産管理公司(ARA)。
ARA業務分布圖
圖源:華商名人堂
二、危機中涅槃重生
盡管已經做了各種最壞的打算,但公司成立四個月後,一場突如其來、席卷全球的SARS還是令他措手不及。困境之中,林惠璋奮力扭轉局面,爲生存而戰。眼看資本消耗殆盡,林惠璋一度想放棄,但心中不言敗的精神支撐他堅持下去。
在信念的引領下,林惠璋最終發現了房地産投資信托基金蘊藏的商機。彼時,新加坡房地産投資信托基金行業剛剛崛起,市場潛力巨大。林惠璋成功說服合作夥伴出售了香港的幾處商場,嘗試推出跨國房地産投資信托基金。2003年,ARA亞洲跨境房地産信托——置富産業信托得以在六個月內正式啓動,成爲首個在新加坡上市、投資香港房地産的跨境房地産信托。
圖源:華商名人堂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銀行對放貸格外謹慎,中國許多中小房地産發展商資金空前緊張,不得不將一些運營中或正在開發的項目出售。另一方面,中國城鎮化進程加速,經濟增長勢頭穩健,無論是商場還是辦公樓的價值收益都有較大的上升空間。這讓林惠璋看到了中國房地産市場中許多極具價值的收購機會,當市場充滿恐慌情緒時,ARA勇敢地邁開進軍中國市場,以南京爲開端,出資16億元人民幣投資南京國際金融中心。爲保證項目品質,項目采用“只租不售”的經營模式對外運營。經過精心打造後的南京國際金融中心,第一年的出租率不到10%,第二年猛增至60%,第三年達到了90%,租戶中超過一半是跨國企業。
ARA榮獲2012年“新加坡企業獎”之“最佳管理董事會獎”
圖源:華商名人堂
首戰告捷後,林惠璋輾轉多地尋找投資機會。2013年,ARA繼續北上,出資2.9億美元收購了位于北京通州區梨園鎮的金成中心商業地塊,將其更名爲“京通羅斯福廣場”,打造爲集品牌餐飲、時尚購物、IMAX影院、兒童教育、休閑娛樂爲一體的一站式購物中心。
金融危機中,林惠璋逆勢而行,把危機變成商機,短短幾年間以理想價格在中國投資了五個商業房地産項目,投資總額達30億新元。在2012年歐美經濟衰退時,ARA的房地産投資信托基金取得了30%至40%的增長。
三、三種要素助力騰飛
在林惠璋的掌舵下,ARA不斷開疆拓土,目前它的業務遍布全亞洲,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ARA仍能取得不俗成績,林惠璋認爲它的成功主要得益于3個“P”:
第一,Passion(激情)。在他眼中,有激情是一個企業家或一個企業成功的首要條件。而他無疑就是富有激情的企業家。他的激情在于對知識永不停止的追求,他認爲知識不能一蹴而就,要成爲一個企業家,就要獲取更專業、更深入的知識。激情讓他成爲了一個工作狂。不出差時,周末他也會到辦公室,因爲這時的工作效率最高,沒有工作電話,也沒有同事來彙報工作。他可以回複電子郵件,閱讀行業文章和書籍,或者提前爲工作做好計劃。
第二,People(人才)。企業發展的關鍵是人才。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也是企業最大的財富。林惠璋認爲,企業家不只是關注銷售産品的商人,他們同時也是公司的代言人,需要一幫優秀的團隊成員跟隨和支持他們共同讓公司成長。不要認爲自己有多強大多成功。
第三,Partners(世界一流的合作夥伴)。林惠璋一直很慶幸有一個世界級的合作夥伴——長江實業。在創辦初期,長江實業爲ARA的發展打開了方便之門。正是有了他們的全力支持,ARA在成立之初得以順利地開展業務。
林惠璋與林雲基金會社區教育獎得主
圖源:華商名人堂
功成名就之後,林惠璋絲毫沒有放慢腳步,他仍馬不停蹄到歐洲、美國和中國與投資者會面,有時甚至5天內輾轉4個城市,努力工作,事必躬親。他認爲,“任何時候我都可以退出,我現在的錢足夠養活五代人。但關鍵是,你建立一個企業不只是爲你自己而建,你還要考慮你的合作夥伴,員工和投資者的利益。現在我工作不是爲了錢,而是因爲我喜歡,這份工作給了我一個不同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