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時報)
作者 侯佩瑜
做個小測試: 有多人知道在熟食中心用餐食,應用托盤吃飯?若吃飯時掉食物,就會掉在托盤而不是在桌上,能方便清潔工清理。
又有多少人知道用餐後要將用過的紙巾或濕紙巾妥善處理,自行丟進垃圾桶,而不是放在盤裏或碗裏?
紅螞蟻問了身邊的朋友,很少到熟食中心用餐的他們都不知道環境局早在2月起,把以上行爲列爲公共衛生習慣,鼓勵國人遵從要求,減少病毒散播的可能性。
國家環境局爲配合冠病防疫工作,2月16日啓動新加坡保潔運動(SG Clean campaign),設定高清潔標准,鼓勵各行業維持各自場所,特別是用餐區的衛生。
3月5日,國家環境局在新加坡保潔運動基礎之上,更成立跨部門的“新加坡保潔工作小組”(SG Clean Taskforce),由六名來自不同政府部門的部長和內閣成員組成,從三大方面提高公共衛生水平——確保公共空間衛生、鼓勵國人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以及改變社會規範(social norms),減少病毒散播的可能性。 其中提倡的公共衛生習慣包括但不限于:
歸還托盤
用托盤吃飯
自己丟紙巾
配合“托盤歸還計劃”再次推行,小販中心的清潔工也穿上印有歸還托盤字樣的衣服或圍裙,加強對食客的提醒。
同時,環境局也派人前往各小販中心,和食客進行拍照宣誓、玩數字遊戲等,通過互動加強宣導。當局也在社交媒體和網絡加強宣傳,以進一步提高人們這方面的意識。
自本地6月19日起恢複堂食後,當局也派遣多達2000名保潔大使到各小販中心,督促食客歸還托盤及處理用過的紙巾等公共衛生行爲。
保潔大使。(環境局)
然而,當局做了如此多的宣傳、執勤工作,成效卻不理想。
歸還托盤提倡了超過10年,成效不佳
國家環境局7月22日發布文告公布,本地自6月19日起恢複堂食後,僅有約60%的食客在保潔大使的提醒下歸還托盤和處理用過的紙巾。
當局表示,食客不考慮其他用餐者及維持社區用餐地點衛生的不負責行爲,令人失望。因此強烈敦促外出用餐的公衆,遵循保潔大使的建議,保持小販中心的清潔和安全。
“這些良好的衛生習慣必須作爲後冠病疫情的一種生活方式,以減低公共衛生風險。”
(海峽時報)
這個月,《海峽時報》記者走訪實龍崗花園熟食中心、德義熟食中心和巴刹以及茨園小販中心,依然看到八成的食客沒有遵循保潔運動的的建議。
不知道是當局的宣傳做得不夠好?還是國人就是“本性難移”?
在接受《海峽時報》訪問的30人中,只有兩個人說他們知道保潔運動的公共衛生指導建議。
現年56歲的Jenny Lim在德義巴刹開服裝店。她說,她會在吃飯前後用濕紙巾擦桌子和餐具,但她不會在托盤上進食,因爲托盤有一股“難聞的氣味”。她說: “與碗碟和餐具會使用肥皂清洗不一樣的是,托盤是重複用同一塊髒布擦拭,而這條髒布又在同一個桶裏沖洗,接著就把托盤放回攤位。”
歸還托盤的建議早在2008年就有人提倡,然而能辦到的人少之又少。
當局後來在2017年在錫安河畔熟食中心和亞當路熟食中心展開托盤歸還試驗計劃,托盤歸還率分別提高了約20%和40%。該計劃隨後也推廣到更多小販中心,甚至有小販中心推出獎罰制度,不過成效仍是不理想。
不過,當局發現,設有自動托盤歸還系統和中央洗碗系統的較新或翻新後的小販中心,平均托盤歸還率較高,超過60%。相比之下,那些僅配備托盤架的小販中心則只有接近30%的托盤歸還率。
大多數人不曉得要清理自己用過的紙巾
(海峽時報)
另外,大多數用餐者都不知道不可以將用過的紙巾留在桌上、托盤或碗裏。他們也認爲自己沒有責任歸還托盤,因爲周圍有清潔工幫忙收拾。
在茨園小販中心用餐的一名20多歲的大學生告訴《海峽時報》說: “清潔工在小販中心工作是有原因的,清潔桌子是他們的工作。如果不把用過的紙巾放進碗裏,我也不知道應該放在哪裏。”
他補充說:“我所能做的是把碗碟都放回托盤裏,讓清潔工更方便清理,我想這麽做已經比大多數人做的都要多了。”
帶領新加坡保潔工作小組的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也曾呼籲用餐者不要把用過的紙巾留在碗裏,當時他稱它們是餐桌上“生物危害物”。
他促請國人改變不好的衛生習慣,以防範病毒的傳播。
小販中心和食閣的清潔工人多爲年長者,如果我們在堂食時使用托盤,不留殘羹在桌上,妥善處理用過的紙巾,並在餐後歸還托盤和碗碟,就能保護他們免感染病毒和盡到社會責任。
針對有人認爲,用餐後清理垃圾和托盤會剝奪清潔工的工作,環境局反駁,這是錯誤的想法。
“這僅僅是給自己不清理尋找借口。清潔工們仍然需要在托盤歸還點或中央洗碗台上執行清潔任務。”
當局指出,若公衆負起責任,清潔工就可更專注桌面的清潔。實際上,留下汙漬或紙巾會使得清潔工作更加困難。
歸還托盤。(新明日報)
50多歲的家庭主婦Theresa Chan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用餐者之一。在德義熟食中心吃午餐的她表示: “盡管這可能很麻煩,但我認爲歸還托盤,有助于減輕清潔工的工作量。”
她指出,希望大家在疫情過後還能繼續保持社區用餐區域的清潔。
她說,良好的衛生習慣應該從小灌輸,當孩子們做得好時應該鼓勵並贊揚,長大後良好的衛生習慣就成爲了他們的第二天性。”
“盡管我們希望每個人在冠病疫情中和之後都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但我認爲無論老少,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改變他們的習慣。我們不能指望這種改變能立竿見影,但我們應該現在就開始進行改變。”
所以,別再給自己借口了,只要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本分,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總有一天會變成一種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