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家公司做大做強之後,面臨的最大之一的煩惱就是,“我該不該上市?”
上市這件事是一把雙刃劍。好處自然很多,比如利于規範公司的規章制度和組織架構,擴大知名度,獲得持續融資的能力等等。
至于許多拒絕上市的優質公司,比如老幹媽、西貝等,背後的考量其實也不難推測。畢竟,上市意味著不自由,得被資本牽著鼻子走,並且還得公開披露信息,時時接受媒體的監督。
這時候,問題來了,另一家著名“拒不上市”的巨頭公司華爲,爲什麽這幾年要主動向社會公布自己的財務報表呢?也沒人逼他們這麽做啊。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信息時代,這種“透明化”運營公司的策略,到底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2009年起,華爲不僅對外公布自己的財務數據,而且還邀請國內外的學者、媒體和公司參觀華爲,大有一副毫無保留的姿態。
當時的副董事長胡厚崑,是這麽解釋華爲的做法的:“公平競爭的前提是開放、透明。這是作爲全球企業公民的華爲所必須要承擔的責任。”
當然,這句雞湯我們聽聽就好。華爲之所以采取“透明化”的制度,其實還是爲了契合當下時代的商業規則。
最近這二十年,許多大數據分析後發現,企業的透明化制度可以提高自己的業績。而這背後的兩大原因,一個是獲得信任,一個是制約權力。
先說信任。在09年之前,華爲的創始人任正非一直是一個“神秘人物”,從不抛頭露面,從不接受采訪。
雖說低調是一種美德,但對于公司來說,CEO如果蒙著一層紗,那麽或多或少會影響公衆對于公司的了解的。
在09年的時候,華爲在開拓海外市場的時候遇上了一些麻煩,導致國內的手機終端業務也受到波及。在這個關鍵時刻,任正非首次接受采訪,代表華爲暴露自己,傳遞出“我們是一個負責任的好企業”的信號,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信任。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華爲順利轉型成功,成爲中國最知名的龍頭企業之一。
至于公司透明化的另一大原因,制約權力,其實也很好理解。
人性是有弱點的,哪怕再秉公職守的企業家,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也很容易迷失自我。
任正非知道自己不是聖人,所以爲了杜絕自己有通過歪門邪道攫取個人利益的邪念,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暴露公司財務數據。一旦員工、高管、輿論和社會都可以監督自己,他自然就會斷了這份邪念了。
美國著名的大法官布蘭代斯說過一句名言:“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燈泡是最有效的警察。”當權力被暴露在陽光下之後,“獨斷獨裁”的行爲就會得到極大的遏制。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公司打破和民衆“信息不對稱”的壁壘,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畢竟,雖然藏著掖著自己的運營狀況,可以悶聲發大財。然而另一方面,當公衆對一家企業一無所知的時候,別說擁趸了,連基本的信任都沒有,談何産生購買産品的念頭呢?
換個角度想,其實公司運營越來越透明化,也是信息時代不得已而爲之的事。
畢竟只要某家公司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就遲早會吸引大批拿著顯微鏡來觀察的人。其中有普通老百姓,也有競爭對手,或者更嚴重點,還有“黑公關”。
與其這時被別有用心的人散步謠言,暗中挖黑料,還不如讓自己成爲真實信息的第一來源,樹立出一個“健康、開放、負責任”的企業公民形象。
既然在黑屋子裏躲不住了,與其遮遮掩掩,還不如主動走到陽光下,大口地深呼吸一下。也許你會發現,擁抱透明的感覺,其實也沒那麽可怕。
P.S:想要加群了解更多關于傳播學的知識,請在公 衆 號《西門君不吐槽》留言“傳播學”三個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