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大學(簡稱“南大”)曾經在東南亞華人教育中的影響很大,成立于1955年;1980年,時任總理的李光耀處于推廣英語教學的目的,下令將以華文華語教學的南洋大學關閉。
多年來,南洋大學一直是華人心中抹不掉的記憶,同時也成爲李光耀的一大“罪狀”。其實,很多人只知道李光耀強令關閉南洋大學,卻不知道他後來也同意恢複南洋大學的舊名,也說過“ 恢複南洋大學舊名絕對不成問題”這樣的話。
具體看下時間線:
1955年,東南亞華人集資成立了東南亞第一所華文大學—-南洋大學 ,它樹立了海外華文教育發展的裏程碑,卻命運多舛。
1980年被關閉後,在原址上成立了南洋理工學院,並入新加坡國立大學。次年,南洋理工學院就從新加坡國立大學獨立出來了。
1991年,南洋理工學院與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合並,才升格爲南洋理工大學一直至今。
現在的南洋理工大學,簡稱也叫“南大”,只是此“南大”並非彼“南大”,已經脫胎換骨了。多年來老“南大”的莘莘學子和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呼籲恢複南洋大學的校名,直至今天一直沒有停止過。
1 當時關閉南洋大學是必要的
背景資料:南洋大學是在新加坡特定的曆史條件下,爲了解決華文中學師資來源與中學畢業生的升學等問題,在1953年初,新加坡福建會館主席陳六使先生率先倡議創設的一所華文大學,立即便得到新加坡、馬來亞甚至東南亞各地華人的熱烈響應,上自富商巨賈,下至貧民百姓,無不出錢出力,支持創辦南洋大學。1955年,南洋大學正式成立,爲新加坡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直至1980年關閉。
關閉理由之語言問題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在這個多元種族多元語言的社會裏,英語是唯一能讓大家都接受的中立語,只有靠它才能把大家連接在一起,並且只有英語,才能讓新加坡更好地融入國際社會並且立足于國際社會。
所以新加坡政府確立了英語作爲工作語言和教學語言的政策。一是南洋大學開辦以來,一直采用華語教學,這與獨立後的新加坡政府,把英語作爲教學用語、工作用語的政策相抵制;二來由于教師的英文水平不高,也難以實現轉變,所以該校也成爲新加坡普及英語教育的最大阻力;三是一些華文中學、小學,他們原來都用華語教學,都在看著南洋大學 ,牽一發而動全身, 南洋大學不改,普及英語教學就難以貫徹下去。
李光耀說:“我決定把南大的教學用語改爲英語,但是事實證明要實現這個目標太難了,講師無法適應,難以用英語教學。局勢發展到1978年已經惡劣不堪,連南大畢業的議員都籲請我,在他們母校水平跌至谷底乃至于最終垮掉之前,插手幹預。
我也知道,要讓南大保持原狀繼續下去問題會更多,許多學生的事業和前途將因此葬送,到時候,講華語的人也會責備政府袖手旁觀,聽任南大消亡。我不能眼睜睜看著每年好幾百學生的前途白白糟蹋。
既然南洋大學無法把教學語言改爲英語,我們只好把南洋大學連同師生一起並人新大校園,新大說英語的教師和學生人數衆多,南大師生融入這樣的環境,自然會被迫使用英語。”
在關閉南洋大學後,才使新加坡普及英語教育的政策得到執行下去。
政治問題
在1970年底,華文大報《南洋商報》轉向瘋狂親共和親華族語言與文化的立場,它譴責政府壓制華族語言、教育和文化,把李光耀描繪成“數典忘祖的二毛子”,利用華族語言和文化課題,挑起民衆的沙文主義情緒。
南大畢業生是另一股反對勢力,他們也提出了華族語言和華族文化的課題 。學校的創辦人陳六使,當時有親共的立場,使學校內部一些學生,受共。産黨的影響較大,對社會成爲不安定的因素,爲新加坡政府所不容,而當時的國際環境也不好,馬來西亞共産黨活動頻繁,在南洋大學中也有影響。馬共一直想用武力“解放”新加坡,並且在新中國設立廣播電台,天天廣播號召新加坡人民推翻政府。
馬共的存在和影響一直是新加坡政府的心腹之患,而且南洋大學有可能成爲馬共的“土壤”,南大是新加坡華族語言、文化和教育的象征,共。産主義分子後來通過中華總商會,各宗鄉會館和學校董事會內的支持者,控制了這所作爲華社會象征的大學。這是政府不能容忍的,所以當時不但關閉了大學,連創辦人陳六使也被剝奪公民權,並且驅趕出新加坡。
文憑就業問題
南洋大學在1955年成立後,當時還是英國殖民政府,學校頒發的文憑,一直沒有得到當時英國殖民政府的認可,新加坡獨立後,由于畢業生英文水平不高,也沒有承認該校的文憑,學生畢業後難以找到工作,就業成爲一個大問題。華校出身的畢業生就業機會很少,就連華族銀行爲了生存,也舍棄華語,改用英語。
由于南大畢業生難以找到工作,一些學生有紛紛轉進英文學校,越來越多的學生,報考以英文教學的新加坡大學,爲了挽救難以招到學生的頹勢,南大只得降低入學和及格標准,也進一步降低了它的學術聲譽和學生的市場價值,出現了南大畢業生在求職時,甯可出示中學畢業證書,而不出示南大的畢業證書,形成了惡性循環。
針對這種情況,李光耀說:“我爲沒有更早一點采取行動而難過,否則,數千名南大畢業生就不至于爲英文不精所累,而在經濟上屈居下風。南洋大學總共培養了12000名畢業生,他們當初要是都接受英文教育,事業發展就會更稱心,對新馬兩地的貢獻也會更大。”
強行合並後學校推廣英語教學,雖然是亡羊補牢,但是遲改總比不改好。 矯枉必須過正,不過正不能矯枉。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關閉南洋大學是必要的。
2 現在關閉南大的理由已經不存在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時過境遷,當年關閉“南大”的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時關閉南洋大學的理由,現在都不存在了。
一是在語言問題上,新加坡普及英語已經不成問題了。目前,新加坡的辦公語言教學語言,以及公共場所的語言基本上都是英文,很少看到華文,現在反而是要強化華語學習的問題,一些受過英語教育的高層人士,以講英語爲高尚,講華語爲卑賤,講英語的人是陽春白雪,講華語是下裏巴人,一些白領正面臨喪失華語能力的危機,華文的公告中,也常常出現用語不准詞不達意的情況,在華語的演講時,也出現不順暢流利的情況。
一些人呼籲,加大華語學習和推廣普及的力度,在一些公共場所,應加大華文宣傳,多說華語、多寫華文。南洋大學是華文化的代表,恢複南洋大學校名就是最大的宣傳華文的重要性。
二是在政治問題上,現在也不存在共。産黨的影響了。當時在國際上,由于中國的國際共産主義影響,對東南亞的國家進行“革命輸出”,東南亞國家都防共懼共反共。近年來,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已經改變了對外政策,停止了“革命輸出”,停止了對馬共的支持。在新加坡國內,共産分子基本上被驅逐出境銷聲匿迹了,已經沒有影響力了,現在說什麽共産黨想奪取新加坡的政權更是天方夜譚了,所以恢複南洋大學在政治上也沒有問題。
三是在文憑就業問題上,南洋理工大學已經成爲世界名校,她以卓越的學術和科研成果,榮登2007年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全球科技大學前25名。被譽爲全世界最出色的工程學府之一,成爲工科和商科並重的綜合性大學,亞洲十大理工大學,還是國際上新辦大學第一名。所以現在也不存在文憑含金量問題了。
李光耀後來就說過:“雇主們都知道,目前的南洋理工大學的畢業生,不管所讀學府起用什麽名字,他們的素質依然維持在高水平。”
3 現在恢複南洋大學名稱好處多
第一品牌效應
商品有品牌,一個名牌商品的商標價值,可能高過其商品價值。中國目前也在振興“老字號”,發掘老品牌的價值。學校名稱也是品牌,爲什麽一些新辦的大學要“傍名校”,因爲名牌大學也有“含金量”,社會上對名牌大學和普通大學的看法是不同的。南洋大學曾經是新加坡的名牌大學,創造出多個第一,其品牌價值無法估量,這個名稱就是新加坡的無價之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南洋理工大學恢複爲南洋大學理所當然。
第一從校址校名上來說,現在的南洋理工大學與過去的南洋大學,有著深深的曆史淵源。首先是名稱上近似,南洋理工大學與過去的南洋大學只有兩個字的區別,只是之間多了“理工”兩個字。從文字簡單明了來說,當然是“南洋大學”的名稱更好。
從學校地址上來說,南洋理工大學與過去的南洋大學也在同一個學校地址,只不過新校區在緯壹路,主要部分還是在南洋大學的老校區,很多不了解新加坡國情的人,還以爲現在的南洋理工大學就是過去的南洋大學更名的。
人們不理解的是,更名應該是由繁到簡,南大卻是由簡到繁。恢複南洋大學的校名後,還可以使建校的曆史向前推移26年,即由現在的1981年建校,改爲1955年建校,使建學校的曆史超過新加坡建國的曆史,成爲一個悠久曆史的學校。
第二是于右任題詞的“金字招牌”不能丟
“南洋大學”的校名是于右任題詞的,現在題詞的牌樓仍然在南洋理工大學內。在南洋理工大學內仍然保留有過去的南洋大學的一座白色牌樓,上面幾個大大的黑色墨寶“南洋大學1955”就是于右任的手筆。這座牌樓在1980年南大被關閉時,上面的題詞也被鏟除,淪爲無字牌坊。1981年,牌坊挂上新成立的南洋理工學院英文字樣 。1986年理工學院換校門後,牌坊二度淪爲無字牌坊,直到1998年政府將它列爲古迹,並到2000年才修複完畢,挂回南洋大學1955的字樣。于右任屬于中國海峽兩岸都能接受的國民黨元老、著名書法家,在華人中有很高的知名度,這個“金字招牌”丟掉實在太可惜了。
目前,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都看上了“南洋大學”這個金字招牌,一些老的南大校友,建議在印度尼西亞或者馬來西亞成立“南洋大學”,中國的港澳台地區,也有人提出在本地區成立“南洋大學”。不排除新加坡也有人認爲,如果恢複“南洋大學”無望,是否可以考慮另起爐竈,再成立一所新的“南洋大學”。
第三是陳六使的“影響”還很大
陳六使一生最突出的貢獻是倡議和創辦了南洋大學,並捐獻新幣500萬元作爲建校基金,同時又以福建會館主席身份捐獻了523英畝在裕廊路地段的雲南園作爲南洋大學的校園。可以說沒有陳六使就沒有南洋大學。陳六使于1972年逝世,享年76歲。
1974年,陳六使銅像安置在南大校園內,供世人瞻仰,同年設立了“陳六使獎學基金”。1998年,在南洋理工大學又設立了“陳六使中華語言文化教授基金”,邀請傑出學者前來講學。1997年12月,香港南洋大學校友會出版了陳六使百年誕紀念文集,以紀念他對南洋大學和本地教育的貢獻。可見現在的南洋理工大學與南洋大學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陳六使的塑像天天在“證明”,現在的南洋理工大學就是原來的南洋大學。
圖爲陳六使在南洋大學的開工動土典禮上
第四是有海外唯一的華裔館
坐落于南洋理工大學校園內的華裔館,是前南洋大學行政樓,該大樓建于1953年,1999年正式被列爲新加坡國家古迹,也是全球除中國以外,唯一一個專注于海外華人研究的大學研究中心。在華裔館通過其永久館內的展品,對華人身份認同的課題進行探索。成立于 1995 年的華裔館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後于 2011 年重組爲南洋理工大學旗下的一個自主研究機構。從成立至今,華裔館一直都是靠私人捐款和政府撥款維持運作,證明大學與中華文化的密切關系。
第五是南洋大學是一個很有人文風味的大學
中國著名作家林語堂曾經擔任過首任校長。據南大校友回憶,南洋大學是一個很有人文風味的大學。南大創校于上世紀50年代,因爲曆史因素,當時未能從中國大陸聘請學者,中文系老師多來自港台和海外,像淩叔華、蘇雪林、劉太希等, 建校紀念碑則由佘雪曼所書。現在創辦的大學,很少具有這麽豐富的人文底蘊。只有恢複南洋大學的名稱,才能充分發揮南洋大學的品牌效應。
4 名正言順
現在的南洋理工大學已經是一所多元課程選項的綜合性大學,設有工、理、商、文四大學院,下設12所學院, 她的文科院校名氣越來越大,如其中的孔子學院、國際關系學院、商學院、文學院等等都是文科類的院校,並擁有國立教育學院及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兩個自主機構。
南大商學院(即南洋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榮登全球MBA百強排行榜,既是本地唯一,也是亞洲三所同時獲得歐洲質量發展體系及美國國際管理教育聯合會兩項國際認證的商學院之一,這些國際認證強化了商學院在經營與管理教育方面的 標志形象。
文學院屬下設有新加坡首家提供藝術、設計與互動數碼媒體學位課程的專業藝術學院、著重于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以及揚名亞洲的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
南大設有兩個自主機構,其中國立教育學院是新加坡唯一的師資培訓專業學府,同時也以本身優越的軟硬件條件,爲新加坡與區域的教育界提供研究咨詢服務。另一自主機構——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其屬下的國防與策略研究院是世界權威的恐怖主義研究機構。
目前南洋理工大學還在大力發展文科類院系,明年打算把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一分爲二,分爲人文學院和社會科學學院兩個學院。現在南洋理工大學的文理已經不分伯仲, 仍然叫理工大學顯然名不正言不順,恢複綜合性大學的名稱–南洋大學,才名正言順。退一步說,即使南洋理工大學還是以理工類爲主,也可以省略“理工”二字,世界上一些理工類大學在校名上,都沒有“理工”二字,如中國北京的清華大學、上海的同濟大學等等,都是理工爲主的大學,但是校名上都沒有“理工”,而且並沒有影響學校的名氣,反而一些沒有“理工”名字的理工大學名氣更大,因爲名稱更簡明了。同樣,南洋理工大學即使以理工類爲主,也可以省略“理工”二字,用“南洋大學”的名稱更好。
5 有利于強化華語學習
南洋大學當時不僅在新加坡的華人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東南亞廣大華人中,也有廣泛深刻的影響。在南洋大學的影響下,當時東南亞不少高校都加強了華語的教學,紛紛設立了中文系,對興辦高等教育特別是華文教育起了先導影響。如後來在1961年成立的新加坡義安學院也有中文系。1962年分家後的新加坡大學和馬來亞大學(吉隆坡)亦有中文系。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的成立。1992年,泰國華僑崇聖大學的成立,和馬來西亞華社倡議設立獨立大學,雖不成功,但最後即成功地開辦了南方學院、新紀元學院和韓江學院,這些都可以說是受到創辦南洋大學的影響。
南洋大學是新加坡學習華語的一面旗幟,只要恢複南洋大學的校名,對學習華語就是一種最大的鼓勵,面對新加坡英語的強勢和逐漸的弱化華語教育,天天說華語的重要性,十個標語口號也不如一個恢複南洋大學校名的行動,只要恢複南洋大學的校名,人們會聯想到華文的重要性的。當然,恢複南洋大學的學校名稱,並不等于要恢複原來的華語教學的形式,新加坡許多華語學校現在都改爲英語教學了,連中國一些高校也采用英語教學,所以學校恢複名稱後,仍然可以保留英語教學的形式不變。
6 有利于密切中新關系和辦學國際化
老的南洋大學與中國的聯系十分密切,改名後的南洋理工大學也繼承了南大的優良傳統,與中國的關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如興辦的“市長班”,“孔子學院”,”中華文化研究會”等等,都體現了與中國千絲萬縷的聯系。
中新關系是老一代領導人鄧小平和李光耀親手締造的,一直十分友好,但是,近年來,由于雙方對“南海仲。裁問題”、“美國在亞太再平衡中的作用”以及“跨太平夥伴關系協議”等問題上的看法不一致,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如此時能夠恢複南洋大學的校名,不但會加強新加坡華語教育和華文化影響,受到廣大的新加坡華人的歡迎,無疑也是會受到中國的歡迎,可以加深中新兩國之間的聯系,南大不但可以辦“市長班”,而且可以可以開展更廣泛的合作和交流。
蓬勃的國際關系網及國際合作項目,已成了南洋理工大學與全球緊密相系的重要標志。迄今南大已經與40多個國家超過300家學府機構建立了聯系網,主要的國際合作項目包括:新加坡-史丹福夥伴關系,新加坡-麻省理工聯盟、康奈爾-南洋酒店管理學院,新加坡-華盛頓大學生物工程學聯盟,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盛頓大學及喬治亞理工學院合辦的全球教育計劃。
除此之外,南大與其他學府聯辦的合作項目不勝枚舉,足迹遍布美國、中國、印度、日本和歐洲等地。南洋大學曾經在國際上有很高的知名度,現在還有一萬多在世界各地的南大校友,有很多美好的曆史記憶等等,恢複南洋大學的校名,更有利于學校開展國際合作。
7 有利于全面了解李光耀
當年關閉南洋大學,就爭議很大,有人認爲李光耀作爲一個華人總理,卻英文至上,打擊華校壓制華文學習,關閉南洋大學是數典忘祖等等。另外,還一些人還是以爲南洋大學是李光耀關閉的,李光耀是“國父”,他做的事情不能反對,所以一些人不敢提恢複南洋大學的事,生怕“得罪”了李光耀。
其實,有些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李光耀一直奉行的是“雙語政策”,既強調英文,也強調華文,英文是強國之路,華文是立國之本,新加坡的華人,必須弘揚華文化的優良傳統,但是新加坡絕不能走全盤西化的道路。關閉南洋大學不僅僅是華文學習的問題,還存在政治和就業等問題,而且,當時關閉南洋大學也不是李光耀一個人的意見,而是當時新加坡政府的共識。時過境遷,人們只看到李光耀決定關閉南洋大學的一面,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他也同意恢複南洋大學,認爲恢複舊名不是問題,所以人們的種種擔心都是多余的。
關閉南洋大學後,李光耀也進行了反思,當英文成爲教學語言後,華文和中華文化會不會漸漸沒落。
他說:“隨著這些改變的逐步落實,我卻開始擔心我們在逐漸失去華校的一些可貴的東西。我希望能保留華校的優點:秉承中華傳統、價值觀和文化,向學生灌輸紀律觀念、自信心、道德和社會價值觀。我們必須把這些美德傳給新的雙語學校的學生,否則,最終會導致學生喪失自己的文化。”
李光耀說過:“一些南洋大學的校友要求恢複南洋大學,這已經不再是什麽大不了的課題了,要是南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的畢業生都有相同的意願,恢複舊名絕對不成問題。”(見《李光耀回憶錄》p176)
只要南洋大學的名稱一恢複,那麽,所有因爲關閉南洋大學而對李光耀産生的種種誤解,都會煙消雲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