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救世主》看過很多遍,整個劇情的發展脈絡在我腦中反複推演時,我産生了一個疑問:丁元英爲什麽沒有提前把整個計劃告訴葉曉明他們呢?
如果丁元英把整個計劃告訴他們,會不會改變最後的結局呢?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可以做個假設,把丁元英所有可能告訴葉曉明他們的節點做個假設和推演。
第1個時間點假設:在項目剛開始啓動階段
對于葉曉明他們來說,這個時候他們剛找到一個高人,好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還處在巨大的興奮之中。
如果這個時候告訴他們後面的整體計劃,對于他們來說,他們決然不會接受的。尤其是花費巨大的資金投入去做商標注冊、去國外做音響測評和簽約代理商,到最後全部都是爲了挑起與樂聖的矛盾爭端。對于葉曉明他們來說,他們是沒有辦法理解這件事情。
這個時候丁元英跟他們還沒有建立起信任關系,一旦全盤托出,就決然不會有後面的計劃實施。對于丁元英來說,他對于葉曉明有足夠的底層心理認知,葉曉明他們的認知能力是無法駕馭和理解整個計劃,這個時候最好的選擇就是隱瞞後面的計劃,才能保證計劃的開展。
第2個時間點假設:在北京音響展降價股東會上
在會上,葉曉明已經意識到這次降價一定會引發與樂聖公司的爭端,也是害怕這個爭端所以才強烈反對降價,甚至說到“我們是不是可以請你幫忙,也可以不請你幫忙?”。這個時候葉曉明內心已經産生了強烈的危機感,小說中寫道“他覺得自己正置身于一種強力旋渦裏,身不由己,茫然無措,不知道這個旋渦會把自己帶到什麽地方。”
當葉曉明接到法院的起訴書後,一看600萬的賠償額,他腦子一下就蒙了,這哪裏是起訴,這分明是要置格律詩公司于死地。他意識到:完了!
這個時候,葉曉明他們已經對丁元英的初心産生了強烈的質疑,“這位所謂的高人都幹了些什麽?都是一些花拳繡腿的東西,純粹是爲了表現自己的不一樣而標新立異,虛榮,說到底就是個虛榮。”
葉曉明他們的認知是以眼前的短期利益爲判斷依據,也就是我們傳統文化說的“眼見爲實耳聽爲虛”,對于再長遠的事情都不會相信。其次,他們沒有思考這件事情真實的客觀事情,反而被600萬的賠償和樂聖的江湖地位所嚇住,唯權威論。
之後歐陽雪和葉曉明去樂聖公司談判,談判破裂後,歐陽雪開始意識到:大哥當初爲什麽找她用一個空頭名字,就是爲了控股權、決策權和否決權。如果是人人都能看明白的事,那就不需要請高人了。大哥在決策之前預見不到這場訴訟嗎?不可能。大哥從一年前就開始爲音響展示會儲備音箱,一定有他的考慮。現在死與不死只是葉、馮、劉三人和樂聖公司的判斷,至少大哥還沒判斷。
其實從本質上說,歐陽雪比起葉曉明他們認識也高不了多少,但是她基于對芮小丹、對于股票事件等,深刻了解丁元英的高人之處,她選擇了無條件信任。葉曉明他們在此刻卻選擇了及時止損。
第3個時間點假設:在葉曉明和歐陽雪深圳談判失敗後
這個時候,他們沒有第一時間選擇退股,而是選擇與丁元英去征求意見,這時丁元英把起訴的結局告訴他們,他們是否能夠改變一下命運?
丁元英說,不管是文化藝術還是生存藝術,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于術。
這是最後一個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節點,他們三人此時的選擇更能看出他們的本質區別,我們用“道”和“術”單開分析這三個人。
葉曉明,三人中最精明的一個,也是因爲他的眼光看到了丁元英才引出了扶貧這件事。在術的層面,葉曉明可謂到了很高的層次;但是“道”的層面,就相對欠缺。他對自己有很清晰的認識,生意人,精明,善于搞關系,對于風險成本精于算計。
他是公司總經理,公司的賬目一清二楚,從生意的角度去看,他已經看不到公司的前途在哪了,因此他首先提出了退股。由于他本身具有這樣的生意經曆,他形成了自我的“生意經”,從降價、到起訴,他在內心深處,已經否定了丁元英的“高人”認知。
生活中大量的生意人都屬于葉曉明的類型,典型的“投機主義”者。因此有葉曉明的存在,即使丁元英此時說出了未來可能的結局變化,也不會改變葉曉明的決策,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馮世傑,三人中最厚道的一個,也是三人中最有實力的一個。按說馮世傑也算是小有成就,自己經營這一家汽車美容維修店,實現在我們現代大部分普通人所追求的“有房有車有存款”的小日子。
但是他的不甘心不僅僅是爲了自己,更多是爲了改變家鄉的貧窮落後,他有道義的初心。在葉曉明提出退股的時候,馮世傑還想到了“這樣做,是把歐陽雪給坑了”,最後在退款時用自己的錢保住了村裏的生産基地。
這種人生活中少,非常少,但是這種人運氣基本都不會差的,雖然有點“大智若愚”,但最後基本都會有一番比較大的成就,改變自己的命運。
此時丁元英說出未來的可能結局,對于馮世傑來說,他也很難不退股。他的選擇一定還是與葉曉明同進退,“忠心”可鑒。
劉冰,三人中最無底線的一個。他渴望改變自己的命運,羨慕上層社會的光鮮生活,劉冰自己說到“我也想要臉,可我真舍不得撒手這輛車,舍不得這種生活的感覺。這感覺,真他媽太好了,抗不住啊!”。
劉冰只看到了這些生活的表面,卻自己不願付出自己的勤勞,也不曾有過對待別人的真誠。他給自己選擇的崗位就能看出來,“辦公室主任”。
他沒有馮世傑的吃苦踏實忠厚,也沒有葉曉明的精明能力,無道無術者,永遠考慮的是自己的“小聰明”“好吃懶做”。丁元英最後已經把最後的結局告訴了他,只需要按照丁元英的路徑去走,劉冰是三人中最後的贏家,但是他卻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企圖不勞而獲,最後自我承受不了命運的捉弄,而選擇了放棄。
“救世主”在你身邊,你卻視而不見;“救世主”給你機會,你卻選擇懷疑;歸根到底,你的救世主就在你的心裏,你心裏的救世主是誰,你就會有什麽樣的選擇和人生。
把所有可能的假設分析完後,我理解了丁元英爲什麽沒有選擇把整個計劃告訴他們,如同韓楚風說的“還是讓這事保持它本來的面目比較好”。芮小丹說:“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給不了我,給了我也拿不住,葉曉明他們就是例子。只有我自己覺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