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設計中心近期上演的兩場展覽之巧,就在于合時宜地探索了後疫情時代的設計力:《Visions of the Future》前瞻了未來,展示了年輕設計師在疫情所創造的新常態中可擁有的新的生活儀式;而《R For Repair》則倒帶敘舊,聚焦于私人破損物品的修複,以對可持續性重新作诠釋。最終,兩者所反映出的是一種未雨綢缪的出路,亦是這個設計國度所擁有的集思廣益之美。
向左滑動查看:新加坡國家設計中心
《Visions of the Future 未來願景》原本爲米蘭家具展策劃。盡管無法如願登上那享譽國際的設計舞台,但其收錄的七位設計師作品,仍探索了一系列當今值得被正視的挑戰:從老年癡呆症的療法、到一次性塑料的使用,都在疫情的前提下獲得新檢視與體會。根據策展人之一,Forest & Whale 組合的 Wendy Chua 而言,“疫情無疑加劇了設計作品的社會意識。當我們決定將展覽從米蘭搬回新加坡時,也就必須重新考慮展覽設計。因此我們就問:在疫情和危機中,展覽經驗應該如何演變?“
《Visions of the Future 未來願景》展覽現場
答案,有趣地,也來自于病毒。“我們發現社交距離的需求是一個創意上的挑戰。而且受病毒的傳播曲線獲得靈感,我們才會爲展覽設計出一個波浪狀的基座,這樣也就對疫情有所隱喻,並使觀者能安全地保持距離。”她說。隨著城市開始緩慢地恢複正常,而對防疫産生的初步危機消退後,人們便會開始努力在後疫情時期尋找生存意義。這時候的《未來願景》也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可以對許多被忽視的問題進行重啓和重建。
01 Rewind
By Poh Yun Ru
向左滑動查看:Poh Yun Ru 設計的“倒帶”系統,可以追蹤癡呆症老年人的活動,將老年人的記憶與屏幕中的聲音與圖像聯系起來,以提高他們的智力敏銳度。
疫情導致的長期隔離,將會讓長者無法與家人和近親有身體接觸,長期宅家中也會導致缺乏適當的活動量,讓認知能力迅速下降。因此“倒帶”系統就是一件追蹤患者活動的工具,通過要求長者將個人記憶與屏幕上出現的圖像和聲音作聯系,以提高他們的智力敏捷性和敏銳度。
02 Mass Production of Happiness
By Yingxuan Teo
向左滑動查看:Yingxuan Teo 設計的“自皂”系統,可以將天然成分制成消毒液。
“量産幸福”看似來自實驗室,但現實乃一個“自皂”系統。在一個“塑料包裝完全被淘汰”的未來,有了這款工具就能以天然成分如蘆荟制造消毒液,並且能避免日常肥皂中含有的刺激性化學物質所帶來的不適。設計最終也希望能讓公衆考慮到一次性液態肥皂瓶對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
03 Canvas
By Ng Luowei & Mervyn Chen
向左滑動查看:Ng Luowei & Mervyn Chen 設計的用速幹液體膠漆來修補舊鞋。
“帆布”提供了一種具有遠見的方法來作修複和修補。采用了速幹液體膠漆來作爲用于修補舊鞋的創意材料,用者每一次的嘗試都能爲舊鞋帶來新的生命,甚至讓其成爲獨特的作品。這樣就能減少不必要的丟棄。這概念將在有可能在疫情時期帶來的經濟衰退情況中,更顯其可持續意義。
Q&A
卷宗Wallpaper*簡稱W*
W*:設計過程的最大的挑戰是什麽?
Poh Yun Ru
“癡呆症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疾病,而我在越是花時間與患者相處,越是發現到疾病對每個人的影響都不一樣。盡管我曾在養老院與病患相處,並嘗試體會,但那在情感上是極爲透支的。意識到人類所需的各種互動性,就是我的挑戰。”
Yingxuan Teo
“最早的原型是由荷蘭埃因霍溫的玻璃工匠制造。當我從荷蘭搬回新加坡時,作品便得在新加坡生産。這就是最大的挑戰,因爲在這裏很難找到玻璃制造商。經過一番搜索後,我終于找到了一家醫療保健和科學儀器生産商來制作。”
Mervyn Chen& Ng Luowei
“我們使用的原料實際上乃爲工業級別,所以將其重新包裝爲消費者級別的維修工具箱中就是個巨大的挑戰。這部分我們仍在努力中。”
W*:項目的未來發展是什麽?
Poh Yun Ru
“項目已在看護中心與用戶進行著測試,並可以透過開放源代碼的網站上找到,從而使所有人都可以使用這類以癡呆症爲主的包容性治療工具。我從未打算讓設計成爲大衆市場的産品,因爲所重視的是共同發展的需要,希望讓醫生和患者進行密切合作以取得更合適的療法。”
Yingxuan Teo
“目前,這項目仍是個意識形態的作品,設想到未來將不再會有一次性的液態肥皂瓶。所以如果下次當人們站在超市裏對選購液態肥皂瓶會再三考慮時,那這項目就已爲可持續性邁前了一步。”
Mervyn Chen
& Ng Luowei
“我們使用的原料實際上乃爲工業級別,所以將其重新包裝爲消費者級別的維修工具箱中就是個巨大的挑戰。這部分我們仍在努力中。”
W*:你對未來的態度是悲觀還是樂觀?
Poh Yun Ru
“生活在快節奏的世界中,設計師往往會因爲接受過培訓而可預測即將發生的變化,同時設想我們自己可爲世界帶來的變化。因此,無論未來的變革爲何,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進取,並以開放思想適應,我們將能夠將危機變成轉機。”
Yingxuan Teo
“在全球每個行業中,許多人都對我們後代的可持續性和環境感到擔憂。作爲一名設計師,我很樂觀,我們今天討論的可持續性問題將隨著每個人的努力而有所改善。”
Mervyn Chen& Ng Luowei
“未來由我們而造,不管危機或新局勢(例如當今的疫情)出現時,我們都可以將其視爲轉機,並透過設計爲人們帶來正面的看法。”
談及修複與維修,印象不外是對服飾縫補,或對電子零件的更換——但在快速消費的常態裏,逐漸地這也成了“麻煩”甚至被揶揄的“面子問題”。所以《R For Repair》乍看是針對修複主義作重啓,但根據策展人 Hans Tan,展覽的主旨卻是希望讓修複主義擁有多一層面的體驗,其範圍不僅局限于將物品作修複而已。他認爲,“只憑借著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設計師也就能爲日常舊物注入了新的生命——將每個物品轉變成爲雖不新,但仍獨一無二的事物。從更深層意義來說,它們也改變了可持續續性的定義。”
《R For Repair》展覽現場
所以展覽中,除了可見非常奇異的組合:如貝殼與乳牙的搭配,或者電影票化作 AR(增強現實)的紀念品外,常見的“補丁”手法也獲得更新,且不失其原功能。對于策展人而言,修複或維修是值得冒的風險,即使未必能恢複物品的原意。有時候,還原甚至沒什麽啓發性。因此設計的介入就能讓修複的動作擁有了另類的觀點,企圖“修複”我們與其之間的關系。“隨著人們對修複的投入,也就能建立了一種高于物品價值的情感聯系。”他總結道。
01 Watch With Broken Strap
By Lanzavecchia + Wai
向左滑動查看:Lanzavecchia + Wai 爲斷帶手表設計的木框
斷帶手表被設計師們裝進了一個手工制成的胡桃木框架中,僅透過表面張力固定在一起。最終設計不僅依舊能顯示時間,更是可輕松拆下以進行維修,讓其成了珍貴的紀念品,一如其木料般可持續傳承下去。
02 Faded Movie Ticket Stub
By Jonathan Yuen at Roots
向左滑動查看:Jonathan Yuen
將票據修複並嵌入框架,並提供二維碼,可以通過手機掃碼查看票根最初的模樣
設計師的物品是一對舊電影票根。一般,這類票根都非“破損”而是老化。所以其價值就在于它背後的故事以及它與物主——莎莉和賈登這對夫婦——的關系。在與他們交談後,得知這票根是來自兩人的第一次約會,但其表面信息已逐漸消退。設計也就在不對其進行任何實際改動下,鑲入框架中,並提供二維碼讓夫婦倆能在任何時間”查看”票根,這樣就有效保留當初的回憶。
03 Fused Radio Clock
By Clement Zheng
向左滑動查看:Clement Zheng 修複的電子鍾內置物主撰寫的11則故事,並伴隨“貪睡”按鈕顯示在 LED 面板上。
設計師修複後的電子鬧鍾看似古董,但其實內置了物主撰寫的11則海外發生的轶事:這乃因爲這鬧鍾曾陪伴物主床邊多年。如今,只要按下“貪睡”按鈕,新故事便會在 LED 面板上顯示出來,並搭配上揚聲器發出白噪聲響,創造出新的意義和價值。
Q&A
卷宗Wallpaper*簡稱W*
W*:設計過程的最大的挑戰是什麽?
Lanzavecchia + Wai
“少即是多。確保采取最必要的手法來紀念這修複後的物品。”
Jonathan Yuen
“作爲一名平面設計師,敘事、洞察力和故事性是我工作的主要目標。這項目的挑戰就是如何將“修複”視爲一種新的敘事形式,有可能重新發現,重新構架和重新構想。”
Clement Zheng
“我所維修的電子鬧鍾是二十多年前的産物,由于電源過載而壞掉。所以挑戰是盡可能搶救物體中現有的電子零件。最後,我有效使用了原始的 LCD 顯示屏、揚聲器和按鈕,同時添加了更現代化的 LED 面板。”
W*:項目的未來發展是什麽?
Lanzavecchia + Wai
“我們希望人們能夠采用我們的策略,與工匠接觸並制作出自己的維修“鍾表”。雖然我們不確定在當前狀態下它是否可以量産,但是如果有公司或制造商開始爲手表制造這量産“锺殼”,那將非常有意思!”
Jonathan Yuen
“我希望’修複’好的電影票能給給物主們帶來更多歡樂,並將繼續像以前一樣保存和珍藏這類物品。”
Clement Zheng
“展覽之後,修複物品將與物主重聚並一起享受第二人生!其實考慮到該産品的銷售性是對立的。相反,我們或許可以想像一種新業務,好讓我們去支持與推廣促進修複和擴展現有維修事業的未來。”
W*:對想要開始進行維修的人而言,你有什麽建議?
Lanzavecchia + Wai
“如果打算讓物品能在新的情境下被使用,那麽就得花時間去研究和理解最佳的技術和材料來實現這目標。這透過在線教學視頻就可以獲取。透過這樣的探索,你才能自我教育,對這些日常“隱形”物體的思考和故事有所體會與欣賞。無論如何,只要開始維修即可。”
Jonathan Yuen
“修複,就是重新使用。如果我們養成習慣去關注日常物品,我們將可通過修複來擴展其功能和實用性。不管功能大小,亦能爲可持續發展帶來的好處。維修的技巧和竅門有著大量的在線信息,因此我們沒理由不先嘗試維修在我們周圍、家庭和工作環境中的簡單物品。最重要的是,要玩得開心!”
Clement Zheng
“我建議查看手工與自造商的動向和技術。例如 3D打印或開放式電子平台(如 Arduino 和 Raspberry Pi)。我相信,對如何制造物體的更多了解將加強我們對周圍事物的擁有感。”
展覽攝影:khoogj at R for Repair
撰文:甄健恒 Yen Kien Hang
編輯:JIA
部分圖片來自DesignSingapore Counc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