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槍杆子裏出政權”。縱觀曆史,軍隊是國家統治得以延續的關鍵。俗話說,“一千天的軍事訓練造就一場短暫的戰爭。”當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時,軍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一般來說,軍隊駐紮在國家的重要城鎮或門戶,以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産。
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軍隊都駐紮在本國,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我們今天談論的亞洲國家新加坡。
其實,新加坡的軍隊並不駐紮在新加坡國內,而是在駐紮在海外地區。這是由于新加坡國土面積小,缺乏戰略縱深,所以新加坡將其大部分軍隊駐紮在海外。
與新加坡保持軍事合作的國家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林戰訓練主要在文萊和泰國進行,炮兵訓練在新西蘭完成。這樣,不僅可以解決有限軍事訓練空的問題,而且可以比較不同國家的軍事實力,熟悉其他國家的作戰方法。
所以新加坡的大部分部隊駐紮在海外進行訓練。這些國家包括文萊、泰國,甚至亞洲的中國,當然新加坡軍隊受訓的地方最主要還是是西方國家,如美國、德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
新加坡自己的軍隊不駐紮在本國國內,“請”美國軍隊入駐。繼而通過這種尋求防務保護傘的方式,新加坡實現了自己國土防禦的目標。盡管新加坡把美軍“請”進來,確實也招致了很多非議。
但是這樣一來,新加坡不僅可以節省很多防務開支,而且新加坡政府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推行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等方面。當然了,這也就是新加坡繁榮背後的爭議。
一、新加坡“被迫”獨立,成爲新加坡“請”美軍入駐的契機
1965年8月9日,正值炎炎盛夏,可是某個新加坡人卻如墜冰窟,遭遇了人生中最重大的一場挫折。當天,馬來西亞國會舉行了一場緊急投票,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將新加坡“踢出”聯邦。
有新加坡“國父”之稱的李光耀,在回憶錄中曾寫道“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當年的那段曆史。其實,要說到李光耀真正不想獨立的原因,不是他想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而是他的目標並不是僅僅做一個“新加坡國父”。
李光耀有著巨大的野心,他真正想要獲取的是統治整個馬來西亞。在20世紀60年代的馬來西亞聯邦中,華人的占比高達42%,這個比例可是與本地土著馬來族人口不相上下了。
李光耀
再加上當時李光耀的個人影響力,如果新加坡不是被踢出馬來西亞。那麽過不了多久,在實行君主立憲制的馬來西亞,李光耀是極有可能成爲,一個掌握著馬來西亞實際統治權的馬來西亞總理。至此,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麽新加坡是被迫“獨立”的曆史背景了。
在這種環境下,新加坡政府就不得不考慮很多之前並沒有考慮過的問題,所以實際上的新加坡政府在最開始並沒有做好真正的獨立准備。
新加坡扼守著連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通道——馬六甲海峽。據統計,每年約有8萬多艘船只通過該海峽,占到了世界海上貿易的1/4。可以說,如果哪個國家要是控制住了馬六甲海峽,那麽他就就掌握了國際海上貿易的咽喉。
要知道,我國大概85%的石油進口,都是通過海運,而這其中大約2/3的航線都要途徑馬六甲海峽,所以馬六甲海峽也是我國的能源命脈。
自古以來,重要關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固然極其重要。但是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新加坡的土地面積只有724平方公裏,不到我國深圳市的一半,人口也只有570萬人。其國力根本不足以匹配維持國土防禦的軍事實力。
在這種情況下,尋求保護傘無疑是新加坡的最佳選擇。這時有人可能不禁會想,新加坡華人約占75%以上,爲何不尋求中國的保護傘?要知道在19世紀60年代的時候,國力貧弱,海軍也僅圍繞著“近海防禦”的戰略方針出發。
結合我國的情況,根本無力顧及新加坡的軍事防禦。而且,在19世紀中期美蘇爭霸的年代,當時兩大陣營北約與華約對峙舉世矚目。二者擇其一才是新加坡的明智之舉。
新加坡作爲英屬殖民地,雖然新加坡的華裔衆多,但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卻是英語。而且,新加坡的政治制度也是承襲自英國,其社會思潮以及價值觀念深受西方英美國家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新加坡除了尋求當時極爲強大的美國的庇護,可能一時間也找不到更好的選擇了。所以這也就是回答了,爲什麽新加坡要“請”美軍入駐的疑問了。
二、新加坡是如何通過把美軍“請”進來,卻把國家推向繁榮的呢?
新加坡之所以能夠迅速實現經濟騰飛,成爲東南亞地區一顆璀璨的明珠。其背後的影響因素,是如何能夠與新加坡把美軍“請”進來,卻把國家推向繁榮相聯系起來的呢?
要知道在當年新加坡能夠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其背後可不僅僅是憑借著地理位置優異的因素了。(“亞洲四小龍”分別爲韓國、新加坡,還有我國的台灣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新加坡把美軍“請”進來,卻把國家推向繁榮的原因可以分爲一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點,新加坡通過把美軍“請”進來,不僅解決了燃眉之急,也少了很多的後顧之憂,可以安心的一心一意求發展,將整個新加坡的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面。
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處于海上交通要道的位置。雖然商貿往來衆多,非常適合經濟發展。但是,處于海上交通要道的地方與國家,尤其是在國與國的交界地帶往往治安問題頻繁發生。曆史上的馬六甲海峽地區,不僅海盜活動猖獗,而且國家爭端多、潛艇活動頻繁。
現在大家更多的是只知道索馬裏海盜,在二戰結束不久各國都很拮據的情況下可以聯想一下當時的海盜活動了,當然十九世紀的港片《A計劃》等也可以加深一下大家對當時海盜猖獗、政府異常頭疼的情況。
第二點,新加坡政府在李光耀的帶領下選擇做美國的跟班。正如,識時務者爲俊傑,在二戰剛剛結束不久又步入冷戰時期的曆史年代裏,能夠在准確把握自身定位的基礎上,抓住時代發展的曆史機遇,與新加坡政府選擇站隊美國密不可分。
新加坡的經濟模式和政治體制以西方爲標杆,能夠准確定位本國在世界叢林中的位置。因爲要論地理位置,中東地區資源豐富,伊拉克、敘利亞、伊朗國力與實力都曾實現一度的繁榮。
但是,因爲自身定位不准確,過度地高估了自身綜合國力在與某些霸權主義國家鬥爭時的狀況。雖然這些國家也曾實現過短暫的繁榮,但終究也不過是昙花一現。國家自身定位不准,立場錯誤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說,在當時美蘇爭霸的兩極對立狀態下,新加坡能夠站好隊也也是一件非常關鍵的事情。
新加坡邁向繁榮離不開新加坡政府與新加坡人民的共同努力。新加坡建國後幾十年裏,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使得新加坡能夠建立成爲一個政治民主、政府清廉、社會文明、經濟繁榮、人民幸福和諧、環境優美國度。
這既得益于新加坡領導人的治國方略和模式,抓住時代機遇迅速實現國家的繁榮,也要歸功于新加坡人民的共同努力。
第三點,美國把新加坡當成了“自己人”,大力扶持新加坡政府,試圖將新加坡作爲美國在東南亞的代理人,提升美國在東南亞的國際影響力。
新加坡通過把美軍“請”進來,看似是把馬六甲海峽當作“投名狀”來獻給美國,其中蘊含著錯綜複雜的利益交換,可謂是各取所取吧。因爲新加坡有了美國撐腰,實際上獲取到的利益可不僅僅是狐假虎威那麽簡單了。
新加坡未曾發動戰爭以攪動東南亞的地區穩定,很多人便忽視了新加坡這個代理人的實際影響力了。那麽,我們可以聯想一下,有美國在背後撐腰的以色列,他是如何通過戰爭將整個中東地區攪得天翻地覆的。
美國的軍事扶持可以讓以色列馳騁整個中東,那麽美國經濟上的扶持當然也能讓新加坡成爲整個東南亞經濟上的領軍人物。
三、新加坡繁榮背後的爭議:新加坡所面臨的“二難困境”
首先,要知道新加坡“被迫”獨立之後,其國土面積狹小、國力貧弱,這時候新加坡國的國力根本不足以匹配維持國土防禦的軍事實力。
在這種情況下,新加坡選擇把美軍“請”進來,通過尋求保護傘的方式來實現國家的軍事防禦也是新加坡的最優選擇,但也是新加坡這時候最無可奈何的選擇選擇。
這是因爲,新加坡在選擇把美軍“請”進來的同時,也表示出了新加坡作爲一個主權國家,其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主權國家所具有的獨立性。與此同時,新加坡也因爲這一行爲,在國際上遭受了諸多非議。
首先,我們先談談新加坡把美軍“請”進來這一舉動,在該地區的影響以及其所遭受的非議。新加坡通過把美軍“請”進來,大大解決了當時新加坡的危機。新加坡同美國之間幾乎是盟軍關系,一直是爲防備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美國在新加坡樟宜軍事基地部署了第七艦隊的一支精銳部隊,只要他們願意,美軍就可以在12個小時之內,完成對馬六甲海峽的封鎖。
美新雙方經過協商後宣布,把美國駐紮在菲律賓蘇比克灣海軍基地的第7艦隊後勤司令部—第73特混編隊司令部(The office of Commander Task Force 73)搬遷到新加坡。當時這個消息一經傳出,東盟國家迅速做出反應,國際輿論亦對此議論紛紛。
很多東南亞的國家對美國海軍艦隊的入駐行爲表示擔憂,新加坡因此事在國際上的負面影響較多。
去年,美還在新加坡部署了P-8偵察機,號稱是可“通過參與雙邊及多邊演練強化與該地區國家軍方的協同工作能力,及時爲該地區的人道主義及救災行動和海上安全努力提供支持”。
但實際上,其實更多的是爲了偵察東南亞地區各國的風吹草動。這其實與韓國“薩德事件”的伎倆,簡直是如出一轍。這時,東南亞的很多國家也只能將對這件事的不滿情緒,發泄在了新加坡政府身上。
其次,新加坡遭受非議的關鍵是獨立性的問題。新加坡作爲美國在東南亞選定的戰略支柱,一度選擇忠實的爲美國的霸權主義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務。
新加坡看似是一個華人國家,其實卻是“黃皮白心”。甚至有人認爲,新加坡政府心甘情願地成爲美國在東南亞的代理人,沒有國家的獨立性,更甚至是連最起碼的尊嚴都不要。
還有,關于新加坡司法的獨立性也曾一度遭到很多非議。
例如,盡管新加坡于1965年宣告獨立,但是直到1993年11月頒布《英國法適用法令》之前,新加坡的法律糾紛都可以上訴到英國上議院。
在獨立後的28年時間裏,新加坡的司法終審權都一直掌握在英國手中。其實,一直到現在新加坡的司法審判活動,仍然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英國的影響。
五、結束語
新加坡繁榮的背後,也確實存在很多的爭議。但是,新加坡政府在確實是在把美軍“請”進來的過程中,獲得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利益,繼而憑借著美國的大力扶持,把新加坡推向了繁榮。
有些人會認爲,不管怎樣新加坡人民在新加坡政府的帶領下能夠豐衣足食、安居樂業,這就是新加坡政府的成功之處。
但也有人會覺得,嗟來之食不可食,甯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以喪失國家獨立性的手段,獲取的經濟上的發展繁榮,其所獲得的利益與喪失的國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雖然衆說紛纭,但公道自在人心。至今猶記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阙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細思可知,這首古詩所意指的,不就是古人的智慧給出的基于“民生”的考量嗎?無論怎樣,新加坡人民的生活與發展,這才是新加坡政府決策的核心衡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