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鮑魚,一口金”,從 開啓食鮑魚的曆史到今天,鮑魚的存在感一直是優越和高貴的,它代表著美食、權力和富貴。在香港市場上,甚至出現過一斤幹鮑魚標價在3萬元以上的。但鮑魚這樣的美食一直都是很小衆的一些群體在食用著它。中國養殖鮑魚是在1987年,大連首次成功養殖鮑魚,鮑魚在中國大陸的産量增加了近30倍, 至2002年的産量爲創紀錄的7500噸,但就時當時即使加上走私和進口來的鮑魚,這一數量也僅可讓13億中國人年均食用不到10克,所以在近在眼前的10年前,很多中國人從沒有吃過鮑魚,甚至包括那些常年居住在海邊的人。
很明顯,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吃鮑魚的國家,並將它帶到了全世界,隨著華人往全世界各地增多,鮑魚的價格也隨之而上,2000年代,英國一只鮑魚就是一英鎊,在法國是十個法郎。中國大連首次養殖鮑魚成功是在1987年,從此後鮑魚在中國大陸的産量增加了近30倍, 至2002年的産量爲創紀錄的7500噸,但就時當時即使加上走私和進口來的鮑魚,這一數量也僅可讓13億中國人年均食用不到10克,所以在近在眼前的10年前,很多中國人從沒有吃過鮑魚,甚至包括那些常年居住在海邊的人。
如一個吃螃蟹的人勇氣可嘉一樣,第一個敢吃鮑魚的人同樣也是要給予贊許的,據《本草綱目》所記,文中寫到“鳆魚,乃王莽所嗜者,海人亦啖其肉”;《漢書·王莽传》中记载,“莽军师外破,大臣内畔,左右亡所信,莽忧懑不能食,亶饮酒,啗鳆鱼”。第一个食鲍鱼的人貌似就是王莽。
從第一個食鮑魚者到今天,鮑魚仍然是高高在上的小衆美食。鑒別一個鮑魚的身價是否尊貴除了考慮産地之外還有頭數和溏心,這兩大要素是決定一個鮑魚身價的關鍵。
一枚軟糯黏牙的溏心鮑價格可能是普通鮑魚的數十倍,一個溏心鮑魚高達千元 ,它的特別之處到底在那裏呢? 鮑魚經過幹制、泡發和煨制後內心半凝,擁有如溏心蛋般黏牙軟糯的口感,這樣的鮑魚才稱得上是溏心鮑魚。
鮮鮑魚是沒有溏心的,溏心鮑魚必先幹制。溏心幹鮑的制作過程則非常複雜。先用鹽腌漬去除內髒的鮑魚,清洗後進行第一步“預熟”,也就是“醖”(醖:通過嚴格控制液體介質的溫度來烹饪食材)。先用文火將清水加熱至微沸,加入大小相當的鮑魚,慢慢將火力調大,保持在80-90攝氏度,待鮑芯可以輕易穿透即可,整個過程大約需要2個小時。
晾曬是溏心形成的最關鍵的部分。
將鮑魚平鋪在草席上,每天日曬2-3小時,3天後將鮑魚用棉線穿成串兒,或放置在竹格上,置于陰涼通風處,根據鮑魚大小的差別,晾曬1-2個月。 在這樣一個晾曬的過程中,鮑魚外層變得堅硬,但內芯緩發酵而成狀若瓊脂,豐腴鮮美的“溏心”。足幹的溏心幹鮑存放一段時間,表面會出現一層白霜,這是鮑身蛋白質泛出表面所致,其不但不損鮑魚質量,反而是上品鮑魚的重要標志之一。
老饕們對溏心鮑魚情有獨鍾,一枚耗費人力和時間的鮮鮑制成幹鮑後重量要減一半,而制作一道用幹鮑魚烹饪成的佳肴更是不易,火腿、燒鵝、排骨、雞和雞爪(豬皮),用這些材料吊湯頭,加入泡發好的鮑魚一起煨上數十小時甚至好幾天,最後舍棄所有配料,僅取湯汁澆于煨至軟糯的鮑魚上。
鮑魚的身價除了溏心之外,另一個就看它的頭數了。簡單一點說,就是將它理解成爲鮑魚的大小,每司馬斤(600g)等同于幾只鮑魚的重量,即爲幾頭鮑魚,這裏默認指的是幹鮑魚的淨重。比如兩頭鮑一顆重約300g,三頭鮑大約200g,頭數越少,鮑魚越大,做成幹鮑之後價格也越貴。當然前提要參照鮑魚的出生地和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