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美元與黃金脫鈎後,爲了重建世界對美元的信心,美國必須找到一種能有效影響其價格的實物。
那就是石油。
基辛格曾說過:“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
石油,作爲大宗商品的王者,是工業的命脈和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
大宗商品是指用于工農業生産與消費的大批量買賣的商品。可進入流通領域,但不零售,包括三個類別,即能源商品(石油、天然氣、煤炭)、基礎原材料(金屬礦産)和農副産品(農産品和牲畜)。
1974年7月,剛剛上任的美國財政部長威廉•西蒙和他的副手蓋瑞•帕斯基冒雨飛往中東。他們面色凝重。
爲了報複美國對以色列在“贖罪日“戰爭中的軍事支持,“歐佩克”石油組織對美國實施石油禁運,導致油價瘋漲四倍,隨之而來的是通貨膨脹、股市暴跌,美國經濟即將失控。
西蒙中東之行的真實任務,只有尼克松政府的少數幾個人士知曉。那就是弱化原油作爲經濟武器的威力,說服充滿敵意的沙特用新獲得的石油美元資助美國日益擴大的財政赤字。
根據帕斯基的說法,尼克松命令他們絕不能空手而歸。
西蒙告訴沙特人“美國是全世界中可以替他們保管石油美元的最安全的地方”,讓他們購買美國國債。基于這樣的構想,尼克松政府策劃了一項前所未有的“非生即死”的計劃。
該計劃的基本框架非常簡單。美國向沙特購買石油,並提供軍事援助。作爲回報,沙特將獲得的石油美元收入再投資到美國國債或在美國境內置産。
沙特國王費薩爾·本·沙特要求美国必须“严格保密”。
直到今天,美國依舊保守這個秘密。據估計,沙特共持有美國國債1170億美元,是美國最大的外國債權人之一。
這個秘密,40多年來年影響著美沙關系的方方面面,進而影響中東的格局。故而,美國絕不能放棄沙特,2019年特朗普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死撐肢解記者的沙特王儲。
6
由于沙特的“叛變”,美國得以各個擊破“歐佩克”成員國,石油美元霸權正式確立。
以色列、伊朗和沙特,成爲美國在中東的三顆釘子。
可令所有人意外的是,看似強大的巴列維王朝不堪一擊,霍梅尼登高一呼,伊朗一夜改朝換代。
1979年,神權至上的伊朗建立,霍梅尼“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注定要跟美國大打出手。
當美國收留巴列維的消息傳來,伊朗大學生們攻占美國大使館,並扣留人質。美伊關系徹底撕裂。
美國開始制裁伊朗,任何與伊朗有關的生意往來都被視爲違禁。
不過這可難不倒馬克·里奇——叱咤中东和东欧的“石油之王”。
這個冒險家1934年出生于比利時,早年爲經營石油、谷物和金屬的大宗商品交易商菲布羅工作。朝鮮戰爭中,通過走私水銀,狠賺了一筆。
1973年,裏奇和合作夥伴格林自立門戶,在瑞士成立了馬克·里奇AG公司。公司的啓動更多依賴于裏奇建立的關系——伊朗議員阿裏承諾會提供一系列的石油貿易渠道。
裏奇以善于在高層培植勢力而著稱,一通電話就可以聯絡到幾乎所有外交官和能源部長。
從1974年開始,馬克·里奇AG公司通過以物換物方式,用武器和其它貨物從伊朗換取了大量石油。
伊朗人質危機期間,裏奇的生意仍然在繼續。
記者丹尼爾·阿曼恩在2009年出版的裏奇傳記《石油之王》中稱,“裏奇願與任何人進行交易”。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前後的15年間,伊朗一直爲裏奇供應石油。
裏奇曾談及他與伊朗的貿易,“我們買來石油,負責運輸,然後賣掉。伊朗人沒辦法自己做這些事,而我們能夠做到。”
1983年,美國政府指控裏奇犯有包括電信和郵政欺詐、詐騙、逃稅,以及與“國家敵人”伊朗進行石油貿易等共達51項罪名,若罪名成立,他將被判處325年監禁。
不過,在指控正式生效前,裏奇和格林逃往瑞士,終生再未踏入美國。
蘇聯解體後,馬克·里奇很快成为这个地区势力最强大的贸易商,美利坚大学科戈德商学院的佛拉迪米尔·昆特说,里奇是“几个寡头政权的教练和教父”。
1993年,裏奇把自己股份全部套現,馬克·里奇AG公司改名爲嘉能可。
一個大宗商品交易超級巨頭就此浮出水面。
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宗商品交易商有5家,分別是嘉能可(瑞士)、摩科瑞(瑞士)、托克(新加坡)、維多(瑞士)、來寶(英國)。他們主要從事石油及其衍生品,金屬,礦産三大項的交易。
而掌握全球糧食運銷的是4家跨國公司,即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美國)、路易達孚(法國),業內稱之爲四大糧商。
裏奇的“門徒”遍布這些大宗商品交易巨頭。
托克兩名創始人就曾是裏奇手下的交易員。嘉能可前任和現任CEO也都是裏奇手下的交易員。
裏奇最主要的觀點是,若有銀行融資的支持,進行石油及其他原材料的交易所需的資本和資産比人們設想的少得多。這種高度杠杆化的商業模式成了世界大宗商品交易商的經營模式。
他們開始在全球市場興風作浪,野蠻,卻在遊戲規則之內。新興市場徒呼奈何!
差不多同一時間,龍永圖作爲中國複關及入世談判的首席談判代表,開始了長達15年的“馬拉松式談判”,爲中國企業的全球化發展奔走發聲。
終于,中國也要進入大宗商品領域去搏殺。
7
1979年2月,一個身穿中山裝的代表團抵達阿爾卑斯山,中國人首次參加達沃斯論壇。
這是施瓦布力促而成的。前一年他剛訪問北京,敏銳地感到中國將會發生巨大變化,並斷言:“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完全可以肩負起更多的全球責任。”
一個新時代即將來臨。
那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敲響了“冷戰”結束的鍾聲。
蘇聯解體後,中東完全成爲美國的“禁脔”,不容他國染指,更不許地區強人的挑戰。
薩達姆偏偏不信邪。他與霍梅尼領導的伊朗死磕八年,兩敗俱傷。爲賴掉科威特的140億美金債務,借領土爭端,兵指科威特。
世界20個特大的油田,有11個在海灣地區,薩達姆的一意孤行引致海灣危機。
1990年8月1日,美國總統布什譴責伊拉克的行動是“赤裸裸的侵略”,對美國的國家利益“構成了真正的威脅”,次日發動“沙漠盾牌行動”。
海灣戰爭是一次現代尖端武器的大檢閱,宣告了人海戰術的終結。
其中,美國“愛國者”導彈和蘇制“飛毛腿”導彈的對決最爲經典。前者之所以能輕易擊毀後者,得益于精確制導系統。“愛國者”導彈的制導系統中使用了大約4公斤的钐钴磁體和钕鐵硼磁體,用于電子束聚焦裝置,而钐、钕就是稀土元素。
稀土是化學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種金屬元素的總稱。廣泛應用于農業、工業、軍事等行業,是新材料制造的重要依托和關系尖端國防技術開發的關鍵性資源,被稱爲“萬能之土”。
此外,第四代戰鬥機F-22約有45%的材料采用稀土合金,最外面的機殼更是采用超強的稀土鎂钛合金。“陸戰之王”坦克M1裝備了含有稀土元素钕钇鋁的石榴石激光測距機。
一位前美軍軍官稱:“海灣戰爭中那些匪夷所思的軍事奇迹,以及美國在冷戰之後,局部戰爭中所表現出的對戰爭進程非對稱性控制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說,是稀土成就了這一切。”
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發達國家所消耗的稀土幾乎都來自中國。
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曾強調:“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中國稀土資源占全世界已知儲量的80%,其地位可與中東的石油相比,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辦好。”
很遺憾,這件事沒有辦好,是一部血淚史。
自從1972年,“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另辟蹊徑發明萃取分離提純法,中國稀土開始了成規模的工業生産,出口換外彙。
但中國稀土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以極低的價格被賤賣。
1990年代,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擁有稀土礦的國家普遍限制或停止開發本國稀土礦,轉而從中國國進口作爲戰略儲備。
徐光憲曾痛心疾首地說:“稀土資源非常寶貴,特別像南方五省,都是非常寶貴的中重型稀土,工業儲量150萬噸,現在已經開采掉了90多萬噸,只剩下60萬噸,如果再不加以保護,按照現在的開采速度,10年就開采完了!到時候,我們就需要向美國和日本買,他們可能會以上百倍、上千倍的價格賣給我們!”
當中國出于規範開采、保護環境等考慮采取了相應的出口配額、出口限制等措施來減少稀土出口後,美、日、歐從2009年就開始以中國原材料管制爲由向世界貿易組織起訴。
中國提起反訴,結果敗訴,只能放開配額和限制,繼續把稀土當做土來賣。
爲什麽,中國如此被動?
“我國在國際貿易體系的定價權,幾乎全面崩潰。”2010年,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公開直言,“中國當前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大宗商品定價權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