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彭博社發布的最高效醫療體系排名中新加坡位列第一。
新加坡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評爲亞洲最有效的醫療衛生系統。
被政治與經濟風險公司 (PERC)評爲2009年最有能力應付大型醫藥危機的亞洲國家。
每年,到新加坡接受醫療服務的海外群體多達50余萬人。
而在這一切成就背後,新加坡一年在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卻只占全國GDP的4.25%(世界銀行2015年數據),低于中國的5.32%,更遠遠低于美國的16.84%。新加坡醫療體系的高效可見一斑。
在新加坡何以“花小錢,辦大事”,新加坡醫療系統的優勢究竟在哪裏呢?
嚴格的醫療分級和轉診制度
最底層的,是遍布全島各地的基礎醫療單位,包括社區醫院、診所和護理院。這些醫療單位是病人生病時可以造訪的第一層機構。絕大部分我們平時常見的毛病,比如感冒、咳嗽、小傷小痛什麽的,都可以去這些機構解決。
中間一層是新加坡的各種綜合性醫院。如果一些毛病在診所或者社區醫院看不好,那麽就需要診所醫生寫推薦信,將病人送去綜合性醫院向專科醫生進行就診。
而頂端的金字塔尖則是一些專科醫院,比如癌症治療中心,精神病治療中心等。
分層級的醫療系統,可以有效的將病患分流:一些不是很嚴重的疾病,在診所和社區醫院那一層就可以應付,因此無需去大醫院占用寶貴的醫療資源。反過來說,如果沒有診所醫生的推薦信,通常也不能預約綜合醫院的專科門診,就算預約上了,看病的費用也不能報銷。
對服務的高度重視
有了醫療分級體系創造的有利條件,新加坡也在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方面下足了功夫。
一方面這體現在醫療機構的硬件設施上。與國內醫院千篇一律且略顯呆板的建築風格不同,新加坡的醫院給人的第一印象通常是整潔、精致和美觀。醫院的一樓大廳通常有咖啡廳、快餐店、甜品店,還有郁郁蔥蔥的綠色植物和供休息的長椅。給就診者和其親朋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醫院常有的壓抑、緊張的氛圍。
另一方面,新加坡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得益于以患者爲中心的培訓和評價體系。
醫院非常重視醫生的服務態度,年輕醫生會接受專門的和患者溝通交流的培訓。來自患者的評價是醫生獎金高低的衡量指標。得到一定數量好評的醫生,能佩戴名字鍍金的胸卡。無論你是多有名的教授,發了多少文章,都無法改變你胸卡的顔色,只有來自患者的好評,才能讓醫生的胸卡閃閃發光。
對醫生行業的尊敬
新加坡以及很多其他發達國家,醫生則享有很高的待遇和社會地位。根據新加坡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的數據,畢業生中位數月薪爲3200新元(約合16000元),而醫學院畢業生的中位數月薪達5000新元(約合25000元),在所有專業中位居第二。
新加坡社會各階層的人都非常鼓勵子女做醫生。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女兒就是當地有名的醫生,很多新加坡的內閣部長和政界精英都是醫生出身。
近些年來,新加坡一直致力于建構並強化亞洲醫療樞紐地位,旨在成爲全球性高端醫療服務中心,其國際醫療計劃與其高速增長的生物醫藥基礎科研、臨床研究及産業化呈現同步協調發展的態勢。最關鍵的是,一大批醫術高超、經驗豐富的醫療人員和研究人員爲新加坡高端醫療服務發展及尖端技術創新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