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大多數慢性傷口病患爲年長者,隨著人口老齡化,有越來越多人可能面對慢性傷口的問題。
因慢性傷口住院的病患平均住院時間是其他病患的2.4倍,爲了讓這類病患獲得更全面和便利的護理,陳笃生醫院亞洲護理學中心和新加坡皮膚研究院簽署諒解備忘錄,加強在慢性傷口的産品研發、護士培訓和護理模式上的合作。
慢性傷口包括壓瘡、糖尿病足潰瘍、下肢靜脈性潰瘍以及手術處發炎。根據陳笃生醫院和新加坡皮膚研究院在2013年至2017年對4萬1461名病患進行的調查,這些病患一共因慢性傷口入院5萬6583次。平均住院17.7天,比起其他病患平均住院7.3天高出超過一倍。
本地大多數慢性傷口病患爲年長者,隨著人口老齡化,有越來越多人可能面對慢性傷口的問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國立健保集團和南洋理工大學聯合成立的新加坡皮膚研究院,昨天與陳笃生醫院亞洲護理學中心簽訂諒解備忘錄,加強在慢性傷口管理的合作。
開辦新課程讓護士接觸最新研究
合作的一大重點將放在護士的培訓上,新加坡皮膚研究院熱帶地區創新傷口護理項目經理黃一珍博士介紹,研究院在此之前積極和醫院合作,包括支持醫院爲護士開辦的德國國際慢性傷口照護課程(Woundexpert ICW),諒解備忘錄將進一步鞏固雙方的合作,包括讓護士接觸有關慢性傷口的最新研究。
陳笃生醫院目前有五名傷口專科護士,自2018年起也有32名護士和醫療人員參與德國國際慢性傷口照護課程。雙方希望這項合作能讓醫院的28名社區護士,以及其他綜合診療所的護士有更多機會接受慢性傷口護理的培訓,將護理帶到社區,爲病患帶來便利。
具壓力傳感器壓力繃帶讓護士掌握包紮力度
陳笃生醫院臨床護士賴佩婷說,患有下肢靜脈性潰瘍的病患可通過加壓包紮進行治療,但這項治療需要受過專業訓練以及有豐富經驗的護士才能勝任。她說:“護理計劃能幫忙訓練社區內的護士,病患就只需要到住家附近的綜合診療所接受加壓包紮。我們希望在三年內把技術交托至綜合診療所的護士。”
雙方也將加強在産品研發的合作,其中一項研發成果便是具壓力傳感器的壓力繃帶。繃帶內的傳感器爲含顔料的氣泡,氣泡會根據護士包紮繃帶的力度被戳破,進而改變顔色。這能培訓更多護士參與慢性傷口的管理,讓她們掌握包紮的力度,確保不會太松或太緊,幫助病患更快康複。
新加坡皮膚研究院項目經理黃一珍說:“這個繃帶目前是一個原型,我們正在進行臨床測試,並會根據反饋進行改良,之後大規模生産,計劃在三年內在醫院投入使用。”
護理計劃能幫忙訓練社區內的護士,病患只需要到住家附近的綜合診療所接受加壓包紮。
——陳笃生醫院臨床護士賴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