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這座城鎮,我擡頭望了望天空,依舊與記憶中的天空一樣這麽藍。我是在江南出生,我的故鄉是一個小鄉鎮,但在5歲時我去到了父母所在的另一座城市生活。印象裏我回家鄉的次數屈指可數。一晃又是5年,距離我上次回家已經是五年前的事了,但是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從未消減。
小時候,我總是喜歡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尤其是下雪的季節。腳踏在雪地上“吱呀吱呀”的聲音,是我一直都很難忘的回憶。在小村莊的盡頭,有一條河流,河水可以一直通向我外婆家那邊,直至彙入另一條大河,那條大河是京杭運河的一條分支。在家的小河裏,承載了祖孫三代的情感。我爺爺和爸爸都是這條河看著長大的。據我爸爸回憶,他小時候經常和伯伯們在小河裏摸魚捉蝦,然後帶回去給奶奶當食材。我小時候,奶奶經常會帶著我去小河邊洗菜淘米。在炎熱的夏季,我時常在小河裏洗澡,小孩們相互嬉戲,大人們在唠家常。
我們家那邊還有幾座小山,我兒時總能看到太陽下山的場景,我就會追著太陽的影子跑,直到它完全消失在山後面。看不到太陽我就哭,我奶奶告訴我,太陽就躲在這山後面,它會趁我睡著時偷偷再爬上來。我躺在床上時,會假裝睡著,看看太陽有沒有爬上來,後來就這樣不知不覺睡過去,直到第二天醒來看見太陽已經升起。
江南的那座小鎮,承載了我太多太多的童年。我爬過樹,玩過蚱蜢,捉過水鳥…
當我再一次回到這裏的時候,它已經大變樣了。平屋已經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高樓立起,我們家也從舊屋中搬進了這些高樓中。以前的鄉間小路也都不見了,一條條寬敞的馬路映在我眼前,還有立交橋。我家對面是一個新建的公園,它的對面就是運河的那個分支。公園裏建有跑道,羽毛球場和籃球場等,還有亭台樓閣,一到晚上就會沿著它的輪廓發光。在大雪紛飛的晚上,我打開房間的窗戶,一眼望去,雪花覆蓋在整個公園裏,在亭台樓閣上,在花壇上,這種美是不同于兒時那種鄉間的美。五年後的故鄉,已經充滿了現代都市的氣息。與以前那個都是稻田和菜園的小鎮不一樣了,它是另一個模樣,它是這個新時代描繪的景色。
而我兒時的那條河流,也漸漸老去,很少再有人去岸邊洗菜或洗衣服。舊屋前的那一大片片稻田,也被填滿,新的幼兒園和醫院在那邊建立,還有一個大的遊樂園。我的小鎮,它是熟悉的,但它又是陌生的。回到新家,爺爺奶奶端上早已煮好的家鄉菜,要爲我們接風洗塵。看著這些菜,我拿起筷子嘗了一口。果然,不管過了多久,這還是奶奶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父母所在的城市是與小鎮完全不一樣的地方,它是個地道的南方城市。冬天不會下雪,但夏秋季會有台風。這裏的飲食清淡,人們喜歡養生。它是我的第二個家,是我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
這裏的人們講的方言被其他地方的人稱爲“鳥語”,因爲根本聽不懂,聽起來像鳥說話。而我很有幸成爲能講“鳥語”的一員。我很喜歡這裏的飲食文化,喜歡去老街鋪吃美食。剛來這裏的時候,我很茫然,我聽不懂這裏人講話,我不習慣這裏的生活方式,一切的一切都令我感到不適。直到爸爸給我講述這座城市的故事,我發現它是一座有“味道”的城市。我開始用心去接受這裏。漸漸的,我開始喜歡喝當地煲的湯,定期喝涼茶,與家人一起喝早茶,自然我也學會了這裏的語言。我喜歡周末的晚上和媽媽去超市大采購,喜歡和朋友同學一起逛街看電影,喜歡閑暇時去仁信老鋪吃一碗糖水。
這座城市比起那座小鎮要早邁進新時代,或者說在我眼裏它一直都是走在前列,一直都是大都市化,也一直都這麽可愛。現在上大學,在飛機上看到這片土地,內心難掩激動,心裏一直在想我終于回來了。當雙腳落在地面,我也望向了天空,望向這座伴我成長的城市。
我朋友曾問過我:“你有兩個家,那你到底更喜歡哪個家?”我笑了笑:“當然是都喜歡啊。”我現在大學所在又是另一個城市,也許我以後的工作還會在另一個地方,可無論我在哪裏,那座城,那座鎮,都會是我永遠的家,是我愛的地方,是我成長的源泉。因爲那裏有我的親人,朋友和童年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