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先說兩個新聞。
第一件,是博主@LyingBenBenBoom 發的一條微博。
“聽播客說在北極科考時落腳的小鎮上,看到一群中國小孩,上前一打聽發現是北京朝陽區小學的畢業旅行。
奉勸各位爸媽別卷了,這還有啥可卷的。”
第一眼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還不太相信。
後來有人查證,終于揪出了纰漏——去北極的不是朝陽區小學生,而是海澱區的,還是2019年的事。
這條微博底下的評論,讓人大開眼界。
有網友去歐洲開會,四五次在機場都見到小學畢業旅遊團。二十多個小孩子跟著六七個大人,拿出護照排隊的時候,還會相互看看彼此護照上都蓋過哪些國家的章。
有網友27歲第一次去英國,半架飛機上都是夏令營的北京小學生。
有人還透露,北京西城區孩子假期組織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社會實踐課是跨國種樹,運動實踐課是去南美踢球……
光是這些文字,就隱隱點燃我的焦慮。上網搜了下,世界觀再次更新。
2018年,上海徐彙愛菊小學31名小學生以“科考隊員”的身份,被芬蘭共和國羅瓦涅米市長和教育局邀請,去到北極,參與青少年科學考察交流活動。
跨入“北極圈”;
登上世界上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專門從事破冰巡航用的“郵輪”——Sampo號破冰船;
穿上特制的防水衣,跳入世界上含鹽量最低的海水,浮在碎冰上,仰望星空;
坐極地列車,去北極動物園、去地球射線研究中心、去諾貝爾博物館、去金色大廳……
很多人此生都無法涉足的地方,這些孩子在出生的第10個年頭,閑庭散步般跑了個遍。
02
另一件,發生在江蘇南通。
女孩佳佳4歲時父母離異,便跟著媽媽楊某一起生活。從9歲開始,佳佳的臉上、身上,開始逐漸出現傷痕。
因爲,她完不成媽媽設置的“提升作業”。
楊某給如今只有12歲,還在上小學的佳佳,定的目標是“考進全國前三或者前五的大學”。
于是,她在佳佳完成學校課業之余,逼著她做大學英語四六級的測試卷和成人高考的卷子,還要在她的監督下學習大學本科英語。
背不下來課文,就用書扇女兒的嘴巴;寫不完試卷,就用指甲抓女兒的臉頰;做不完當天的“提升作業”,就沒飯吃。
佳佳的外婆看到外孫女一再受傷,忍不住報了警。派出所向楊某發出家庭暴力告誡書,但是沒用。
在楊某看來,這是一種教育策略。
“只要在小學階段把英語攻下,上了中學就可以集中精力把時間花到其他科目上。動手打佳佳,也是從多次說教、女兒‘屢教不改’開始的。”
人民法院給佳佳出具了人身安全保護令,但楊某仍兩次用燒得滾燙的鍋鏟,拍向佳佳的兩只手掌和右臉,女孩被燙得皮開肉綻。
她堅信,別人家孩子都學,你不學,那還怎麽奔跑在同一起跑線?
03
本來兩條毫無關聯的消息,卻不約而同地指向了時下最熱的詞:內卷。
當“甯願累死自己,也要餓死同行”的slogan降臨教育界,一場消耗精力的死循環就開始了。
有網友做了一個特別形象的比喻。
江湖中有一本葵花寶典,大家都想得到它,因爲得到之後,可以天下無敵。
但如果有一天,葵花寶典被公開了,人人都有機會練。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會成爲一個災難。
因爲一個人擁有時,練不練是一個人的事。大家都擁有,練不練就由不得自己決定了。
比如你有一個仇人,如果你不練,你的仇家就會練成後反殺你,所以逼得你也得練。
最後,江湖上所有的人都會練葵花寶典。
本來練了寶典,可以天下無敵,但現在人人都練了,人人都天下無敵,所有就沒有什麽天下無敵了。
而且欲練神功,必先自宮,所以江湖人士都變成了太監。
這是一個全輸的結局,沒有任何人受益于自己的額外付出。
同樣的,現在的教育培訓就是公開的葵花寶典。
你要不學,別的孩子學了成績就會比你好。
你要學了,可能就要自宮掉自己的童年。
現在的情況就是,所有人都學了,但上大學、上名牌大學的名額沒有變,所以沒有人從中獲益,只是所有參與的人都損失了自己的童年。
更殘酷的是,這個社會上,根本不存在“同一起跑線”。
小學,當你爲了讓孩子上好學校在人際關系裏撞得頭破血流時,有的人權錢兼備,用每年80萬的學費,讓孩子坐進了國際學校的課堂。
中學,住小三房的你吭哧吭哧攢了兩萬塊錢,一狠心給孩子報了個國內夏令營,而那些住別墅的小孩,已經在世界地圖上插滿了落腳旗。
大學,你一咬牙一跺腳摳出大半的養老錢,送孩子出國交換一年,可有的孩子已經掌握了五國語言,在國外呆了好幾年。
職場,你已經無力再爲孩子提供什麽了。你的孩子,入職了富人小孩畢業後創立的公司。
作爲二十幾歲的同齡人,他們都要努力。
你的孩子努力是爲了不丟掉飯碗,而有的小孩不努力,就要回去繼承父母的千萬家産。
這就是現實,對90%的家庭而言,你再怎麽卷,也卷不過金字塔頂端的那10%。
那個拿鍋鏟燙傷女兒的南通媽媽,直至被撤銷監護人資格,也沒明白這個道理。
04
前幾天看到@網易數獨 發布的一張“雞娃”黑話科普,心裏五味雜陳。
那些焦慮的父母,用各樣的名詞來替代孩子。
以學科類內容爲培養方向,提高語數外成績爲主要目標的,叫“葷雞”;
以素質教育技能爲培養方向,如音樂、美術、體育等才藝的,叫“素雞”;
由父母直接輔導,不送去任何輔導機構的,叫“家雞”;反之靠滿滿當當的課外班、輔導班的,叫“班雞”。
根據“雞”出來的效果差異,他們眼裏的孩子又多了一條鄙視鏈:
“小蝌蚪”:沒有參加過輔導班,只掌握教學大綱要求的孩子;
“青蛙”:普通孩子;
“牛蛙”:某一方面或多個方面非常優秀的孩子,根據突出的點又細化成“天牛”(天才小孩),“人工牛”(靠後天努力取得突出成績的小孩),“奧牛”(奧數能力突出的小孩),“英牛”(英語能力突出的小孩)。
家長們把孩子當雞,當蛙,當牛,就是沒有當人。
他們希望家裏處于底層的“小蝌蚪”和“青蛙”,有朝一日能蛻變成“天牛”,最好還是“英奧混血”的那種。
圖片來源@網易數讀
可是人活一條線,不是一個點。
如媒體人@肥貓所說,人的一生,並不會在考上大學的那天結束,也不在拿到入職通知時戛然而止,更不會在賺到第一桶金時就功德圓滿。
欲望是無限的,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
當欲望大于承受力,淪爲容器的孩子早晚有一天會因過載而崩潰。
當世界上所有小孩都是神童時,“神童”就沒有了意義。
05
中國家長,逐漸被“內卷”卷成了賭徒。
“不爲孩子砸錢去補習班,重點校肯定沒戲。別人都砸了,那我拼了命也要砸,萬一有戲呢?”
“光學奧數是不是少了點,那我多給孩子報幾門,總有一門能學好吧?”
可問題在于,無法分辨教育資源是優是劣的我們,真的爲孩子選對了增值的路嗎?
@新知榜 毫不客氣地揭開謎底:
“教育內卷化掀起的焦慮和危機感會讓教育資源被急劇地分化,優質的教育資源被有條件的富人不斷吸收、聚攏,集中在社會上層的學生群體中。
而處于社會下層的學生和家境一般的孩子,只能撿著被上層挑選剩的教育資源,導致富人的孩子學習越來越好,窮人的孩子學習越來越差。”
蒙在鼓裏的我們,被“你的購物車裏,有你孩子的未來嗎”“你不來補課,我們就培養你孩子的競爭者”這樣催生焦慮的話術洗腦,把孩子送進各個高價補習班裏。
家長的期望值,隨著付出的金錢、時間、精力越來越高而不斷攀升,孩子的肩膀,被成堆的試卷考題壓得越來越彎。
沒有哪一個賭徒能夠在兜裏揣滿錢的情況下離開賭場,父母子女之間最常見的矛盾開始爆發。
“我爲你付出那麽多!你爲什麽還是不行?”“我真的努力了,可還是跟不上,學不會了。”
“別人家孩子都能,你爲什麽不能!廢物!豬腦殼!”“我是廢物,我沒用。滿足不了你們,那我把命還給你吧。”
沒考出好成績一死了之,學習壓力太大一死了之,寫不完作業一死了之……
越來越多的孩子,用死亡去解決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槍響之後,局中人都是輸家。
唯一確保獲利的一方,其實只有培訓機構。
圖片來源@網易數讀
06
作家王欣(微博@反褲衩陣地),說過一段話。
他說,有太多“要把自己活成別人羨慕的樣子”的人。
他們會因爲自己比別人多掙一塊錢,就優越感爆棚,覺得別人都是屌絲。但他們也會因爲任何人,哪怕是完全不相關的人獲得成功,而陷入抑郁。
有的人努著勁兒想成爲牛逼的人,可是一直成爲不了,一著急,幹脆裝成一個牛逼的人;有的人,即使受不了內卷逃離北上廣,結果去了任何地方,還要千方百計地證明自己比留在北上廣的人過得好多了。
他們並沒有消停,一直活躍著,跟人比較著,展示自己如今又超脫又快樂。
還有一些,是“把自己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的人。
他們都有相似之處:全力做好一份工作,靠自己的收入獨立生活,拒絕成爲任何人的負擔,也盡量不給別人添堵添亂。
量入爲出,選擇自己能承受的,並認真喜歡自己的選擇。有一些發自真心的小愛好,能投入其中,自得其樂。
結交朋友的方式,不是看誰成功、更受歡迎就接近誰,而是安靜等待真正的同類。
想讓孩子考高分,入名校,盼望他們成功,過人上人的生活,這本沒錯。
只是,讓他們額外付出心理抑郁、人格缺失、後半生不幸福的代價,得不償失。
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你希望你的孩子活在他人的陰影裏,還是活在自己的光彩中?
要知道,這世上90%的人都是普通人,9%的人小有所成,1%能大成。不出意外,我們和我們的孩子,都屬于那平凡的90%。
但,平凡≠有罪,普通≠不幸。
接受現實,適度預期,適度要求,不要陷入越努力越不幸的怪圈。
幫助孩子讓這平凡的一生充滿能量、歡樂、勇氣和愛,健康且積極地爲自己而活,這份平凡就已經十分寶貴。
作者:王耳朵,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ID:huangezishiba
END
※ 往 期 推 薦 ※
新加坡史上最強生日派對攻略!
新加坡最潮社區中心吃喝玩樂攻略~
超劃算鮮花網購店合集!全島免運費,當天到!
獅城辣媽x育兒群掃描小編芝士奶蓋的二維碼,手動拉你進同齡育兒群。
掃碼私信小編入群
備注:孩子出生年份,如2015
你的每一個“在看” 我都認真當成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