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前夕,由中國公共關系協會、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共同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承辦的“防災減災:中國經驗與國際合作”論壇5月9日在京舉行。
關于如何推動政策創新與公共治理問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教授Sun Sun Lim在分論壇上分享了控制新冠疫情期間新加坡的經驗教訓,她提到,新加坡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離不開政府、社區、個人共同參與協作。
新加坡。新華社圖
信息透明成疫戰中的關鍵
作爲一名傳播學教授, Sun Lim 重點分享了信息在新加坡疫情防控過程中的重要作用。Sun Lim說,新加坡自疫情一開始就保持了高度信息透明,政府每天晚上都會召開一次發布會,向民衆通報疫情最新情況。同時,政府還開發了一款公共服務App,平台上記錄了新增確診人數、康複出院人數等數據,方便民衆及時了解關于疫情的各方面信息。
“我覺得這是非常有幫助的,能幫助我們阻止假新聞傳播,也能夠讓所有人對疫情的發展有全面了解。”Sun Lim說。
疫情早期,“要不要戴口罩”成爲新加坡社會討論的熱點,不同的信息、觀點彌漫整個社會,造成民衆不安。Sun Lim指出,社會對于這樣的新型病毒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必須在國家層面上保持信息一致性,才能提升民衆的安全感。“我們通過科學研究,證明了帶口罩的重要作用,政府部門開始號召民衆帶口罩,派出專門的宣傳員到公共場所進行監督,新加坡的一些公園裏還出現了“機器狗” 提醒人們保持社交距離。自上而下的信息統一,讓當地的防疫措施實施得十分順暢。
讓社區的每個人參與進來
在Sun Lim看來,控制新冠疫情的關鍵,不僅在于政府的努力,還需要社區的“覺醒”, “我們要讓社區裏的每一個人都參與進來。”
新加坡許多社區在疫情期間都開展了有趣的活動,協助政府進行科學的防疫知識傳播,一些藝術家也主動參與進來,用幽默、易懂的漫畫形式告訴人們如何進行日常防護。“我們獲得了來自公衆的強大支持。”Sun Lim 說。
新加坡的疫情起源于外籍勞工聚集區的傳播,這些勞工們遠離家鄉,在隔離期間不能和家人見面,非常孤獨。當地社區向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我們很關注勞工們的心理健康,除了提供物質支持外,我們也會定期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Sun Lim 提到,新加坡社區裏會有專門的團隊,幫助受疫情困擾的人們渡過難熬的時光。
“新冠疫情是一個集體性問題,需要大家攜起手來共同抗疫,包括政府、社區、所有人。”Sun Lim提到。
後疫情時代情緒成防疫重點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一年多,每天關于疫情的消息層出不窮,大量信息加劇了人們內心的負面情緒,“禁足、封城、沒有辦法工作,讓人們心理産生非常大的落差感。”Sun Lim就此強調,領導者的同理心,“他們需要理解民衆的心理,要用同理心和人們進行對話,因爲人們其實需要的是更多的確認感。”新加坡疫情期間,當地領導人在社交媒體上和民衆來進行溝通,安撫民衆,給民衆吃了一顆“定心丸”。
進入2021年以來,包括中國、新加坡在內許多國家疫情防控已取得明顯成效,社會生産逐步恢複正常。Sun Lim觀察到,有些人出現了“自滿情緒”,認爲當下可以完全恢複到疫情前的生活狀態,無需再戴口罩、無需再保持社交距離,而這樣的“自滿情緒”容易讓人忽視疫情防控中的漏洞。
在後疫情時代,Sun Lim呼籲大家保持鎮靜,“抗疫是一條很長的路,我們必須要保持自信,還要防止人們出現自滿情緒,這一點很重要。”她說。
實習生周懷陽 南都記者潘珊菊發自北京
編輯:潘珊菊
來源:奧一網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