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麗雲
今年1月受委爲高級律師、四年前以35歲之齡出任新加坡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前稱新大法學院)院長的吳亦涵教授,是新大曆來最年輕的院長。謙和有禮的吳亦涵,在本期《人物面對面》中分享領導法學院的挑戰、對法學院的期望和排名看法、篩選修讀法律學生的考量,以及鮮爲人知的觀星嗜好。
“最近的超級月亮,看了嗎?”
吳亦涵教授(39歲)甫坐下,旁聽的公關就用華語問他。
一臉孩子氣的他笑答:“沒時間啊!現在每天得看孩子。”
吳亦涵初爲人父,兒子九個月大。
記者打趣道,現在兒子是你的月亮了,是星空最亮的一顆星啊!
吳亦涵的父母都是華校生,他從小講華語,上了幼兒園才正式學英語。
2014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話劇表演中,吳亦涵(白色圍巾)即興扮演牧師。(受訪者提供)
海星中學(附小)畢業後,他進入華僑中學、萊佛士初級學院,再升上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
本地三所法學院中,國大的法學院“最老”,有約65年曆史;排老二的新加坡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于2007年成立,有14年曆史,第三所是2016年成立的新躍社科大學(SUSS)法學院。
國大法學院在國際市場咨詢公司QS的世界大學法學院排名榜上名列第10,而楊邦孝法學院則排列第101至第150名。
吳亦涵坦言,法學院的曆史對排名有利,較新的法學院尚需一些時間方能追上。
“即使不同意排名方法,我們還是得繼續關心名次,因爲那會影響我們的法學院和畢業生的機會。”
他強調,法學院最專注的還是爲學生做好專業准備,同時期望他們在法律以外的領域也能成功。
身爲國大法學院校友,吳亦涵感到驕傲,也爲自己能成爲楊邦孝法學院院長覺得榮幸。
“這是爲法學院的未來奠基的角色,也意味著服務他人,這包括促進學院的成功,特別是培育下一代法律學者;讓學生爲未來的法律專業做好准備,以及加強法學院和法律專業的合作。”
吳亦涵說,楊邦孝法學院自然期待擁有像國大法學院那樣的卓越成就,但兩者重點不一,各有千秋。
“身爲較年輕的法學院,我們更有探索新增長領域的熱忱和精力,比如法律和科技糾紛調解,以及跨國商業法。”
他指出,疫情期間,確保學生繼續獲得高水准的教育,並公平客觀地評估學生是法學院最大的挑戰。
“我很自豪地說,因爲大學、法學院和職員們的高度團隊精神,我們達到這些目標。
“法學院很快就轉成線上教學,通過電郵和網絡交流,隨機大幅度調整課程,確保網絡教學跟真人授課有同樣效果。”
問他,若兒子將來要念法律,會推薦哪所?
“我會告訴他,選最適合他性格的。每所學院都不同,有強弱利弊,這當中沒有‘正確的答案’。”
帶領團隊爭取曆來最大筆研究資金
大海航行靠舵手。
法學院能否茁壯成長,也須領導人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以及全體職員的群策群力。
談到管理法學院遇到最難的事,吳亦涵提到爭取2000萬元研究資金的過程。
四年多前,當他即將出任院長時,有個資助人工智能治理的五年研究資金供申請。“當時,法學院已確定專注法律和科技的發展,但資金來得有點早,因爲我們還在開展新的研究能力。”
“申請須提呈詳細計劃書,到頭來也可能一無所獲,白費努力。但我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決定朝目標全力以赴。
“如果原地踏步,就不會進步;不冒險的話,世界持續航行,我們則會停滯。”
他說:“後來才發現,我們低估了自己的潛力。法學院全體同仁義無反顧,激起探索陌生的新科技和法律研究領域的熱忱。
“加上法律專業的夥伴和其他法學院的鼎力支持,我們最終成功申請到資金。這也是法學院有史以來得到的最大筆資金,相當于過去所得的20倍。”
吳亦涵說,那次的成功給予法學院極大信心,法學院未來幾年將繼續得到總計超過2000萬元的資金。
這筆錢將用于資助人工智能與數據監管研究中心,以及計算法(Computational law)中心。
前者獲政府撥款450萬元,已于2018年10月成立。
設計算法中心研發未來法律工具
中心研究項目包括探討人工智能和數據科技對本地勞動隊伍帶來的轉變、對金融系統和國際貿易帶來的挑戰和契機,以及與自動駕駛車輛有關的法律、道德及監管等課題。
獲1500萬元撥款的計算法中心是爲“智能”合約和“智能”法律條文研究和發展開放源碼(open source),讓法律、條文和合約能以編碼呈現。
吳亦涵指出,計算法中心是跨部門、跨領域的,旨在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研究宗旨是創造未來的法律工具,這包括能夠草擬准確和完整法律文件的軟件”。
他說,該中心的研究員不僅是律師,也包括計算機科學家和軟件工程師。
吳亦涵指出,建立法學院的道路遙遠,大家都爲至今取得的成果感到高興。
除了與同事共同加強法學院的研究工作,他也須協助設計和提升課程,與海內外法律界和大學建立聯系網等。
另外,吳亦涵說,中國如今發展迅速,院方鼓勵學生了解中國的發展,“如果學生要去中國留學,我們會設法提供支援”。
他透露,法學院目前跟清華大學和複旦大學有聯系,新大與清華大學的聯合法學碩士課程也即將開始。
放松減壓 “追星”也追劇
吳亦涵有能力賺錢時就開始購買觀星儀,還到海外觀星。圖爲他在美國俄勒岡州觀賞全日蝕。(受訪者提供)
可以想象,架著千度眼鏡的法學院院長,也會追劇嗎?
問吳亦涵勞累一天後,如何減壓?
“我看電視,一般都看跟法律有關,有點職業病,哈哈哈!”
他看過美劇《律師本色》(The Practice)、《金裝律師》(Suits)和《罪案現場調查》(CSI)等。
“中文劇方面,我看過《甄嬛傳》,一兩周內追看完76集。”
他也愛看美籍作家約翰·格裏沙姆(John Grisham)的法律小說,並緊貼時事。
不過,只有少數人知道他也愛好天文攝影,擁有的觀星望遠鏡數量跟藏書一樣壯觀——他有20多個不同焦距、長短不一的望遠鏡。
吳亦涵的父親在他兒時就啓發他對天文學的興趣。他有能力賺錢時,就開始購買觀星儀,還到海外觀星。
從新加坡拍攝的Eta Carina星雲 。(受訪者提供)
他愛拍攝行星和星雲,“天文攝影就像法律,也涉及許多移動物。你須調整裝置(mount)、對焦、確保攝像機與望遠鏡之間的位置恰當,圖像處理正確等才有收獲。”
轉入輕松課題,他興致勃勃地解說,多數星雲較暗,肉眼根本看不到,所以拍攝時曝光時間必須較長,好讓它們可以在照片上出現,裝置因此也要更穩固和准確。
從新加坡拍攝的土星 。(受訪者提供)
面對浩瀚星際,吳亦涵自覺渺小,領悟到凡事不要過于計較,把事情想得太嚴重。
兒子誕生後在家“觀兒”
出任院長之前,他常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到馬來西亞柔佛州豐盛港觀星。“以前常去,周五下午去,星期天回來。當院長之後,星期五可能有會議,走不開了。”
他說,如今是在家觀星,“如果寶寶合作的話”,說著時不忘附加“免責聲明”。
問他最開心的事,他回說,兒子呱呱落地時。
兒子誕生後,他甚少stargazing(觀星)了,變成songazing(觀兒)慈父。
爲了讓妻子有足夠睡眠,這名奶爸負責晚上照顧兒子,但兒子還無法一覺到天明,他半夜常得起身照顧。
“我非常感激妻子。爲了照顧寶寶她犧牲許多,比起她,我做的不算什麽。有了孩子,我們也深深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都非常感恩。”
吳亦涵應攝影同事要求站起來拍照時,記者留意到他身型似乎“縮水”了,問道:你瘦了?
他再次露出招牌的孩子般笑容,比了比抱和搖孩子的手勢,莞爾說,可能“這樣子的關系”。
被譽爲“有最敏銳法律頭腦”人才
2014年,吳亦涵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參加國大法學-醫學辯論會。(受訪者提供)
吳亦涵在國大法學院念書時,獲得大學模擬法庭競賽最佳辯才獎;大二時以全級第一名的佳績,獲得獎學金。
2006年,考獲一等榮譽學位的吳亦涵,不僅是法學院最優秀畢業生,得到李光耀金獎(最優秀畢業生)等數個獎項,也是當年畢業生致詞人。
畢業後,他成爲最高法院助理主簿官和法律書記,曾協助前大法官陳錫強、上訴庭法官和高庭法官的研究工作。他的專長包括合同法和侵權法、新加坡司法結構,以及法例诠釋。
五度受委爲“法庭之友”
他被譽爲最具敏銳法律頭腦的新加坡法律人才,五次受最高法院委任爲“法庭之友”(amicus curiae),就一些不尋常或新穎的法律論點,或關系到公共政策的重要課題,向終審法院提供獨立的專業見解。
這是極高殊榮,多次贏得大法官爲首的最高法院上訴庭贊賞。
2015年,他在康生醫療私人有限公司(已被收購改稱康生醫療集團)因錯配精子造錯胎的上訴案中,以法庭之友身份,向五司提供獨立見解。上訴庭法官潘文龍在代表五司撰寫的判詞中,感激吳教授的協助,並給予高度評價:“我們雖沒接受他所有陳詞,但他純熟、高超地結合學術和法律實踐,展現一個傑出法學家應有的所有特征,我們贊賞他卓越的辯護技巧。”
從2016年9月起,爲了法學院院長人選,新大向全球招聘人才,尋尋覓覓近半年,始終沒有找到比吳亦涵更適合,35歲的他因此成了新大最年輕的院長。
記不住名字但牢記學生模樣
“我或許無法記得每個學生的名字,但永遠記得他們的樣子。”
吳亦涵喜歡教書和做研究,所以選擇了學術道路,並熱衷于此。
2008年,他成爲國大法學院教學助理,期間獲國大獎學金到哈佛大學法學院攻讀碩士學位。
他在國大教授合同法和侵權法。任教六年間,四次榮獲校級和院級最佳教學獎;2014年“過檔”到新大,教多一門衡平法與信托課,三年連續摘下三個教學獎。
有學生拍下他在國大最後一堂課的視頻。臨別之際,他送學生小禮物,請吃甜甜圈,掌聲不斷。
選學生著重勤奮富創意及熱心
本地法學院名額有限,報讀競爭激烈。除了近乎完美成績,多數申請者也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爲履曆添值加分。
法學院如何篩選學生,看重什麽?
“我們要找勤奮、富創意,且有心幫人的人。”
他說,勤奮是因爲法律不容易念,須大量閱讀和苦幹。“聰明的人若不願投入心血,也難考到好成績。”
他指出,法律不會停滯不前,所以法學院要找富創意的學生。
“法律不僅是在現實中施用條文,提供答案。它還須不斷演變、和生活密切相關,方能有益社會。
“律師在法庭付出的時間和努力,力求創新,就爲扮演好這樣的角色。
“最後,法律專業的崇高宗旨是爲民服務,所以熟悉法律既是榮譽也是責任。”
成天被聰穎的學生圍繞,吳亦涵對學生的看法又如何?
“現在的學生富有韌性,花更多時間讀書。”
最近的國際模擬法庭競賽期,他在校園看到學生廢寢忘食地排練。
“過去,我們只按指示做事,但現在的學生一旦認同了賦予的任務,就會全力以赴。
“這是讓人欣賞的特質,說明如果清楚給予年輕人使命感,他們的精力也會隨之加強和提升。”
這些年來,律師人數過剩,但吳亦涵並不擔心畢業生的出路。
他指出,教育部2020年11月新大畢業生就業調查,顯示法學畢業生的就業率高達95.5%。“他們不會找不到工作,只是無法進入他們理想中的律師事務所罷了。
“現在,畢業生不局限于法律工作,有更多職業的選擇,還可以到海外執業。”
從新加坡拍攝的火星。(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