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陳振聲指出,在後冠病的新世界,人們更需有“三個層面的信心”,包括有信心在全球化的世界競爭、有信心接受自己,以及在接觸外部的想法與經驗後,有信心走出一條新加坡人的路。
現今的年輕一代面對更多比較與競爭,網絡世界有時讓事物顯得太完美,産生的攀比行爲可能對年輕人的信心造成負面影響。教育部長陳振聲指出,培養年輕一代的自我認知與自信,了解自身強項並加以發揮,至關重要。
陳振聲昨天(6月2日)在線上教師研討會和“精益求精教育展”(MOE ExCEL Fest)致辭時,闡述我國教育界應對冠病疫情挑戰之際,應如何支持年輕一代發揮所長。這是陳振聲接任教育部長後首次在面向教育工作者的大型活動發表講話。
他先以自己的求學經曆感謝教師們對莘莘學子的啓發。沒有講英語的家庭環境,又沒能力買書,陳振聲就讀柏盛小學時在級任教師的鼓勵下,第一次嘗試借閱繪本以外一本超過100頁的書,從此培養對閱讀的信心與求知欲。
他以此強調,好奇心與自律能激發孩子對學習的熱忱。當孩子有自信時,將能面對任何挑戰。
在後冠病的新世界,人們更需有“三個層面的信心”,包括有信心在全球化的世界競爭、有信心接受自己,以及在接觸外部的想法與經驗後,有信心走出一條新加坡人的路。
陳振聲以一名不懂泰語、沒學過相關知識卻勇敢地到清邁工作的勝安航空公司地勤人員爲例說明,這名女生靠的不僅是教育體系傳授的硬知識,而是教師和家長培養出的信心。
不過他也指出,人們不應讓這股信心形成自滿。世界500強企業的平均壽命已從50年縮短至15年,學生現在所學的許多知識在他們踏入職場時可能已不適用,因此個人保持與時俱進,持續學習更爲重要。
陳振聲說:“我們也須接受並了解自己的長短,而不是一味地用他人的標准來衡量自己。現在的兒童和青年不容易,以前我們可能是與鄰居和同學做比較,但在現今的網絡世界裏,我們的孩子是與世界做比較。有時,網絡世界讓事物顯得太完美……如何讓年輕一代有接受自己的信心、了解自身強項並加以發揮,將日趨重要。”
在信息流通的環球化社會,他鼓勵新加坡人勇于向他人學習,開創自己的道路。
“作爲一個年輕國家,我們從不害怕向他人學習,也不該畏懼借鑒經驗,開創屬于自己的道路……我們希望人們接觸不同的點子,客觀地分析並應用在本地環境,或從中發掘新點子,自我突破。”
他強調,應對未來挑戰的當兒,要抱著開放與包容的態度,同時保持誠信與清廉。“與世界接軌不是一個選項,而是我們的生存之道。我們須設法讓學生更好地與世界接軌,了解這個世界,而不是我們所預想的世界。這在旅遊被限制的冠病時代更爲重要。”
陳振聲指出,唯才是用的制度也得不斷改進,避免肯定人才的方式被單一化。同時,認同人們會在人生不同階段發展潛能,沒有所謂的“一考定終身”,制度必須讓人們在不同階段有發展空間。
最後,有能力的應回饋社會,支持資源較缺乏的人,如此一來,我國才有信心,無論處在任何階段,每個人都有發揮潛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