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屋局受詢時指出,在所經營的場所內接觸點較多的範圍,每天都會進行至少兩次清潔與消毒。當局去年便已在有空調的場所使用濾網最低效率報告值爲14等級的空氣處理機組,可以更好地捕捉汙染物顆粒,淨化再循環空氣。
爲減少冠病病毒傳播,建屋發展局將探討在現有的消毒和空氣淨化舉措之上,采取更多措施,進一步加強旗下購物和辦公場所的通風能力。
新加坡建設局、國家環境局和衛生部上個月25日更新了室內空氣流通和空氣質量技術性指導原則。建屋局就此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指出,在所經營場所內接觸點較多的範圍,每天都會進行至少兩次清潔與消毒。
這些地方包括電梯大堂的按鈕、自動扶梯的扶手,及入口處的門把手。當局也在入口處和電梯大堂放置搓手液,供訪客使用。
除了包括大巴窯建屋局中心和兀蘭民事中心在內的四座辦公樓,建屋局也經營多達38個購物場所,包括百勝樓、文禮購物中心、萬國廣場和兀蘭海軍部村莊。
建屋局說,當局在政府去年5月發布第一份技術性指導原則之前,便已在有空調的場所使用濾網最低效率報告值(簡稱MERV)爲14等級的空氣處理機組,可以更好地捕捉汙染物顆粒,淨化再循環空氣。
環境局已提醒所有業主采取有力措施維持衛生
當局過後也在空氣處理機組中使用紫外線殺菌輻射(ultra-violet germicidal irradiation,簡稱UVGI)等空氣淨化技術。每天結束營業時,大樓也會把室內空氣排出。
爲了讓空氣更流通,電梯裏的排風扇不間斷運作,洗手間的排風扇則在場所營業時間之前的兩小時開至最大。
另一方面,國家環境局上個月已向所有市鎮理事會、小販中心與巴刹業主、管理代理,以及保潔承包商及其職員發出通告,提醒他們采取有力措施,維持小販中心和巴刹的清潔與公共衛生水平。
這些措施包括更長時間將洗手間排風扇開至最大,定時對洗手間裏頻繁接觸的地方消毒,確保洗手液、廁紙、紙巾和烘幹機等供應適當,及確保所有衛生器材和裝置可完好運作。
商用地産業主也持續注意旗下商場的消毒與衛生措施。星獅地産零售業發言人答複詢問時說,爲了維持商場的室內空氣質量,所有空調和通風系統都定期消毒。
此外,商場人流量高的地方也放置空氣淨化器,消除空中汙染物和病毒。空調系統中的高效濾網也定期更換,增進空氣流通與過濾。
研究:通風系統力度每添一成 大樓耗電增1%
建築物的通風系統力度平均每增加一成,能源消耗就增加1%。
根據伯克利新加坡研究教育聯盟(Berkeley Education Alliance Research in Singapore,簡稱BEARS)研究中心熱帶建築節能與可持續性(SinBerBEST)研究團隊對本地商用大樓的初步研究數據,計算每平方公尺樓面一年耗電量的能耗指數(簡稱EUI),會隨著通風系統力度加大而上升。若通風力度增加一倍,能耗也隨之上升一成。
不過計算能耗的基數不僅限于通風系統本身,也包括大樓內的電燈、電梯等其他電力需求。
研究團隊也發現,通風力度增加約三至五成時,系統本身産生的熱能也會推高室內溫度,影響樓內人員的熱舒適度。因此,一味增加通風系統的力度未必是有效的解決方案。
SinBerBEST的首席研究員斯基亞翁(Stefano Schiavon)副教授說:“如果一棟建築已經符合新加坡的通風標准,也許就沒有必要增加通風。我們應把注意力放在沒有銜接到任何通風系統,或通風不佳的空間,這些地方的風險更高。”
紫外線殺菌輻射技術 防生物膜形成有助節能
SinBerBEST項目總監祖萊米(Zuraimi Sultan)博士也說,空氣處理機組若使用紫外線殺菌輻射(UVGI)技術,有助節省能源成本。“機組中灰塵和微生物的堆積,會對流入機組的空氣形成阻力。UVGI可防止這層生物膜形成,使氣流更順暢,因此能稍微節省能源成本。”
亞曆山大醫院傳染病科兼慢性疾病科副顧問醫生孫錦受訪時說,現有建築物能通過保修空調系統、安裝高效微粒空氣(HEPA)過濾器等方法改善空氣質量,未來的建築則可在設計中融入通風孔,促進空氣循環。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認爲,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空中傳播是冠病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通過氣溶膠經空氣傳播的情況也屬于少數。
“把過多的精力和金錢花在防止病毒通過空氣傳播上,可能分散我們在接種疫苗等真正重要事項上的注意力。”
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的詹德拉教授、張國偉副教授和譚國緯副教授在給本報的聯名答複中提醒:“打造更強的韌性勢在必行,因爲不采取足夠措施的代價更高且不成正比。”
學者:建築通風率應可根據用途和人數靈活調控
在爲建築物制定室內空氣質量管控方針時,應根據個別建築物用途和活動進行設計和運作,把病毒通過空氣傳播的風險維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以內。
39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者在科學期刊上聯名發表以“應對室內呼吸道感染問題的範式轉移”爲題的論文,爲提升建築物的通風系統發出呼籲。
他們指出,以遏制傳染爲目標的通風率不應采用絕對值,而應該根據風險制定。未來的通風系統應保持靈活,根據需求而調控,比如爲健身房設定相比電影院更高的通風率。
“建築設計雖然應優化衛生和舒適度等方面的室內環境質量,但也應以具能源效率的方式進行,並考慮到當地氣候和室外空氣汙染情況。”
學者們構想,未來的通風系統應有能力根據室內人數和所進行的活動自動調控通風率,並改善空氣分布,向所需的區域輸氣,減少人員接觸病毒的可能性,同時節省能源。樓內的顯示儀也應顯示實時的空氣質量數據。
商用大樓使用前一小時 應傳輸三倍容量室外空氣
歐洲供暖、通風和空調協會聯合會(簡稱REHVA)在4月推出的第四版指導原則中指出,鑒于近期研究證據顯示冠病病毒可通過空氣傳播,學界也普遍認同冠病通過氣溶膠發生遠距離傳播的理論,通風措施成爲傳染管控中最重要的工程調控工具。
REHVA建議,商用大樓在使用前一小時就應啓動機械通風系統,向室內傳輸相等于室內空氣三倍的室外空氣。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于4月更新的辦公大樓建議中也呼籲雇主改善樓內通風,包括提高室外空氣占比、提高空氣總輸送量、考慮采用自然通風、改善中央空氣過濾功能,及把空氣過濾量盡可能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