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最近宣布,他在所有政府官方文件中的名字將改爲其身份證上的原名,“馬希亞丁”(Mahiaddin),不過這次“改名”,顯然沒能爲他“改運”。
眼見今年1月11日開始的緊急狀態即將在8月1日到期,掌權之路跌跌撞撞的慕尤丁又將迎來新一波考驗。
馬國國家元首蘇丹阿都拉昨天(16日)正式發布谕令表明,政府應該盡快召開國會會議,以讓代議士得以辯論和冠病疫情相關的事項。
同時他所主持的統治者特別會議,也作出了緊急狀態沒有必要在8月1日後繼續延長的聲明。
這是兩記直擊慕尤丁的重拳,意味著他賴以延續其國盟政府壽命的兩條出路,在接下來短短幾個月隨時有可能陷入死胡同。
針對蘇丹阿都拉的勸谕,慕尤丁今天(17日)透過首相辦公室發出文告稱,政府已經“了解”到國家元首的看法,並會根據聯邦憲法及國家法律,采取後續行動。
就這樣,短短三個段落沒有其他重點。
經常透過畫作針砭時政的馬國社運分子兼藝術家法米惹紮(Farmi Reza)因此惡搞了首相辦公室的文告格式,諷刺慕尤丁說了等于沒說。
“OK,知道了,謝謝。”
就在國家元首下谕令的前一天,慕尤丁才洋洋灑灑提出了所謂的“國家複蘇計劃”。
在該計劃下,馬國至少要達到每日病例少于2000,加護病房容量“充足”以及至少40%人口完成疫苗接種,國會才有可能開放。
根據慕尤丁的說法,要達到上述條件,至少得等到9月。
許多批評者因此指出,這不過又是慕尤丁的另一個緩兵之計。
但面對來自朝野政黨和民間對慕尤丁政府的不滿,擁有超然地位的馬國皇室終于決定了兩件事:
不延長緊急狀態,建議馬國國會盡快召開。
去年2月拉下前希盟政府上台的慕尤丁政權,一直處于搖搖欲墜,卻又次次化險爲夷的狀態。
今年1月11日頒布的緊急狀態,更被輿論視爲是其保住相位的極致手段,避免國會及大選的進行,如此一來無論是政敵或百姓都無從著力把他拉下台。
然而,緊急狀態自1月11日實施以來,非但沒有達到慕尤丁口中所稱的抗疫效果,馬國疫情反而日漸加重,最後不得不進行第三次全國性封鎖措施。
緊急狀態不再名正言順,統治者會議表態無必要在8月1日後延長緊急狀態,並不令人意外。
國家元首亮出“盡快”召開國會的谕令,也勢必對慕尤丁造成巨大壓力。
慕尤丁的拖字訣無法再奏效,他領導的政府終究得在緊急狀態結束後,回到國會接受朝野議員的質詢,各項議案也必須經由國會表決,再不能像緊急狀態期間那般獨斷專行。
接下來的問題是,國會的召開會不會導致國盟政府的垮台?疫情高峰期間的政治僵局,甚至是大選,會不會爲馬國的抗疫作戰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虎視眈眈的巫統又會不會趁機發難,公正黨主席安華是不是還心心念念著他的“首相夢”?
最壞的狀況,就是國盟政府在國會重開後,因支持人數不夠而垮台,導致馬國在疫情夾擊下,進入政治亂局。
這相信也是統治者特別會議提到,馬國“政治溫度”越來越高,需要好好降溫的緣故。
政治停火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方案。
慕尤丁可能必須考慮和反對派達成“信任與供應協議”(Confidence and Supply Agreement),確保後者在國會重要議案表決中投票支持自己。但這也意味著,慕尤丁必須拿出東西交換,可能是政府職位,或是讓反對派在接下來的抗疫決策中扮演具有份量的角色。
一些分析指出,慕尤丁原本的如意算盤是透過緊急狀態形成的民主真空時段壓制疫情。如果疫情成功受控,緊急狀態爲他爭取的時間和空間,就能幫他贏得民意的支持,進而在緊急狀態結束後穩住政權。
不過事與願違,距離緊急狀態大限還有一個多月時間,來自各方重開國會的呼籲迫在眉睫。
球又回到了慕尤丁腳下,如果不想在馬國應對冠病疫情的這段曆史上被記爲罪人,慕尤丁接下來無論采取哪個方案,都應該把馬國人民福祉及抗疫成敗放在個人權位得失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