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上天的惠賜。當上新手爸爸的國家發展部兼通訊及新聞部政務部長陳傑豪(44歲),感恩陪伴孩子的每一天。對他而言,“每天都是父親節”。
“早上醒來,看到兒子眉開眼笑的樣子,知道他會樂呵呵地在我和太太之間撲來撲去,把他抱在懷裏……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確幸能給我們滿足感、使命感。”
陳傑豪夫婦婚後約兩年,在去年8月迎來愛情結晶。他們深知,不是每對夫妻想要孩子都能順利産下寶寶,因此能生下健康的寶寶對他而言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過去10個月,陳傑豪在生活上做出不少調整。除了請幫傭,也得確保有足夠時間陪伴孩子,在兒子夜間做噩夢驚醒時安撫孩子,哄他入睡。陳傑豪還自豪地說,他掌握了單手給孩子換尿布的本領。
不過,新生命的到來不只意味父母須要適應孩子的成長步伐和生活節奏,夫妻之間也得適應新的職責分工。這包括如何分擔家務、由誰負責餵孩子進食,甚至是日後的安排,如由誰照看,以及爲孩子買保險。
“做什麽都得有系統、做好規劃,這有時可能使夫妻關系緊張,我們也必須非常開誠布公地對話。所以孩子的到來也是我們自我發現、了解我們在生活中追求什麽的過程……調整需要時間,我們也會隨著兒子成長過程中的需求變化而繼續調整。”
陳傑豪說,自己比較隨性,妻子做事則比較有系統,比如會閱讀關于育兒的理論和書籍。在決定把兒子送到哪一所幼兒園時,陳傑豪更關注哪一所幼兒園提供更多玩樂時間,但妻子則考慮到兩人在家裏較常用英語,因此希望爲兒子找到一個有更多機會接觸華文華語的環境。
作爲家中獨生子,陳傑豪成長過程中一直希望有兄弟姐妹彼此關愛、一起玩樂、一起成長。看到別人兄弟姐妹之間關系親近,讓他很是羨慕。他因此非常希望能給兒子添個伴,讓孩子一同成長。
陳傑豪和妻子努力找資料,研究兄弟姐妹之間不同年齡間隔的利與弊,但結論始終是這方面沒有“完美的科學”。他于是決定用平常心看待。
“這事不用太科學,嘗試過後如果會發生,就讓它自然發生,順其自然。給自己壓力也無濟于事,有時沒有壓力其實更好。”
去年步入政壇後,陳傑豪便受委政治職務,平日忙于公務。因此,除非星期天有集選區內的社區活動,否則他盡量將星期天設爲跟妻兒共處的時間。他也說,基于冠病疫情,目前不太須要到海外出差,這讓他有更多時間和孩子相處,也省卻出國公幹期間另一半得扛起額外負擔的煩惱。
與居民在社媒分享育兒經
爲了與親友分享育兒曆程,陳傑豪把他和兒子的合照上傳到社交平台。育兒也成了他與居民的共同話題之一,區內居民會在他走訪時,或在他的社交媒體頁面上,與他分享育兒經。陳傑豪還打趣說,兒子在社交媒體上的人氣比他高。
但他也說,一旦到了上學的年齡,爲了保護孩子隱私,他就會停止分享孩子的照片。
下一代的成長環境將與這一代不同。陳傑豪說,雖然社會比起過去更富裕,幼兒園、學校和社區的支持也更完善,但也出現不同壓力。
“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全球環境中仍發揮作用?孩子要怎麽同時應付課業、體育、音樂增益班?與此同時,社交媒體的網絡霸淩等現象恐怕也會加劇,影響心理衛生。”
陳傑豪希望兒子所生長的新加坡具備三大要素: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不同群體和睦共處;充滿活力、富有機遇,人人向往在這裏實現夢想;關愛包容,照顧弱勢群體。
“我希望兒子能在這樣的新加坡長大,也希望他能做到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只要有足夠的人願意回饋社會,幫助同胞,就能爲社會的未來紮根、打下基礎。”
“每一天,我爲能與兒子相處的小確幸感恩。父親節這天對我的意義則在于‘大事’——讓我感恩孩子能在運作良好的社會中成長,在生命中有機會成功,也能生長在一個讓他可以引以爲傲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