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許多國家,收買舊貨商早就是過去式了,但他們仍然是新加坡現在的一部分,而且很可能是它未來的一部分。
早在你看到吳女士之前,你就能聽到她在路上經過的聲音。在甯靜的清晨,她推著小車的低沉隆隆聲回蕩在新加坡曆史悠久的中巴魯地區的街道上。
吳女士是一名收買舊貨商(karang guni trader),通常她會撿起人們扔掉的東西,從舊報紙、飲料罐、二手衣服到不需要的電子設備。他們通常會把它們賣給其他的舊貨商或回收公司。
“Karang guni”一詞來自馬來語,原意指用來裝貨物的麻布袋。如今,這些大麻袋已經被吳女士的手推車所取代,通常是四輪平板車,或兩輪手推車,也有卡車和貨車。
新加坡的收買舊貨商。圖片:GETTY IMAGES
吳女士30多年前成爲了一名收買舊貨商,因爲她想多賺些錢供女兒出國留學。“當時我40多歲,還是一名護士。我曾經在下班後四處搜集舊報紙、雜志和書籍——但現在我退休了,每天去挨家挨戶收舊貨。”她說。
現在她78歲了,她的日常工作對很多年齡只有她一半的人來說是令人生畏的。“我每天早上4點起床,4點半出家門,推著手推車在附近轉悠,收集丟棄的報紙和易拉罐,出去四到五個小時,然後回家,一天的工作就結束了。”
“零浪費”
雖然在許多國家,收買舊貨商早就是過去式了,但他們仍然是新加坡現在的一部分,而且很可能是它未來的一部分。
在新加坡,廢物處理在過去的40年中增加了7倍。每天,約有79%的家庭廢物將在新加坡的四個廢物到能源(WTE)焚化廠之一焚化。但焚燒的廢物越多,越會加速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
而焚化産生的焚燒灰和其他不可焚毀的廢物將進入塞馬考垃圾填埋場,這是新加坡唯一的垃圾填埋場,每天接收超過2000噸的焚燒灰和不可焚化廢物。以目前的廢物增長率,到2035年,塞馬考垃圾填埋場的空間也將耗盡。
塞馬考拉填埋場。圖片:towardszerowaste.gov.sg
據估計,每7至10年需要一座新的廢物對能源焚燒廠,每30至35年需要一個新的海上垃圾填埋場,這在土地稀缺的新加坡是不可持續的。
因此,新加坡將2019年定爲”零浪費年”,正試圖成爲一個零浪費國家——減少材料的消耗,並回收和重複使用它們,給資源和物品第二次生命。
《2030年新加坡綠色計劃》(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涵蓋了一系列可持續目標,包括在未來10年內將送往垃圾填埋場的垃圾數量減少30%。
而收買舊貨商大軍正是這個城市國家的原始廢物回收者,他們在其可持續發展計劃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由于新冠疫情的傳播,新加坡舊物回收業務也受到了沉重打擊,這一突然的停頓導致了2020年家庭和企業的整體回收率從上一年的59%降至52%。負責新加坡廢物回收工作的國家環境局(NEA)認爲,這只是昙花一現,他們現在正致力于實現零浪費經濟。
國家能源局可持續發展部主任克裏斯托弗·譚(Christopher Tan)表示,在這個城市國家實現“零浪費”目標的過程中,收買舊貨商在其回收網絡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是目前回收辦法的重要補充。因爲從家門口回收廢品仍然是一個挑戰。他們有網絡,知道什麽可以回收,什麽不能回收。”
此外,新加坡依靠私營部門管理島上的垃圾收集、廢物處理和回收服務,而正是這些公司在與收買舊貨商們合作。
下一代
SembWaste就是這樣一家公司。這家公司開發了一款名爲ezi的APP,幫助收買舊貨商與公司聯系,同時也幫助希望從自家收集舊物的公衆聯系起來。
“我們已經與一個收買舊貨商網絡建立了夥伴關系……其中有100多家是ezi網絡的一部分,”該公司的商業總監吳秀玲(Goh Siok Ling)說。
現年32歲的艾登·昂(Aiden Ang)是新一代舊貨貿易商中的一員。從電信工程專業畢業後,他選擇追隨父親的腳步,投身回收行業,而不是追求更主流的職業。盡管疫情導致廢物回收行業低迷,但昂先生對該行業的未來充滿信心,認爲該行業將長期存在。
“因爲教育,每個人都養成了回收利用的習慣。我相信,在未來幾年裏,回收者的數量將會增加。”
廢品回收公司。圖片:SEMBWASTE
昂將APP的使用視爲向前邁出的一大步,“有了公司的年輕血液,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技術。對于有興趣參與回收的居民來說,這非常方便。對我們運營商來說,也有助于組織業務流程,有效地處理交易。”
昂還指出了他在年輕人身上看到的機會,因爲這個行業目前由年長的收買舊貨商主導,比如吳女士,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快退休了。
“我想堅持下去”
盡管吳女士可能不是新一代精通技術的收買舊貨商,但她還不打算放棄自己的行當。“我把我的舊貨賣給了另一個開著卡車來的收買舊貨商。他很忙,因爲很多老年人都在做這件事,他也從他們那裏收集東西,”她說。
有時,針對收買舊貨商行業的批評是,它依賴于老年人,老人們投入大量體力勞動,收入卻很低。但對吳女士來說,如今這份工作其實與錢無關。自從寡居以來,她一直與另一個女兒和她的家人過著舒適的生活。
“我的女兒們讓我停下來別去工作了,但我甯願去收舊貨,而不是坐在家裏。久坐對大腦非常有害。當我推著平板車出去的時候,這能幫助我理清思緒。”
全現在公衆號呼叫轉移,由“液態青年”接力,繼續關注當代青年人的工作、生活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