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龍 報道
本地基礎設施公司參與大型基建項目交付的機會有限,招標過程又往往傾向外國業者。如果政府帶頭推動基建領域發展,側重于水務、廢物管理和機場港口建設等優勢,將有助于本地業者拓展海外市場。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的基礎設施委員會(Infrastructure Committee)周一發布報告,分析本地基建領域主要面對的挑戰,並提出促進業者合作的建議,從而提升業者能力,讓他們做好准備開拓海外基建市場。
這份報告是該委員會和KPMG合作成果,參與者包括跨越基礎設施價值鏈的20多名行業領導、承包商、建築公司、工程顧問和專業人士等。
報告指出,本地公司參與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交付的機會並不多,加上基建項目招標過程中,市場往往傾向由外國業者主導項目,本地業者(分包商)扮演角色較小,甚至沒有參與機會。隨著冠病疫情影響建築需求,本地基建業者面對困境或將加劇。
因此,報告建議成立一個由政府機構主導的跨部門基建單位,推動本地基礎設施領域的發展和海外拓展。該單位可協助制定相關基建招標指導原則,支持基建行業的能力發展,同時提供全面支援配套,協助本地公司開拓海外市場。
報告指出:“這個基建單位可通過培養水務、廢物管理、建築環境、城市基礎設施、機場、港口、數碼治理以及商業/工業園區等戰略領域的行業領導,發展進軍海外市場時的獨特賣點。”
這將讓本地公司在競標海外大型項目時,占有競爭優勢。
它指出,政府可提供技術和市場開發、研發、海外收購等各方面活動的資金援助和支持。
基礎設施委員會小組主席白連源說,報告建議與當前建築行業的最佳行業做法形成互補,業者都做好准備,積極發展所需的資格條件,建立核心能力、以及加強業內合作。
他說:“總的來說,這將讓我們創建一個更具活力的基礎設施領域,加強本地公司的競爭力,使它們在交付基建項目時發揮重要作用,最終幫助推動亞洲發展、繁榮和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