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毒蘋果,也是靓蘋果。
香港《蘋果日報》是低俗不堪,還是正氣浩然?不同的人群有截然不同的回應。
肥佬黎智英在90年代創辦的《蘋果日報》和《壹周刊》,走過二三十年很威水的歲月,而後成了中國政府的眼中釘,被定義爲一顆非清除不可的有毒蘋果。如今已在香港《國安法》下被修理,面對關門大吉的厄運,剛宣布即將在本周六(6月26日)停刊。
但在反中的陣營裏、在西方媒體的眼中,黎老板和他的蘋果,則是大仁大義的象征,宛如一座照耀香江的燈塔,勇敢地抵禦粗暴的獨裁統治。
世界媒體機構無數,形象如此兩極的還真不多。
有趣的是,頌揚蘋果的人,只說它今日的慘,不提它當年的勇。這顛覆了許多人對它的既定印象。人們不禁問:
曾幾何時,蘋果從良了?
在華人世界裏,人們提起黎老板,就想到他一手創立的聲勢浩大的狗仔隊。狗仔當道的年代,港台名人都活得很緊張,步步爲營。狗仔追蹤和制造新聞,無所不用其極。
有人這麽形容:
(狗仔)24小時跟蹤蹲守,翻垃圾桶,偷拍隱私,抓拍屍體,甚至僞造身份、潛入私宅、追車撞車、碰瓷挑釁……
蘋果在香港開花結果後,黎老板轉戰台灣,開啓台版《蘋果日報》和《壹周刊》,爲當地社會帶來“腥風血雨”,一場媒體大混戰隨之而來。
很多人還記得蘋果登陸台灣的有色促銷:由影星鍾麗缇裸臥在蘋果堆中的「咬一口上瘾」廣告!它所營造的是一種蘋果下(秘密)一絲不挂,吃一口蘋果就能見真相的視覺氣氛。
狗仔加色情,裸體加屍體,再加名人明星的八卦醜聞,這是黎氏沾沾自喜的辦報特色,使他成了媒體大亨。
台灣《壹周刊》在巅峰時期閱讀數量超過140萬人,台灣《蘋果日報》更長期居報紙銷售量之首。
那個時候,各地有識之士,包括新加坡的,都大聲呼籲不好向蘋果看齊。然而,在激烈的競爭下,許多港台報紙都不得不“蘋果化”,只是模仿的程度有別。
這是各地華人熟悉的蘋果:它滿足了人們原始的偷窺欲,讓黎智英賺了幾十年的大錢,但也沖擊到社會的道德底線和報人的職業操守。
然而,現在已經很少人跟黎老板算這筆賬了。自從他成了中國政府批判的“亂港”首領,他變得滿口仁義道德,而在他的擁護者的口裏,他更是一名無畏無懼的大英雄。
此時此刻,黎老板和他蘋果都有難,一個媒體即將結束。
有誰會對蘋果的凋零感到可惜嗎? 肯定不會是那些曾經被追蹤偷拍的許許多多明星和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