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盧祥勇
海底撈(06862.HK)曾憑借其“無微不至”的服務走紅,並迅速成爲“火鍋一哥”,但近四個月其股價暴跌,創始人張勇也失去“新加坡首富”之位。
6月23日,海底撈盤中創下了36.2港元的年內新低,收盤報37港元。24日其股價繼續下跌0.27%至36.9港元/股。
而在4個月前,其股價曾摸高至85.75港元/股,總市值更是達到4546億港元,而今市值已經縮水近2600億港元。
如今的張勇對于現狀也有了較爲清醒的認知,他在近期表示,市場把海底撈神化了。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4個月蒸發近2600億港元
2018年9月26日海底撈終于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爲17.8港元/股,總股本約53億股,以此計算,海底撈的IPO市值爲945.6億港元,一騎絕塵,將彼時的“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遙遙甩在身後。
截至6月24日收盤,海底撈每股股價報36.9港元,總市值1956億港元。
從年內高點至今,海底撈的股價已經累計下跌了55%。
股價下跌使得海底撈實控人張勇暫時退出了新加坡首富之位。福布斯實時全球富豪榜顯示,張勇目前以136億美元的身家排名新加坡富豪榜第5位。
今年3月,海底撈發布的2020年財報顯示,2020年公司全年淨利潤爲3.09億元,同比2019年下降86.8%。營收數據也不理想:2015-2019年,海底撈營收複合增長率爲46.55%。而2020年海底撈全年營收286.14億,同比僅僅增長7.75%,增速明顯放緩。
對于股價下跌的原因,海底撈將其歸結爲疫情影響。
在財報中,海底撈表示,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防控影響,海底撈從1月26日起暫停中國大陸地區所有門店的營業,于3月12日逐步重新開放門店。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虧損9.65億元。
此外,被譽爲餐飲業“晴雨表”的翻台率也明顯降低。2016-2019年翻台率每天分別爲4.5、5.0、5.0、4.8次,2020年海底撈翻台率下跌至3.5次/天。
多項數據表現不佳也影響了機構的信心。就在近日,瑞信發布研究報告,下調海底撈今年度每股盈利6%。報告中稱,海底撈股價自今年2月高位累跌54%,主因市場對翻台率緩慢複蘇及減慢店鋪擴張步伐等方面的憂慮。
不過多數券商還是積極唱多,如5月27日方正證券就表示,公司實施股權獎勵,有助于管理與經營團隊更加穩定,有望提升運營效率、提升員工積極性與客戶滿意度。方正證券認爲短期經營數據不改公司中長期優質服務+強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看好火鍋龍頭實現強者恒強。
張勇:大家神話海底撈了
張勇和海底撈的故事早已被市場炒得爛熟,1994年,三次創業未果的張勇發現小火鍋在成都很受歡迎,一心想著賺錢的他意識到了其中的商機。當年春天,他拉著技校同班同學施永宏與各自的女友,在四川簡陽開了第一家海底撈,店裏只有4張桌子,十分不起眼。但憑借肯吃苦、肯服務的態度,海底撈很快成了火鍋界的一哥,2011年一本《海底撈你學不會》的書更是將海底撈推向神壇。
2018年上市,只是故事的開始,而不是結束,2019年市場繼續造好,海底撈的股價高歌猛進。張勇那一年可以用“春風得意馬蹄疾”來形容,2019年8月,新加坡首富10年來頭一次換人,根據財經雜志《福布斯亞洲》最新發布的新加坡50大富豪榜單,張勇以138億美元(約192億新元)身家,擊敗位居榜首10年的遠東機構黃志祥和黃志達兄弟,成爲新加坡首富,張勇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朱萬平 攝(資料圖)
不過新冠疫情讓海底撈經曆上市以來的第一輪“暴擊”,去年3月,海底撈一度跌至27.28港元/股。不過隨後絕地反彈,劣勢變優勢,2020年,海底撈股價累計漲幅高達91.5%,被業內稱爲“火鍋中的茅台”。到今年2月16日,最高反彈至85.75港元/股,總市值達到4546億港元。但近幾個月,海底撈股價再次暴跌。
爲了拯救淨利潤,據其年報數據,顧客的人均消費金額已從2017年的97.7元增至2019年的105.2元,而2020年又進一步提升至110元。然而消費者對此感到不滿,海底撈在去年時還因“米飯7元一碗,一片土豆1.5元”的價格備受輿論爭議。
與此同時,疫情期間海底撈持續推進開店計劃,業務擴張導致成本大增。原材料及易耗品從2019年112.39億元增至2020年122.62億元,增長9.1%;員工成本從79.92億元增至96.77億元,增長21.1%;折舊及攤銷從18.913億元上升至30.34億元,增幅達60.4%;財務成本從2.37億元上升至4.46億元,增幅達88.2%。
據界面報道,在今年6月的股東大會上,張勇表示,“我對趨勢的判斷錯了,去年6月我進一步作出擴店的計劃,現在看確實是盲目自信。”張勇說道,“當我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已經是2021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應的時候已經是3月份了。”
除了因爲門店增加拉低了單店翻台率之外,擴張背後的人員儲備和內部管理是業績下滑的根本原因。“內部管理始終存在,無論上市前還是上市後,我一直在公共場合強調海底撈管理弱的方面。但是因爲過去幾年業績太好,管理的問題被掩蓋了。”張勇說。
如今的張勇對于現狀也有了較爲清醒的認知,他認爲市場把海底撈和他神化了,“2015年之後進入快車道,帶來了表面繁榮。現在遇到困難,我負責地告訴大家,如果這次我僥幸過關,我能把這些店重新整合好,未來類似的困難還會發生。”
外部環境方面,如今,川味火鍋、重慶火鍋、銅鍋涮肉、潮汕牛肉鍋、魚火鍋等賽道越分越細,越來越多的新火鍋品牌在市場上崛起,加上各路明星也紛紛加入了火鍋的競爭,比如鄭凱的火鳳祥、陳赫的賢合莊、包貝爾的辣莊等等。除此之外,新興的小龍坎、蜀大俠等火鍋,也對海底撈造成了競爭壓力。
與之相對應的,海底撈龍頭地位受到威脅,標准化服務模式是否還會被當代年輕人買單?市場後續會給出答案。
頤海國際跟跌
在海底撈步步下跌時,火鍋底料供應商頤海國際(1579.HK)也跟著下跌,股價5個月內跌去6成,兩者俨然成了火鍋界的難兄難弟。
6月24日,頤海國際盤中創下了49港元的年內新低。今年以來,頤海國際的股價已經累計下跌了56%,以年內高點147.89港元計算,累計跌幅更是達到63%,曾經的千億港元市值只剩下532億港元。
世人皆知海底撈,而頤海國際卻少有人知道。其實頤海國際早于海底撈在香港上市,海底撈的大股東張勇夫婦亦是頤海國際的大股東。不僅如此,張勇夫婦也直接在頤海國際任職,其中張勇本人擔任非執行董事,其妻子舒萍爲5位執行董事之一。
在過去的2020年,疫情重創餐飲行業,海底撈無法幸免,但頤海國際業績仍維持兩成左右增長,其2020年實現收入53.60億元,同比增長25.2%;年內溢利爲9.83億元,同比增加23.63%。
頤海國際目前既是關聯方海底撈及其附屬公司集團(海底撈集團)的火鍋調味料産品供貨商,同時也爲第三方餐飲、食品企業等提供烹饪調味品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頤海國際向海底撈供貨的單價逐年走低,未來有可能拖累其整體毛利率。
以火鍋調味料爲例,2018年頤海國際供應海底撈的單價爲26.1元/公斤,到了2019年已經降到24.2元/公斤。2020年繼續下降爲22.5元/公斤。而且,頤海國際給關聯方的供貨價格和給第三方的供貨價格趨勢完全相反。頤海國際來自關聯方的收入下降更多是單價降低的關系,而非疫情影響銷量。2020年,頤海國際供應關聯方火鍋調味品的毛利率下降1.6個百分點,達到25.9%。照此趨勢發展,今年頤海國際來自關聯方的交易仍有可能下降,從而影響其整體增速。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投資依據。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界面新聞、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