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衍生出一系列科學與健康相關的假新聞,假信息的攻擊目標後來更逐步轉移至政府冠病決策與措施,本地主流媒體在這場“打假戰”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南洋理工大學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的研究團隊將上述研究結果,于上月發表在學術期刊《健康傳播》(Health Communication)。這項研究得到衛生部全國醫學研究理事會的資助。
研究人員先是通過搜索冠病病毒與假信息關鍵詞,確定2242則由本地主流英文媒體發布的新聞,再從中選取164篇進行深入分析。
本地去年1月23日出現首起冠病確診病例。研究團隊發現,去年1月1日至22日疫情暴發之前,由于對病毒的了解不多,在主流媒體發布的糾正不實信息的報道中,有55%是關于科學和健康的。
然而到了4月,這個比率掉到8%。相對的,涉及政府決策與措施的打假報道,則從疫情初期的11%猛漲至48%。
報告指出,這體現了政府爲應對疫情采取不少嚴格措施,也反映出政府措施往往伴隨著假信息和混亂,說明立即澄清和糾正的重要性。
報告寫道,“這表明主流新聞媒體在幫助政府澄清和駁斥有關控制疫情關鍵措施的錯誤信息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研究團隊的另一發現是,在這四個月的時間裏,主流媒體糾正的假信息類型也發生了變化,從完全捏造的錯誤信息發展爲半真半假的內容。
報告第一作者、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教授倫美(May Oo Lwin)形容,“在冠病大流行之初,我們看到了基于清晰的視覺和文字線索的明顯虛假信息,但隨著冠病大流行的階段推進和信息浪潮演變,不實信息風格和表達方式變得更複雜,非專業民衆更難辨別”。
她說,主流新聞媒體作爲可靠的信息來源,利用其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可防止公衆被假信息蒙騙或是根據錯誤消息采取行動。
“打擊不實信息傳播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它可能會破壞公共衛生傳播的努力,並加重公共衛生系統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