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抗疫之戰打得漂亮嗎?我們從疫情中恢複得如何?
本月初,英國著名雜志《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以及日本媒體《日經亞洲》(Nikkei Asia)分別對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對冠病疫情複原的觀察做出了指數排名。
新加坡在這兩個指數上的表現截然不同。
《日經亞洲》中排行前10:第五
《日經亞洲》上周三(7月7日)發布的冠病疫情複蘇指數(Recovery Index),新加坡在120多個國家與地區中名列第五名,是個相當不錯的成績。https://asia.nikkei.com/Spotlight/The-Big-Story/Nikkei-COVID-19-Recovery-Index
稱爲“疫情複蘇指數”,這套指數的評分主要分三個部分:
- 冠病感染管理(每起病例檢測量、人均病例數、疫情走勢)
- 疫苗接種率(人均接種量、接種至少一劑的人口比例、人均新增接種量)
- 行動限制(社區人員流動度、防疫政策嚴格度、航空活躍度)
滿分爲90,越高的排名表示國家更接近恢複正常,新加坡的指數爲65,與意大利以及卡塔爾(Qatar)並列第五名,位于榜首的中國指數是76.5。
香港的名次是14名,指數爲64。台灣排名第66,指數爲49。然而抗疫至今最成功的澳門則不在此排名中。
東南亞地區基本墊底,菲律賓、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皆排名100之後。其中,我們的鄰居馬來西亞則排倒數第七名,排行第114名,指數爲29;剛把普吉島開放旅遊的泰國排名倒數第三,指數是26。
而東南亞防疫模範生文萊不在此排名中。
現在來看一下新加坡在哪個環節做得好,才能拿到第五這還不錯的名次。
《經濟學人》中排行倒數第7:第43名
《經濟學人》本月發布了“全球恢複正常指數”,對50個國家和地區是否恢複冠病前的正常來進行排名,新加坡以55.5的指數,排名第43位。
在15個亞太國家和區域當中,包括新加坡在內有8個排名在40位之後。
印度、台灣和馬來西亞的排名則是倒數最後三名,墊底的馬來西亞指數是27.3。
排名最高的分別是香港、新西蘭和巴基斯坦。高居首位的香港指數是96.3。
中國排名第19,指數爲72.9。
這個指數以旅遊、休閑和商業這三大活動是否恢複2019年的情況做比較,評分標准爲不在家的時長、實體店的客流量、辦公室的使用量、公共交通的使用量、交通擁堵程度、航班次數、小市民外出看電影以及參與體育活動的頻密度。
究竟哪個指數比較能反映我國複蘇的真實情況?
受訪的多名專家說,新加坡在不同指數的表現有差異,是因爲它對解封采取比較保守的防疫立場,也堅持測試、追蹤及接種疫苗,以便國家能更安全地恢複正常。
新加坡臨床研究與創新聯盟(CRIS)首席執行官孫光偉告訴《海峽時報》這兩個指數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冠病疫情複蘇,沒有直接的可比性。
他說,《日經亞洲》指數更重視冠病感染預防措施,而《經濟學人》的指數更關注個人能夠出外參與的活動,比如在戶外的時間、看電影或參加體育活動。這反映了個人對政府防疫政策服從度以及人們對參與此類活動的信心。
孫光偉指出,人們可能更傾向于認同《經濟學人》的指數,因爲大家所從事的工作或享受的娛樂活動,都因冠病疫情的防疫措施而受到限制。
但他補充說,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指數定義下的“恢複”衡量標准很脆弱,如果爆發新一波疫情,政府可能會再次實施收緊政策,指數中的排名就會急劇下降。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也表示,《經濟學人》的指數並不能反映恢複情況的全貌。
他說,例如旅遊、休閑和商業這三大活動恢複到常態,而伴隨的是可預防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不合理水平,那麽在這指數上取得高分也沒有意義。
他也指出,
兩個恢複正常指數都沒有包括住院冠病患者的人數,也沒有反映未來會接種疫苗的人數,然而這些是衡量國家是否“恢複正常”的重要因素。
小結:
紅螞蟻認爲,疫情暴發以來,各種指數對各國的評估起起落落。新加坡有時高居榜首,有時就滑落了。我們離疫情結束還遠,等它真正結束之後,我們才能“蓋棺定論”,分得出誰優誰劣,現在真的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