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錦囊
胡淵文
冠病疫情暴發後,中國是率先複蘇的經濟體之一,投資者對投資中國市場的興趣大增。
然而,中美兩國之間的關系依舊緊張,近期中國政府對赴美上市的滴滴出行展開調查,中國公司未來赴美國上市的展望愈發不明朗。
剛好本地日前又推出多一個中國股票爲主的交易所挂牌基金(ETF),讓投資者有更多投資中國的選擇。
本期的《理財錦囊》探討本地投資者可如何投資中國市場。
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若不投資中國市場,全球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就不完整。不過,應該分配多少投資在中國市場呢?
FSMOne.com股票和挂牌基金研究部股票分析員柯樂伊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一般的經驗法則是采用國內生産總值(GDP)加權來決定投資組合,即根據每個國家對全球GDP的貢獻來確定投資比重。
鑒于2020年中國占世界經濟的17%以上,投資者應將把投資組合的20%分配給中國市場。
根據韋萊韬睿公司(Willis Towers Watson)的數據,目前全球投資者在中國的投資曝險大約不到5%,考慮到中國的經濟主導地位,這個投資比率不夠。
輝立證券(Phillip Securities)ETF專員林子聰說,對中國市場的曝險多少,取決于個人的情況和公司的基本面。由于貿易戰和監管風險造成短期波動,投資期限較短的個人可能希望將一小部分資本分配到中國股票。
與高增長公司相比,具有良好資産負債表和經濟基本面的盈利中國公司,值得分配更多的資金,因爲高增長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商業可行性方面可能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至于近期中國當局對科技公司進行調查一事,華僑證券(OCBC Securities)董事總經理何紹勤說,中國科技公司一直在吸引更多的監管關注,中國已經加強了對大型電商平台供應商和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如阿裏巴巴和滴滴出行。除了反壟斷行爲,中國當局還將目光轉向了數據安全和國外上市。
他說,旨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和數據的監管措施,最終將對這些行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監管機構也不太可能“過度監管”並限制創新。
投資選擇多樣化
當中國科技行業存在不確定性和負面消息時,投資者可能不願意投資。
“其實,許多中國科技股已經出現了相當大的修正,估值現在已經降到了更具吸引力的水平。因此長期來看,我們看好中國科技公司。”
投資中國市場的選擇其實非常多樣化,包括個股、交易所挂牌基金(ETF)和單位信托基金。
股票方面,包括了在中國、香港、美國,以及本地挂牌的公司股票。除了中國公司的股票,不少本地公司也在中國擁有顯著的業務。
按照林子聰的分析,在美國交易所挂牌的中國公司美國存托憑證(ADR)的優點包括交易成本低、流動性高、市場具深度、分析師報告詳盡,以及交易所設有監管來保護投資者,但缺點是面對除牌的風險,和要支付ADR費用。
ADR費用定期支付給提供保管服務的代理銀行,一般爲每股1至3美分,詳情須查閱個別ADR的招股書。
在香港交易所挂牌的中國股票也稱爲H股,以港元計價。本地投資者向來都可通過券商買賣H股。優點包括低交易成本和高流通性,但設有最低投資額,市場深度可能不夠深厚。
A股由中國境內公司發行,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挂牌,以人民幣認購交易。隨著滬港通和深港通開啓,本地投資者也可通過部分本地券商投資合格的A股。
林子聰指出,A股提供了其他交易所不具備的投資機會,但是交易成本高,也不是所有券商都提供這個服務,對于本地投資者而言流動性和市場深度不明朗。
ETF提供多元化優勢
柯樂伊說,ETF是最容易獲得中國市場保險的投資渠道。ETF提供了多元化的優勢,消除了個別公司的風險。特別是被動管理的ETF,投資者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分散風險。
但她提醒,許多中國ETF專注于最大的中國公司,而這些公司也是最有可能引起中國政府關注的。此外,投資于專注于某行業的ETF,比廣泛分散的基金有更高風險,可能轉化爲更高的波動性。
柯樂伊推薦兩個在香港交易所挂牌的ETF。iShares Core MSCI中國ETF追蹤MSCI中國指數,包含了在中國境內以及香港挂牌的大市值和中市值公司,可獲得中國市場的廣泛曝險。
iShares恒生科技ETF則追蹤恒生中國科技指數,包含香港挂牌的30只最大的中國科技股,可獲得互聯網、雲端計算和電子商務領域的曝險。
她也建議投資者考慮工銀南方東英富時中國國債指數ETF,收益率不錯,和全球債券的關聯度低。
林子聰推薦日前推出的利安—華僑證券中國領先挂牌基金(Lion-OCBC Securities China Leaders ETF),追蹤恒生滬深港通中國80指數。該指數成份股是上海、深圳和香港交易所80只市值最大的中國股票,包含了舊經濟和新經濟公司。
他也建議投資者通過中國國債ETF平衡投資組合,如日興資産管理—工行新加坡中國債券ETF和工銀南方東英富時中國國債指數ETF。
中國加強監管帶來政策風險
輝立證券ETF專員林子聰提醒,中國政府爲防壟斷或維護國家社會秩序,會加大監管,以致帶來政策風險。
例如,2018年當中國政府認爲遊戲行業對中國年輕人産生不利影響時,對騰訊實施了額外的監管,該公司的市值被抹去1780億美元(2434億新元)。螞蟻金服IPO去年被喊停,當時政府認爲這家金融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將導致消費者過度借貸並産生信貸泡沫。
加強監管主要爲保護消費者
投資者不應過分擔心
此外,中美貿易戰導致中國公司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不遵守美國監管機構的審計要求的中國公司,美國ADR可能會從美國交易所退市。與中國政府和軍方有接觸和聯系的公司也可能面臨退市風險。例如,在美國政府提出間諜指控後,華爲被迫改變其運營的價值鏈。
不過柯樂伊認爲,投資者不應過分擔心中國科技行業監管力度的加強,因爲政府已表示,加強監管的主要目的是爲了保障消費者,促進健康競爭和中國科技行業的長期可持續增長。
事實上,中國並不是唯一試圖監管大型科技公司的國家。在過去的幾年裏,鑒于大型科技公司在經濟和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美國和歐洲要求加強對這些公司的監管的呼聲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