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監測顯示,武漢宣布暫時關閉機場、火車站等離漢通道的一周時間裏(23日10點——29日24點),從外省(區、市)進入到武漢的人次,卻在持續攀升,共計達到了約12.38萬人次。
除了在這一周進入的3700多名醫療隊員,剩下的97%都是誰?他們來做什麽?
帶著疑問,譚主與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合作,對這12萬多人次進行大數據分析,嘗試描繪出這一些“逆行者”的群像。
“逆行者”來自哪裏?
我們根據大數據測算的結果,繪制出這樣一張人員流動地圖(不含港澳台):
上圖中的氣泡大小,代表進入武漢的“逆行者”數量多少,明顯看到來源最多的省是廣東。按照來源比例再進一步換算,進入武漢的每100個外省(區、市)人中,大約平均有18人來自廣東,其後分別是:江蘇(10人次)、貴州(8人次)、河南(6人次)、浙江(5人次)。
那麽問題來了,疫情當前,這些省(區、市)爲何依然有上千上萬人湧入“武漢”?
我們通過關聯分析,刨除距離武漢較近的因素外,橫向比較數據發現了他們的一個共同特點:均擁有較多的醫療物資生産資源。
流入武漢人次最多的廣東省,擁有著最多數量的醫療物資生産企業,其他幾個省也都排名前列,這五個省醫療物資生産企業家數之和,占到全國的45%,通過這些省運送醫療資源馳援武漢也成爲當下應急有力舉措。
如果把地圖再放大一些,又會看到什麽呢?
數據鎖定城市的武漢遷入圖。我們聯合百度地圖慧眼通過再一次的數據統計(上圖表),在這段時間裏,除了北上廣深渝幾個城市常規占據榜單外,外省區城市遷入人數在27日——29日的占比出現小幅提升,仔細分析會發現,長春、哈爾濱、天津三個平時來武漢人數較少的城市突然出現在了排名裏。
那麽,三個距離較遠的“陌生”城市與武漢又發生了什麽故事?
通過“關鍵詞”關聯檢索發現,26日晚,137名吉林醫護人員搭乘航班啓程武漢。而隔日,武漢機場又迎來一對哈爾濱的年輕護士夫妻,鄭雪玉和愛人張晨。幾小時後,天津一位有著15年黨齡的機長李玉忠,也載著來自家鄉的醫療隊抵達武漢……
他們僅僅是數據背後,衆多“逆行者”中的一個個縮影。
戰“疫”當前,兄弟省市守望相助。
“逆行者”的身後,是守望,亦是希望。
“逆行者”來做什麽?
在武漢天氣最冷、疫情最難的時段,十幾萬“逆行者”給武漢增添了什麽樣的“溫暖”記憶呢?
我們同國家信息中心通過互聯網數據抓取,對近1000萬條網絡數據進行了分析,試圖通過描繪這些“逆行者”的職業特征,呈現他們抵達武漢之後的活動圖景。
于是有了下面這張職業詞雲圖。
“醫護、專家、司機、解放軍”排前四
每一個詞彙的大小,代表著“互聯網關注度”所占比重,醫護人員和防疫專家排名前二,而排在第三的關鍵詞讓譚主有些意外:物流司機。
我們檢索發現,他們成爲打通湖北救援物資生命線的“逆行戰士”,而與“物流司機”時常關聯出現的卻是另外一個新聞熱詞——“斷路”,這群“逆行者”的艱辛可想而知。
有這樣一個真實故事。
大年初一晚上,載著米、面等近6噸物資的90後物流司機譚德孝,因爲高速封閉,不得不繞道175公裏左右。當晚下著雨,貨車突然陷到一個路坑中。他面臨的是:雨中長達十幾個小時的救援等待,譚德孝直到次日深夜才將物資運達目的地。
“逆行”的路向來艱難且孤獨,但每前進一步,都離“勝利”更近一點。
建築工人再受關注
平時更多因爲“春運”才成爲新聞熱點的外出務工人員,這次以另一種形象出現在了榜單裏:建築工人排在關注度第五位。
簡單關聯檢索即可得知: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他們成爲主力軍,也成爲“逆行者”中備受關注的一群人,他們來自全國各地,他們在疫情面前同樣義無反顧。
危難面前,英雄從不問出處。
“逆行者”凝聚的,是愛心!更是信心!
“逆行者”:不計得失 無論生死
社交平台上的話題熱度,往往映射著這一階段的社會熱點和網絡關注度。我們對社交平台信息進行整理發現,“逆行者”相關話題已經占據多個平台的熱榜。
一條近500萬閱讀量的知乎熱榜內容,吸引了譚主關注:“疫情結束後,你第一個想見到的人是誰?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麽?”這個話題有近7000人回答。
其中,知乎高贊“留胡男”說:“老婆,兒子及所有家人,想抱抱他們。”網友“晉美”說“穿越了生死,才發現時間賦予生命的意義。這輩子,一定要好好愛”……
與此同時,微博發起了一個“武漢志願者報名”的話題,僅僅一周時間,就引發了300萬關注量,幾千人發布了請戰帖,裏面提及最多的就是“不計得失,無論生死”。
“逆行”的路上,還有14億分之一的你、我、他,“逆行”的背後,還有一個正在彙聚磅礴力量的中國:只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准施策,我們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是魔鬼,致敬終將讓魔鬼無處藏匿的“逆行者”!
此去平安,等你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