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導 楊乘虎
2020年冬春之際,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
中國充分展現“大國擔當”,不僅科學精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確保人民群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且及時向其他國家和地區捐贈防控物資,分享戰“疫”寶貴經驗,積極推動國際抗疫合作,贏得多國政要、專家和民衆贊賞,生動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理念。
其實,這並不是中國第一次向世界輸出抗擊大流行病的“中國經驗”。
曆史何其相似,百余年前1911年4月,多國著名鼠疫專家在沈陽出席萬國鼠疫研究會,學習中國醫生伍連德抗擊“東三省鼠疫大流行”的經驗;三百多年前1688年,天花全球肆虐,俄國首先派人到中國學習人痘接種,隨後引起了更多國家的注意和仿效。伏爾泰曾在《哲學通信》中對中國有過如此評價:“這是被認爲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
兩段真實的曆史記憶,均來自《國家記憶》欄目新推出的抗疫題材五集系列紀錄片《戰“疫”》。該片自3月30日起在總台中文國際頻道(CCTV-4)連續播出,以豐富的曆史事實,回顧鼠疫、天花、瘧疾、血吸蟲病、脊髓灰質炎等五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流行性疾病在中國的防治曆程,揭示了近現代以來疾病或瘟疫大流行對人類文明所産生的深刻影響。
戰疫:曆史意識與文化自覺的交感
“我們人類的進步史,實際上也是跟傳染病的鬥爭史。”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說。
人類與疾病鬥爭的曆史,從未停止。《戰“疫”》系列紀錄片從古到今、從中到外,縱觀漫長的曆史,以獨特的曆史視野進行多維度敘事,深入挖掘人類“戰疫”的史實,以此呈現健康與疾病的對立關系之于人類社會演進産生的持續影響,從全新的視野再次定義“以史鑒今”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新冠肺炎的疫情來勢如此凶猛,爲什麽中國首當其沖卻依然能夠迅速高效地遏制住疫情發展?《戰“疫”》一片從曆史的維度提供了答案。伍連德在哈爾濱與鼠疫的鬥爭,多少能看到武漢剛剛經曆的全域封城。“隔離、消毒、阻斷交通,伍連德這一系列防疫措施,迅速阻止了疫情進一步擴散。”原來,那些洶湧的戰疫曆史並未遠去,成功的經驗,積澱成爲中國追求美好生活的曆史財富。
人類,在一次次與流行性疾病的抗爭中積累與傳承經驗。曆史的傳奇藉由《戰“疫”》將民族自豪感傳遞給觀衆們:“當新生的人民政府只用了十一年時間,就消滅了這個困擾人類數千年的瘟疫。比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天花被消滅的時間,整整提前了十六年”。中國抗擊流行病的曆史智慧與責任擔當也通過《戰“疫”》得以有力地展示:爲了防止病毒從境外輸入,從1961年3月開始,中國在雲南靠近邊境50公裏的範圍內,對當地居民實行了三年普遍種痘一次的方法加強免疫。在與緬甸、老撾、越南三國的國境線上,開辟了一條長達4061公裏的天花免疫地帶。
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國家記憶》欄目憑借著高度的曆史意識與文化自覺,爲家國留存時代記憶,在曆史規律性的呈現中聚焦現實,尋找恰當的記憶視角與曆史切入點。曆史的講述維系著現實的縮影,在曆史宏闊的大背景中,探討與思考著國家與民族的發展命題。
20世紀初的中國內憂外患,發生在東北的這場瘟疫,被俄、日兩國視爲擴大在東三省利益的絕佳機會。“一場傳染病,成了列強威脅中國主權的籌碼?”《戰“疫”》對特定語境中疾病與國家主權的現實發問,賦予了作品曆史講述的價值高度。該片不僅揭秘我國戰“疫”的曆史過程,而且彰顯了特殊年代中國人對生命、健康、國家的捍衛。通過富有張力的史實發掘,將曆史“存在感”與現實“確認感”緊密對接起來,《戰“疫”》的探索與實踐,令人印象深刻。
逆行:曆史意義與人格敘事的交彙
疫情突發,4萬多名國家醫療隊員從四面八方緊急馳援湖北。醫護人員“逆行”的身影,成爲2020年冬春最亮的光芒。寄托著生的希望,守護著生命的健康。“逆行者”成爲抗擊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最刷屏的熱詞、最可愛的人!
《戰“疫”》精心塑造一群真實的曆史“逆行者”,不僅展現了伍連德、齊長慶、趙铠、屠呦呦、蘇德隆、顧方舟等在防控五種傳染病過程的傑出貢獻,同時邀請了趙铠、李蘭娟、張伯禮、王辰、楊寶峰等院士,共同回顧新中國以及一代又一代醫務工作者抗擊重大流行疫情、捍衛人民生命健康所做的不懈努力!
如第一集《戰疫——戰鼠疫》中,作爲貫穿全片的核心人物,伍連德冒著生命危險投身在恐怖的瘟疫中。當所有人都逃離時,他卻帶著一台貝殼顯微鏡來到哈爾濱,進行了中國近代醫學史上的第一次疫區現場人體解剖,第一次發明了“伍氏口罩”有效阻斷了鼠疫的人際傳播,第一次集中火花疫斃者屍體。
如他般的“逆行者”,在《戰“疫”》的講述中從曆史中接續走來,真實細微又高尚偉大,構成了戰疫曆史的鮮活注腳,體現著《國家記憶》欄目“爲人物立傳”的宗旨。《戰“疫”》生動地還原了人類面對瘟疫的困境,再現了一代又一代醫護人員的奮鬥精神和無畏氣概。
相比于曆史紀錄片的宏大敘事常態,《戰“疫”》影像中“逆行者”的光輝形象和崇高人格,在動畫、回憶錄、采訪和珍貴的音視頻資料等多種形式的演繹下,保有著更多個體生命的溫度,凝聚爲一種曆史的態度,並定格爲頗具曆史意義的刻度。《戰“疫”》故事講述邏輯嚴謹——從疫情的曆史發展、中國人的防治曆程等方面,展現了人類數千年來的成功經驗;故事中曆史與現實的對照寓意深刻——揭示出中國迅速取得新冠肺炎疫情有效防控的曆史動因,在當前重大時間節點上生發出獨特的曆史意義。
科學:曆史啓迪與時代精神的交響
當前中國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功,處于持續向好階段,而國際上卻陷入于疫情肆虐、全球爆發的危機時刻。
人類的曆史即是疾病的曆史,如何面對疾病並戰勝之,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戰“疫”》一片將一個個生動具體的曆史人物事件提升到思想、精神層面進行挖掘闡釋,讓現實和曆史在生存、生命的維度上互相回應,既引人深思,又催人奮進。
爲了進一步凸顯內容的科學性,弘揚科學精神,《戰“疫”》特別邀請趙铠、李蘭娟、張伯禮、王辰、楊寶峰等院士共同回顧新中國以及一代又一代醫務工作者抗擊瘟疫、爲了人民健康所做的種種努力。正如李蘭娟院士片中總結道,“這次新冠肺炎,我非常高興看到這麽幾萬個醫務人員,他們能勇敢地面對,積極地投身到這個戰鬥當中,這種精神將是我們國家的寶貴的財富。”
所以,與疫情期間大量充滿感性色彩、更直觀展現當下疫情現狀的“速記”“日記”等現實類紀錄片不同,《戰“疫”》一片所呈現的深刻理性思考或許有著更爲深厚的現實意義。該片塑造的一批逆行者,展示了中國在不同發展時期面對傳染病時所做的努力,不管是逆行封城的伍連德,還是研究出種痘新方法的趙铠,正是他們骨子裏排除萬難、逆行而上的科學精神挽救萬人于水火。該片講述的戰“疫”故事,也是中國在公共衛生知識和整體思想文化上不斷發展的生動呈現。
當鼠疫鬥士伍連德與法國醫師梅尼發生觀點沖突時,正是伍連德的科學判斷和果敢決策才保住了哈爾濱和東三省免于疫情淪陷。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發之時,曆史與現實交相輝映,由此生發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發揮著持續黏合大衆的作用,讓人們更加堅定中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必勝信心。
《國家記憶》欄目自開播以來,在重大的曆史節點上,持續用“小細節、大曆史”的方式講述曆史,記錄時代。所推出的包括《戰“疫”》在內的一大批紀實影像作品,視角獨特,表達新穎,既在重大事件的曆史脈絡中一一梳理史實,也在哲學思辨中激蕩現實關照,讓家國的曆史記憶真正融入了現實生活的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