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名不符其“實”:影片裏的媽並不“囧”……它其實講的是,一個潇灑老太太和她的中年“囧兒”的故事。
當正在鬧離婚的、打專利官司的中年“囧兒”徐伊萬,被“困”在和媽媽同行的火車上時,他一邊應付媽媽(黃梅瑩飾)的靈魂拷問,一邊暗中抓狂:
原本好好的生活,怎麽瞬息之間就天翻地覆呢?
爲啥婚姻、事業和媽,他一樣都控制不住?
與媽同行,一個離婚的40歲中年男人的三個“囧境”
影片一開頭,從一只自在的貓開始。
媳婦張璐(袁泉飾)要和徐伊萬離婚了,想當年二人曾共同創業,打下一片江山,共同擁有一個牛掰並可以換錢的技術專利。張璐大度地讓出中國市場給徐伊萬,自己准備到美國去發展。並因爲要出差和美國廠家談判,所以張璐把貓送到徐伊萬這兒寄養。
徐伊萬看著貓,一點也沒爲張璐的“大度”而感激。實際上,媳婦和事業,他兩樣都不想失去,他爲當下的處境而憤怒!所以,他當下最重要的事,就是隨張璐飛去美國,去“攪黃”她與美國廠家談的這單生意。
這應該是徐伊萬(徐峥飾)的第一個“囧”——一個失控的中年男人,自認還有能力挽狂瀾,但實際上,他做了一個糟透了的選擇:做一根損人不利己的“攪屎棍”。
徐伊萬到了機場,卻過不了安檢,因爲沒有護照。
于是,他派出鐵杆粉絲、姨家弟弟郭貼(郭京飛飾)先去美國“攪屎”,決定先去火車上的媽媽那裏“追”護照,再去美國和郭貼會合。
結果這一去,就去了六天六夜。
一方面擔心被列車員(賈冰飾)瞧不起(母子關系暴露在列車員眼皮子底上,一走了之很容易扣上“不孝”的帽子);
一方面良心過不去……于是,徐伊萬萬般無奈地陪媽媽坐上了去俄羅斯演出圓夢的火車。
在最落魄焦急,最不意氣風發的時候,卻要和親媽呆在一個封閉空間裏,這是一個中年男人的第二個“囧”。
面對著媽媽盧小花“莫名其妙”的眼淚:“我又不知道你要去美國,誰知道你要拿護照啊,你自己丟三落四的,還當著那麽多人面吼我”……
和“莫名其妙”地憤怒(因不能中途補票,媽媽怒吼列車員“你幹嘛要拆散我們母子啊!”)……
徐伊萬均無力招架,被逼就範。他也只好一邊打電話遙控郭貼,一邊嚼著媽媽塞進嘴裏的棗、雞蛋……當個孝順的兒子。
結果就這麽”孝順”,手機還被媽媽掉進了方便面盆裏,因爲媽媽堅持“濕掉的手機一定要插進米裏超過8小時”,所以,徐伊萬唯一的聯絡工具沒了。
北去的列車上,徐伊萬認識了和他一樣情場失意的俄羅斯美女,本以爲可以來一場豔遇,就可以鼓起與張璐分手的勇氣……結果更大的尴尬來了。徐伊萬剛剛決定放手一搏,俄羅斯美女卻在下一站與舊情人複合。
徐伊萬的“出軌”計劃泡湯了,還被老媽發現了大罵。
爲了逃避,他打開綠皮火車的最後一節車廂的門,放風吸煙,結果被困于風雪中疾馳的列車尾部。呼救無門的徐伊萬,不得不爬火車自救,最後凍成了愛斯基摩人,這是的“第三囧”。
人到中年要明白的道理:付出並不一定能換來收獲
中國家庭文化,有一點PUA的意思:就是一代比一代更要活成“被上一代認同”的樣子。
比如“有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有種餓叫你媽覺得你餓”。
更有很多家庭,兒子的大學專業都是爲爸媽青年時未競夢想所選、過日子的媳婦找得是爸媽的理想型、工作是爸媽精心安排,事業按爸媽的心意來發展……越是優秀的兒子越是如此。
還好徐伊萬並不算什麽孝順的有志青年,他只是被“道德綁架”陪媽媽去俄羅斯旅遊,耽誤了自己去美國與張璐對著幹的大事,他還是心情不爽。
于是滿臉凍瘡的徐伊萬上車後,跟媽媽爆發了,他連珠炮似地翻起了舊賬,口不擇言地說起
“爸爸就是被你氣死的”。
也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
“我受夠了你的強迫症,還有你的疑心病!”
“我告訴你,我並不是那個你想象中的兒子!”
這些話,何嘗不是他的媳婦張璐和他說過的呢?
與張璐結婚以來,徐伊萬一直也在PUA張璐,他總想讓張璐成爲自己心目中的那個老婆:對老公專一、對婆婆孝順、事業上也能幫襯徐伊萬、出得廳堂入得廚房……于是張璐感覺到累,感覺到無可奈何,無法和徐伊萬溝通,于是兩個人就這麽從“相愛的夫妻”變成了“自說自話的絕緣體”。
而他的媽媽盧小花也一樣,她年輕時,愛上了一個心目當中的白馬王子,結是現實生活中的貧窮、打罵,敲碎了她的愛情幻想,她因此想逃離這段婚姻,把兒子當成自己活著的希望。
所以,自己的心事被兒子一語點破,盧小花于是“離車出走”,徐伊萬不得不拎著老太太的箱子,滿世界找人。
最後,母子倆來到了滿是風雪的西伯利亞森林裏,還遇到了覓食的熊,盧小花爲了救兒子,吸引母熊過來吃自己,徐伊萬飛奔過去抱住母親,結果“咣“地一聲,當地人幾聲槍響,救了母子倆一命。
在俄羅斯人的結婚派對上,徐伊萬內心壓抑的失控終于得到爆發,他向張璐傾訴:
“你爲什麽就不懂……我就是討厭你太講道理了,我之所以這麽做,不是因爲錢,也不是想跟你計較,就是因爲我還喜歡你,我還愛你……因爲你不在乎我的感受,我就是一塊抹布嗎?”
這一段太真實了,中年男人,也不過是個孩子啊!面對生活的重壓,他們也會迷茫、無助,也想撒嬌和矯情,也有“意難平”!
可能,徐伊萬說完這話,自己覺得太丟人 ,于是他喝烈酒、穿裙子、亂叫亂喊,還把蛋糕整個糊在賓客的臉上……這多虧是俄羅斯是個豪爽好客的民族,這要是英國,估計會被人打出去。
酒醒後的徐伊萬,收到了張璐的微信,張璐對他說:
“以前我認爲,愛一個人就是願意全心付出,後來才發現,有時候就算付出,也難免互相傷害。我們曾經有過真實的相愛,給了對方最美好的時光……在這段婚姻裏我們都付出了很多,但我們都失敗了。”
他想不明白的事,張璐給了他答案。
爲什麽好生活瞬間天翻地覆?爲什麽凡事都在失控?爲啥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偏偏來呢?
因爲,人生本就是如此啊!
人到中年就是要明白:並不是你計劃從一而終,就一定能白老偕老。並不是你挖著良心付出,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這就是真實的人生。
人到中年,放下自我,才能溫暖身邊最親的人
徐伊萬和張璐,兩個人雖然回不到從前了,但仍然是有感情的,這一點從開始“送貓”的細節就可以看出來。
徐伊萬依然愛張璐,對張璐的“占有心”不死,所以無論張璐“獨立于他”做什麽,他都不自在;
張璐也在乎他,雖然離婚的決定不可更改,但爲了給徐伊萬留一個好印象,她主動讓一步,退出了中國市場。
二人之間,曾經有情,當下也有默契。
所以,當張璐坦陳內心,徐伊萬瞬間領悟了,也放下了。
他不再控制:
- 不再控制郭貼在美國胡作非爲,搶張璐在美國的飯碗;
- 不再控制這段強弩之末的婚姻;
- 也不再強迫媽媽做自己生活的背景音……
開悟之後的徐伊萬,眼前一切都發生了轉變:
友好的俄羅斯男人開車送他們去貝加爾湖,他背著媽媽跑過冰河,去趕那趟夢想的火車。快要來不及卻遇到了熱氣球,他們乘著熱氣球降落在華燈初上的劇院門口時,我們甚至還看到了俄羅斯大教堂。
在劇院裏,徐伊萬出自于本心(而非被綁架當“孝順兒子”),幫助媽媽完成了年輕時候的夢想,並且擁抱了媽媽,就像劇首張璐要求他那樣:
“爲什麽你不抱抱你的媽媽?”
雖然,他知道這樣的擁抱對一個中年人來講有點“不理智”,但他依然不顧形象地做了,做了這個放下自我後,溫暖自己身邊最親的人的“傻事”。
要有家庭、要比自己的媳婦強、要孝順、要有事業……即使沒有孩子的壓力,一個40歲的男人需要承擔的也太多了。誰能理解他們?也許除了自己,誰也不能。
這也是他們執著之因,現實的生活太“真實了”。
越苦就越真實。
其實,對于徐伊萬來說,之所以一直要控制,是因爲恐懼和擔憂:
- 恐懼人生並沒有因努力越變越好;
- 擔憂財富、名利、感情沒因積累越來越多,反而越來越少……
而當他發現人生即將失控之時,他還做最後一步努力:反控,用一切力量,哪握毀滅自己的力量,來握緊手中的沙子。
抓狂與平靜,就在一轉念之前,當徐伊萬學會放手,發現一切並沒有那麽難。
大不了張璐還可以做朋友、喝醉了酒得罪了的白俄也可以做合作夥伴、兒時撒過嬌的媽媽的懷抱也可以重新回去……
即使什麽都沒有了,也沒什麽可怕,它不過是承認一句話:
我苦過了,讓甜從頭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