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李光耀,衆人皆知這是新加坡的“國父”,一手打造出了亞洲最富饒的國家之一,他領導著新加坡的獨立,新加坡的經濟建設改革……國家有大小之分,領導人自然也有高低之別,而李光耀這人定能位列世界曆史上最拔尖的一批領導人之列,其人在政治話語中從不有所避諱,政治立場在外人看來頗爲詫異,李光耀關于國際形勢的看法,站在每個國家的視角都會給出不一樣的說法。
長期致力于拉攏美國介入亞太局勢,說只有日美同盟才能平衡中國,進而率先組織起了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希望以此來制衡削弱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經濟貿易主導地位。
而他在關于美國如何處理中國關系的時候卻說道,美國應該尊重中國的崛起,遏制中國的崛起是不符合美國利益,也不符合現實,中美領導人應該坐下來好好談談,把本就不是的敵對關系重新調回競爭關系,一起調解矛盾,共同領導國際事務。甚至在他聽到美國政府批評中國人權民主問題時,他笑說這些美方的批評全是扯淡,美國人壓根不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美國應該靜下心來好好了解一下中國。
他的立場看似多變,其實他從來只是在維護新加坡的國家利益,他知道如何在中美對抗中取得好處,也知道如何做中美對抗的潤滑劑。在他1987年的一次演講中說道:“我們決定什麽是正確的,不用考慮別人怎麽想。”而真實的國際局勢,在務實的李光耀看來,是很殘酷的,他作爲一個“儒家現實主義者”,他的法則就是孔子的益友三標准,“益友有三,友直,友諒,友多聞。”
在2013年的8月6日,李光耀在新加坡的總統府發布了他的著作《李光耀觀天下》,收錄了李光耀自己對世界大國和國際形勢的走向的分析和見解。
“歐元區解體,美國不再強大,日本走向平庸,印度困難多,新加坡不確定是否存在。”
他在書中給出了這些預言,而2021年的今天,我們已經看到了世界好像正在向著他的預言發展,但究其原因,這是可洞察的。
世界是由這個世界的人民所創造的,世界也是世界人民所書寫的。世界應該向著多極化發展,隨著科技的發展,地球村這個概念在麥克盧漢提出的六十多年後,各國人民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在文化信息方面逐漸建立了聯結,舊的價值體系會逐漸崩塌,新的世界曆史將由新的人民來書寫。新的世界人民渴望和平、渴望自由、渴望幸福。強權是束縛不了世界人民的共同渴望,而新的改變自然會引出各種問題。
歐元區的解體,在《李光耀觀天下》出版的四年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批准了“脫歐”法案,歐元區解體已經有了第一個“脫歐”者的出現,歐元區的解體時代也就已經到來。
歐洲在經曆了二戰的重大打擊之後,各個國家就想用一種非戰爭的協商建立一種超越國家權力的機構,其思想萌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就已經誕生,但卻是在二戰的戰爭破壞下的歐洲的土地上,開始真正的進行這一構想的落實。然而冷戰時期的世界兩極化讓歐洲推進這一落實計劃舉步維艱。
在1965年的4月8日,歐盟的前身“歐洲共同體”由德、法、意、比、盧,六國創建。其後歐洲各個國家逐漸加入,但歐盟的真正建立,是在冷戰結束之後的1991年,在1989年的時候,德國拆除了柏林牆,東德和西德合並,成爲了一個整體的德國。冷戰隨著社會主義陣營在歐洲的國家相繼倒戈,長久的陣營對立在歐洲存在,亦如曾經的歐洲戰亂不斷,沒有一個真正的大一統,各種擴張戰爭皆是不義之戰,拿破侖的法蘭西時代,擴張只是爲了實現拿破侖在國家政治上的目的,大多數被拿破侖所侵占的地區實際上還是附庸國,並未囊括進法國的真正意義上的領土。而德國挑起的兩次世界大戰亦是如此,戰爭目的不是爲了真正的大一統,而是各種政治家的野心和種族利益。
各種戰爭使得歐洲各個民族國家對立起來,小國的局限性在二戰後的冷戰時期更加明顯,于是各個國家抱團取暖的想法不謀而合,在德國柏林牆倒塌之後,歐洲長久陣營對立變成了各個國家互相交流,人民從對立之中走在了一起,一起擁抱著,迎接著新時代的來臨。
1991年的12月11日,“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正式建立,而後不久的12月25日,蘇聯正式解體。
歐元區就此成立,一個衆多國家組成的聯盟,在蘇聯解體後的新聯盟,亦如蘇聯建立之時,歐盟的人民充滿了愉悅和興奮,他們構想著能夠以此來抗衡超級大國的壓迫,使歐洲從此沒有戰爭,進入一個從未有過的大一統時代。
但想象過于美好,現實就會漸行漸遠。歐盟並未完全擺脫美國的控制,隨著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加入歐盟,在經濟和政治上,歐盟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問題接踵而至。
歐盟讓各個小國聯合了起來,但是各個國家的發展問題逐漸浮出水面,而歐盟在建立之初的滿心赤誠,逐漸變成了各國自私自利,希臘經濟的衰退,多國否決《歐盟憲法條約》,軍事政治上被美國牽制,各民族之間的矛盾等等問題,在歐盟的發展中呈現了出來,隨著英國的脫歐,歐盟的各個國家之間的矛盾問題已經不是歐盟能夠調解的,各國政府的自私自利使得矛盾間隙逐漸擴大,經濟上的巨大優勢並不能解決一切矛盾紛爭。
理想的炙熱逐漸冷卻了下來,時代的發展,現實的問題擺在了桌上,一味地依賴于經濟上的建設只會讓歐元區進一步分裂,如果歐盟不解決這些巨大的問題,歐元區勢必走向解體。而李光耀的預言也將一語成谶。
而牽制著歐盟的美國,在蘇聯解體後,贏得了冷戰的勝利。成爲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那時的美國可謂真正的世界燈塔。美國在這個世界用它的美國夢吸引著整個世界的人去那片土地冒險。
但所謂的“美國夢”,其實早就不複存在了。美國是一個沒有自己曆史文化的移民國家,這是美國不可忽視的弱點。
美國的強大皆是因爲從戰爭中牟取暴利,在這個世界上四處煽風點火,進行著各種戰爭。沒有自己文化的美國,編織了一個冒險者的夢想,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就能過上理想的生活,而實際上的美國,正如我們看到的,一切皆是爲了利益,完全不在乎別的國家人民的生命,大肆破壞他國的土地,用強大的軍事力量淩駕于他國文化之上。而被美國夢所吸引到美國的人來說,這就是一場騙局,一個笑話。美國的自由、民主就像是一個更大的笑話,美國的種族問題是全世界最嚴峻的,由于沒有文化底蘊,美國人在精神層次的追求逐漸淪落到物質追求之中,而美國社會本就處于一種完全不平等的狀態,無論是階級還是種族,都處于一種嚴重的失衡。
而美國在這個世界上進行的各種軍事、政治、經濟活動,讓整個世界的人都感到惡心,而牟取的利益卻只是落入了少數人的口袋之中,美國的各種社會福利也在逐漸減少。在美蘇對抗時期的美國社會福利是頗爲豐厚的,而蘇聯解體之後的美國政府,就重新顯現出了他們唯利是圖的本質,而美國人民只是美國精英階層的選票而已,人民只是選票,所謂的民主,就是擺上幾個候選人讓人民投票政府給出的選項,人民沒法自己設立一個選項。
“美國夢”就是美國政府給人民開的一個空頭支票,三百年前的乘坐五月花號來到這片土地的時候,帶來的就是給這片土地原住民的無盡傷痛,甚至是種族滅絕。而在做出這些慘絕人寰、喪盡天良的事情後,居然還立起道貌岸然的形象,說是帶給這片土地新的血液,但這塊遮羞布也太過可笑。
隨著中國的偉大複興,世界迎來了新的局勢,奧巴馬時代所宣揚的“讓美國再次偉大”落空了,美國強大的勢頭已經停下了。美國兩黨制衡的體制讓他們各自政黨明爭暗鬥,政策只能在各自政黨所治理的洲緩慢推進,而對立政黨所治理的洲就極力反對執政黨所制定的政策。兩黨權力頻繁交替,領導人的口號和政策大多得不到很好的實現,奧巴馬時期的政策被特朗普大改,而現在特朗普時期的各種政策也在被拜登政府所否定。
而這些都是權力的遊戲,美國人民的呼籲都被壓抑在社會底層,各種示威遊行愈演愈烈,逐漸演化成爲暴力抗議,社會失去了其穩定性。沒有文化底蘊的美國,現在就只能將矛盾轉移到國際對抗之上,轉移給正在複興的中國,而中國穩步的經濟、科技、軍事發展和五千年的文化底蘊,使中國不再屈服于舊時代美國的淫威之下,在美國發動的經濟戰之中立于不敗之地,而且我國有長遠的國家發展目標,有活力,有動力,有信心。
美國在新時代的發展中卻停留在了舊時代的冷戰思維,妄圖在對抗之中得到激勵,從而強大起來。但因爲這三十年的所作所爲,美國已經失去了再次強大的各種因素,失去了人民的支持,缺失了文化底蘊,失去了在國際上的信譽和話語權,在世界人民渴望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時候,美國卻依舊妄想稱王稱霸,這種霸權是和全世界人民作對,是逆時代大勢的做法,而美國領導階層的固化,腐敗問題也頗爲嚴重……
美國已然失去了強大機會,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的美國夢已經破碎,摩耶面紗已經破碎,而美國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放下舊時代的思維,和中國坐下來好好談談,合作共贏。美國如果不能抓住時代的機遇,勢必走向衰退。
而新加坡是否將會存在,也是和美國息息相關。
在李光耀一手打造出這個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的路上,很大程度上借助的外力來自于美國,而美國已經自顧不暇了,處于馬六甲海峽這個世界海運咽喉地帶,六十年代的時候,李光耀鏟除新加坡的“馬共”之後,和馬來亞聯合邦合並爲馬來西亞,但因爲種族騷亂問題,最終新加坡被逐出馬來西亞,被迫獨立。
于是李光耀之後在政策上選擇了去中國化,唯一一所海外華語大學南洋大學被取締了,語言方面雖采用雙語教育,但側重于英語教育,甚至到後來實行了徹底的英語化教育,實際上是讓海外華人斷掉了和中國的根,也漸漸失去了其華人文化底色。
而馬來西亞在新加坡獨立之後,對這片土地虎視眈眈,新加坡在“國父”李光耀的帶領下選擇了向第一世界國家看齊,積極尋求著與美國合作的機會,新加坡的地理優勢使得美國難以抗拒新加坡開出的各種條件,美國開始對新加坡進行軍事上的庇護和經濟上的支持,美國逐漸和新加坡捆綁在了一起。
但畢業于南洋大學的李光耀,斬斷了新加坡華人和中國文化連接的根,當時他並沒有預見後來中國的強大,李光耀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自嘲道:“南洋大學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哪裏會想到有一天中文和對中國的理解有可能成爲更重要的競爭優勢呢?”
在軍事經濟上依賴于美國,而文化底蘊上又斬斷了和中國文化的聯系,而新加坡是否會存在的根源還不止于此。
在李光耀去世後,兒子李顯龍接過了新加坡領導人的職務,新加坡這個國家有著太多李光耀的痕迹,新加坡人覺得子承父業、世襲總理是應該的。但這種家天下的制度,很快就會變成政治弊病,而且新加坡的資本主義制度下,人民貧富差距尤爲懸殊,並不像外界所想的那麽人人富裕,在李家父子掌權如此多年後的今天,曾經李光耀所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時時刻刻壓抑著人的心理,而且今天的年輕人有了他們自己的政治訴求,隨著一家把握新加坡權力的這種模式,新加坡的民主選舉漸漸失去了其權重,而新加坡的年輕人正在讓這種制度回到應有的民主制度上。在新加坡的選舉之中,各種席位逐漸從執政黨手中失去,新加坡人民的不滿已經開始表達出來了。
而李光耀這個實用主義者最大的敗筆就是讓自己建立的民主制度淪爲了空殼,在自己年老的時候依然極力保持著自己政黨的執政大權,而90年代的這個世界,都處于一個巨變之中,政黨政策都在進行著變化,而新加坡依舊維持了曾經的一切政策,不僅如此,李光耀讓自己的兒子繼續來維持自己的政策,可人總是會變的,世界在變,人也在變,李光耀和他的領導班子,和他所領導的人民都老去了,新加坡應該是年輕人的新加坡,應該有新的血液彙入領導階層,而不是李家所把控的精英主義。
美國的衰敗也預示著新加坡將失去的庇護和支持,于是新加坡現在漸漸向大陸靠近,李光耀在後來也重新提倡新加坡人民學習華語,但曾經斬斷的根已經很難續上了。而中國當年學習了頗多新加坡制度,也願意和新加坡進行合作。但新加坡始終是小國,美國縱然衰敗,但美國依然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衰退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新加坡可能朝夕之間,全盤傾覆。
所以新加坡的未來有著不確定性,李光耀也不能確定未來的新加坡是否會存在,如果李顯龍能夠處理好未來的新加坡,也許新加坡將繼續發展下去,也可能淪落爲他國的附庸之地。而作爲李光耀自己一手打造出的國家,卻是在自己親手埋下了地雷,新加坡的未來在他年老之時有所預見,人總是會在年老的時候反思曾經所做過的一切是否正確,他自己看見了這些隱匿在社會和國際之中的危機,但如何解決還是得看他自己選擇的李顯龍。
李光耀的這些預言,帶著他獨到的政治眼光,總結出了各種客觀規律。世界在這新時代的大變革之際,我們只能相信未來會是多元多邊化,全世界的年輕人一起聯合起來,創造出一個全新的世界。
只有客觀規律和一些預言是不夠的,各個國家地區都充滿未知境遇,在我們現在面前只有一條路可以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李光耀的預言也可以不成爲谶言,需要的是這個世界的政府一起坐下來好好協商,放下成見,一起爲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地球村將成爲現實,這也是人民所願意見到的未來,而不是采取對抗的姿態。
美國政府如果願意和中國一起領導全球事務,這個世界的戰爭和疾病可能都會被解決掉,但美國的頑固派們,正在漸行漸遠,喪失合作共贏的時代機遇。
未來究竟如何,我們只能迎接未來的到來,或者去改變未來,李光耀書中說道:“這個世界再也無法回到過去了。我們豈可當做從未發明飛機、互聯網、蘋果手機和蘋果平板電腦?你只能接受眼前的世界就是這樣,盡可能改善整個社會的命運,否則就跟不上其他地方瞬息萬變的步伐,被抛在後頭。地球可不會爲你停止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