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新加坡“國父”的大人物,李光耀讓新加坡這座孤島,變成了一個人均GDP在世界前列的花園城市國家。
對于當今的國際形勢,他在《李光耀觀天下》中,也談到了:
歐元區解體,美國不再強大,日本走向平庸,印度困難多。
李光耀提及的四個區域,在當今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中,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表面上看四個國家都在穩步發展,李光耀爲何又會做出這樣的預測呢?
基辛格曾對《李光耀觀天下》做出評價:
《李光耀觀天下》對世界廣泛的課題做了獨特和坦率的分析,將半個世紀以來其他領袖向李光耀請教的精辟見解展現于前。
當今的世界格局,也正如同李光耀在2013年8月6日發布的《李光耀觀天下》那樣,正在朝著多極化發展,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距離也慢慢拉近。
其一便是歐元區的解體。
1993年11月1日,歐共體成員國爲了謀求在經濟政治各領域,謀求更高程度上的合作發展,簽訂了《馬斯特裏赫特條約》,歐盟正式成立。
到了1999年1月1日,歐盟國家開始實行統一的貨幣政策,歐元順應而生。
歐元的誕生,促進了歐盟內部經濟貿易的提升,也讓地區內有了統一的貨幣,使得各個國家之間經濟交流更加便捷。
作爲歐洲貨幣改革的極大成果,歐元注定會出現在曆史舞台上。
歐盟在成立之後,它的成員國也越來越多,瑞典、芬蘭、奧地利等國家紛紛加入。
抱成團之後的歐洲國家,曾經一躍成爲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實體,足以和美國相提並論。
兩極格局結束之後,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慢慢形成,歐盟在國際社會上,握有重要的話語權,英國和法國更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
但是在近幾年,原本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的歐盟,內部隱藏的危機卻慢慢暴露。
歐盟各個成員國在經濟政治,以及軍事上的聯合,讓歐盟更加類似于一個大國家。
所以在一些重要的國際場合,整個歐盟更加希望用一個聲音說話,其他有異議的成員國,必須得從整個歐盟的利益出發。
想要成員國閉嘴的歐盟,與成員國之間就必不可少産生了些許的摩擦。
成員國在最初加入歐盟的時候,這些摩擦會被帶來的國家利益所覆蓋,在黃金時期加入歐盟只會利大于弊。
但是,萬一遇到特殊情況,一方面是整個歐盟的利益,另一方面是英國、法國、比利時等各個國家的國家利益,成員國會如何選擇,結果可想而知。
當初加入歐盟就是爲了謀求國家利益,然而事到臨頭,歐盟的一些舉措卻與當時加入的初衷相違背,所以部分成員國不得不重新考慮之前的決定。
2020年1月31日,卡梅倫本希望以脫離歐盟爲籌碼,想要歐盟給予英國更大的利益。
但在英國全民公投下,這一脫歐的舉措竟然弄巧成拙,成爲史上第一個脫離歐盟的國家。
雖然看上去英國脫歐的行爲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英國人民半數以上支持脫歐,也有一定的事實根據。
英國雖然是歐盟的三大經濟實體之一,但是畢竟脫離了歐洲大陸,是一個島國。
地域上就和歐盟內部其他國家有著一定隔閡,英國實際上也並未完全融入歐盟體系。
所以脫歐對英國的影響不是很大,相反,近幾年一些歐盟的政策卻讓英國人民頭大。
當時國際恐怖組織ISIS在土耳其、敘利亞以及伊拉克境內實行恐怖事件,大量的難民逃往相對安定的歐洲。
無數的逃難群衆,擠在了一艘殘破不堪的木船之上,毫無安全措施的他們經常葬身魚腹,遇難的小孩兒,屍體隨著海浪,飄到了希臘沿海。
歐盟爲了應對大量難民湧入,只好在其成員國之間進行難民分配。
而身爲三大經濟實體之一,大量的難民進入英國,英國群衆對此極爲不滿。
在損害了國家利益的前提下,英國境內民聲鼎沸,時間越長,矛盾積聚得也就越多,脫離歐盟對英國來說也就勢在必行了。
英國在面臨選擇時,無一例外地選擇了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
其他成員,譬如法國、德國等,法國主張與俄羅斯緩和,維持良好的國際關系,德國極力推動北溪2號等事件。
在李光耀看來,歐盟內部的矛盾隨著歐盟經濟增長速度的減緩,會不斷激化,各個國家之間的聯系也會漸漸降低,歐盟解體也只是時間問題。
對于在二戰之後崛起,想要脫亞入歐的日本,李光耀也預測,日本會慢慢走向平庸。
日本在曆史上,曾經還是中國的屬國,明治維新以後,才慢慢走上現代化的道路。
由于地域的限制,而且日本境內大面積還是不適宜發展農業的山地,所以只能靠著外貿來實現工業化。
近20年來,由于日本人口的劇增,適宜居住的國土面積又有限,房地産市場就極其火爆。
上世紀80年代,日本人民一度以爲投資房地産相較于其他行業,最是有利可圖。
但是全國境內的競相追捧,就造成了市場上存在巨大的經濟泡沫,這時一旦發生一些意外,一切情況就急轉直下。
原來5000萬日元的豪華住宅,不斷貶值,1000萬日元就能全款買下。
爲了應對這一危機,日本的銀行體系不得不內部消化了經濟泡沫帶來的沖擊,15年的工資收入都被提前透支了。
除了在經濟發展中産生的一些外部問題,日本還有其結構性的問題。
作爲亞洲唯一發達國家,其人口老齡化的程度,相較于印度、泰國這樣的發證中國家相比,形勢相當嚴峻。
日本的人口增長率進入新世紀以後就開始慢慢下跌,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在正常的人口結構中,年輕一代應該是整個社會的主力軍,而日本就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5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據了人口金字塔的大部分比重。
年輕一代的人數不足,社會可持續發展就沒有了新鮮的血液,失去了持久的動力。
在日本,以前是10個年輕人供養家中的兩位老人,現在平均下來只有3個年輕人了。
並且隨著國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大家都不太著急在20多歲就結婚生子。
現在社會的巨大經濟壓力,在沒有給孩子准備好一個合適的成長環境之前,日本國民即便結婚也不會隨意作出決定。
雖然政府一方面鼓勵年輕人生育,但是在巨大的生活壓力面前,還是有很多上班族成爲了不婚不育群體其中的一員。
中國也慢慢步入了老齡化社會,以前還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現在已經開放了二胎政策,鼓勵寶爸寶媽們養育第二個孩子,減緩人口結構上的壓力。
所以日本的經濟看似還在穩步地提升,可是隱藏的人口以及資本主義經濟上的周期危機讓李光耀斷定了,日本會慢慢趨于平庸。
另外一個資本主義大國便是美國了,美國當今是世界的第一大經濟實體,李光耀又是從哪裏看出了端倪,預測美國將不再一枝獨秀呢?
首先便是美國沒有長期發展的文化積澱。
相較于上下五千年建國曆史的中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給予了中國人民強大的文化自信。
但是美國的建國曆史就只有區區幾百年了。在新航線開辟之前,北美洲幾乎被隔絕在世界之外。
在北美洲被發現之後,印第安人便淪爲了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地。
北美大陸上到處都是歐洲人建立的種植園,印第安人也是一盤散沙,沒有形成完整的國家。
直到1789年,華盛頓當選美國總統,美國才開始走向獨立資助的新篇章。
缺乏曆史的沉澱讓美國在文化上有著不可彌補的弱點。
其次是在美國的發展曆史上,美國是通過了不斷發戰爭財,才慢慢走到了世界第一經濟實體的位置。
美國的發展戰略是具有很大意義上的入侵性的,在處理國際關系的時候,也經常蠻不講理。
和中國密切相關的越南戰爭、抗美援朝戰爭都顯露出了美國的狼子野心。
不斷地挑起爭端,也讓美國的國民經濟開始有了減緩甚至是下跌的迹象。
而霸權主義的方略更是貫徹到了美國外交的方方面面,國際舞台上的名聲自然也越來越差。
把自己的道路越走越窄的美國,還是一貫執行背離世界和平與發展主題的外交方略。
最後,現階段美國的經濟雖然還是穩步提升,但是政治體系內部矛盾已經慢慢暴露了。
美國群衆也開始向政府表露,他們對現行的一些制度的不滿。
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現象在美國大行其道,巨大的貧富差距也引起了一系列社會矛盾。
所以李光耀才預計,美國將不會再是世界第一大國。
對一些發達國家做出合理的推測之後,李光耀也沒有忘記其余的發展中國家。
他還指出了印度,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面臨的困難可謂是數不勝數。
首先便是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雖然發展到了今天這項制度已經慢慢趨于人性化,但是長久的影響還是將印度人民區分成了三六九等。
婦女在當今印度的地位極其低下,她們享受不到一位印度合法公民該有的生命健康權、人格尊嚴權等各項權益。
即便是男人,從出生開始就已經區分開的社會層級,也讓很多具有真才實學的印度青年無力改變自己家庭的命運。
在這樣早就應該摒棄的思想傳統影響下,印度人民的受教育程度也普遍很低,不管男女,幾乎連小學都沒畢業的他們,就辍學來到了種植園、工廠。
其次是面對著印度社會不斷激化的社會矛盾,印度政府選擇聽之任之,不做出任何切實的舉動。
印度的犯罪率在世界範圍內就是臭名昭著,女性被侵犯的案件更是平均每三分鍾一例。
印度女性晚上根本不敢一個人走在馬路上,到了夜幕降臨,她們就會把自己鎖在家中。
她們擔心自己會淪爲馬路上的公共財産,即便是報案,在固有思想的影響下,官員們也只是走個形式,裝裝樣子。
沒有法律制裁,規則也就失去了約束能力,心生邪念的歹徒也就越來越肆無忌憚。
就連印度的中央調查局官員面對著女性被不斷侵害的社會現狀時,其發布的聲明竟然是讓女性把性侵當成一件正常事件對待,既然逃不了那就不要反抗了。
屍位素餐的官員不僅起到維持社會正常秩序的作用,而且印度官場上的腐敗程度,在整個亞洲都是屈指可數。
作爲一個世界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印度的基礎設施極其落後。雖然國家每年都會在基礎設施上進行相應的撥款,但是這些全部都落入了各級官員的口袋。
百病纏身的印度,還引起多元的文化信仰,造成各個地區之間的人員矛盾。
現階段,印度最顯著的優點就是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
李光耀甚至對于自己手把手扶持起來的新加坡,也不確定在百年之後,新加坡會不會湮沒在曆史的潮流之中。
作爲一個花園旅遊城市,國土面積狹小,相應占有的資源都極其有限,所有的商品幾乎都是依靠進口,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並不能自行生産。
這也就造成了新加坡需要依靠著外力進行生産發展。但當今世界格局瞬息萬變,即便到了今日,國際社會上也依然存在硝煙。
但真的要如同李光耀所言,可能該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現階段李光耀的預言已經初現端倪,而當今社會和平與發展才是國際社會的主題。
一同居住在地球村上,各個國家就像鄰居一樣,應該互幫互助,共同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完-
編輯丨書書
參考資料
李光耀:《李光耀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