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新社丨趙穎欣
亞太仲裁如何邁入發展新格局?
這場研討會,爲我們打開了一個巨大的仲裁合作空間。
2021年8月6日下午,上海國際仲裁中心(SHIAC)與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SIAC)共同舉辦的“2021滬新荟·國際仲裁亞太城市圈”研討會在前灘上海國際爭議解決中心召開。
會上,中新(中國與新加坡)兩國仲裁專家學者、海內外有關仲裁委員會代表、國內知名律所合夥人、企業代表及法律界人士共聚一堂,圍繞推進國際仲裁亞太城市圈,更好地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就中新兩國仲裁的發展趨勢及交流合作分享真知灼見,貢獻智慧力量。
律新社在現場了解到,2020年,在上海國際仲裁中心案件當事人涉及的26個國家和地區中,新加坡排名第二;而在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的案件中,中國當事人數量排名第三。這充分說明滬新(上海與新加坡)經貿交往緊密,仲裁合作空間巨大。
如何將上海打造成首選仲裁地?中新兩國的國際仲裁發展呈現怎樣的趨勢?通過研討會我們看到,不論是頂層設計規劃還是仲裁機構創新,都在表明一個更高層次互利共贏的國際仲裁新局面已經形成。
01
滬新深度融合
打造亞太國際仲裁城市圈
過去40年,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新加坡的發展更是有目共睹,創造了“新加坡奇迹”。在此過程中,新加坡的發展爲中國提供了寶貴經驗,中國的發展也爲新加坡帶來了重要機遇。
中新兩國仲裁事業得以快速發展,兩者共通之處在于:既有自上而下的支持仲裁發展的頂層設計,又有仲裁機構自下而上的探索創新。上海與新加坡之間的長期緊密合作,不僅爲兩國在地區和國際間的合作發揮了示範效應,滬新兩地的仲裁更是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的格局。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海國際仲裁中心與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持續開展著緊密合作,共同致力于搭建兩地仲裁交流的高端平台。兩家機構自2019年滬新理事會上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以來,已多次共同舉辦具有影響力的仲裁專業研討活動,成爲了滬上國際仲裁交流的重要品牌,本次“2021滬新荟·國際仲裁亞太城市圈”研討會的舉辦無疑將品牌魅力繼續提升!
律新社了解到,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法庭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國際仲裁中心)戰略與發展委員會主任周漢民,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國際仲裁中心)副主任、秘書長馬屹,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首席執行官林淑慧,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董事會副主席、艾倫格禧事務所合夥人張宜良參會致辭、演講,研討會由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國際仲裁中心)副秘書長王唯駿主持,四千余人通過現場會議及在線直播的形式參會。
2020年,上海國際仲裁中心受理了1618件案件,爭議金額達人民幣364.35億元,均創曆史新高;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去年受理案件數量首次突破1000件大關,爭議金額也創曆史新高。
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國際仲裁中心)副主任、秘書長馬屹在致辭中分享了這組數據,並回顧了中新兩國仲裁事業的發展曆程。他指出,滬新之間加強國際仲裁交流,是雙方在滬新理事會機制下的重要內容。隨著全球經濟重心逐漸向亞太地區轉移,亞太地區的經貿投資發展讓市場主體對優質仲裁法律服務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這也爲亞太地區仲裁機構的業務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本次會議聚焦國際仲裁在亞太地區的發展進行研討,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隨著中新建交31年,雙邊關系進入了一個更加成熟和穩定的發展階段,而這離不開雙方堅持互利共贏與開放包容的理念。馬屹表示,借助滬新理事會機制,在商事仲裁領域,上海和新加坡未來還要繼續堅持長遠的戰略眼光,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合作共贏的理念,進一步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新局面,服務好兩地企業在亞太乃至全球的經貿投資法律需求,共同打造亞太國際仲裁的城市圈。
“國際仲裁作爲高效、專業且可執行的爭議解決方式,已成爲商事主體解決跨境爭議的首選。”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首席執行官林淑慧在線上致辭中談到,隨著中國、印度、東盟國家經濟高速增長,以及本區域跨境投資和貿易的蓬勃發展,國際仲裁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無論是新加坡還是中國,均采取積極措施支持國際仲裁發展,並將其作爲改善營商環境、提升國家/地區軟實力的重要舉措。
林淑慧結合相關案例分別從司法、立法、政策的角度分析指出,新中兩地作爲仲裁地的競爭力將獲得進一步提升。爲不斷改善用戶體驗,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不斷銳意進取,鞏固自身領先地位。當前,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正在根據全球用戶委員會的反饋意見修訂現行仲裁規則,她希望繼續與合作夥伴——上海國際仲裁中心緊密合作,共同向中國公司、企業以及投資者推廣國際仲裁作爲其跨境項目和投資的首選爭議解決方式。
02
中國vs新加坡
從立法司法看仲裁沿革
2021年7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修訂)(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正式對外發布。
回顧《仲裁法》頒布實施的26年,我國仲裁事業發展取得了飛躍式提升。全國共依法設立組建270多家仲裁機構,辦理仲裁案件400多萬件,涉案標的額5萬多億元,解決的糾紛涵蓋經濟社會諸多領域,當事人涉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說,我國已建立起全世界最龐大、最完善的仲裁組織,實現了仲裁大國的目標。
“改革開放是一場偉大的法治革命。”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法庭專家委員會委員周漢民在主旨演講中回顧了中國仲裁事業的源頭並指出,中國仲裁制度的發展與實踐,其曆程與中國國情密不可分。
周漢民認爲,仲裁作爲市場經濟下現代服務業的一部分,特別是高端法律服務業的“明珠”,其國際性日益凸顯。目前,我國仲裁人員已具備國際視野,上海成爲國際仲裁中心城市已初具雛形。周漢民表示,應著力建設若幹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仲裁中心,上海作爲引領者、排頭兵,要在中國仲裁事業發展的引領示範方面形成“上海經驗”。
在周漢民的展望中,長三角地區的仲裁力量應得到進一步整合,對標RCEP先行試驗,在長三角地區自貿區內根據RCEP協定的主要內容進行壓力測試,最終形成引領行業發展、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助推亞太仲裁聯盟的成立。
隨著中國經濟巨大增長,中國有關國際爭端解決的立法發展和改革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董事會副主席、艾倫格禧事務所合夥人張宜良通過線上演講的方式回顧了新加坡在立法和司法方面對仲裁實踐的有力支撐,同時指出建立一個領先的仲裁席位對一個國家的仲裁發展至關重要,作爲瞬息萬變的法律領域的從業者,跟上國際仲裁的最新發展是關鍵。
2019年8月6日,中國國務院發布了《中國臨港新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框架計劃》。根據該《框架計劃》第四條,信譽良好的外國仲裁和爭議解決機構可以向上海市司法局和國務院司法行政機關進行登記,並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區開展業務。注冊機構可以就國際商業、海事、投資等領域發生的民事、商業糾紛進行仲裁。張宜良認爲,一系列措施的頒布,釋放了中國國際仲裁制度進一步自由化的信號,也讓SIAC看到了中國仲裁事業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03
滬新切磋
圓桌共話國際仲裁之路
據英國倫敦瑪麗王後大學、美國偉凱律師事務所共同發布的《2021國際仲裁調查》顯示,新加坡與倫敦並列全球最受歡迎的仲裁地。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北京和上海分別在全球最受歡迎的仲裁地中排名第3、7和8位,標志著亞洲正作爲新興仲裁地的崛起。
用戶在選擇仲裁地時看重什麽?仲裁地的意義何在?頂級仲裁地的共同特點是什麽?在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中國區首席代表張寸淵的主持下,第一場圓桌研討拉開帷幕。
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國際仲裁中心)法律事務總監、國際商事仲裁研究中心主任姚宏敏,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劉炯,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管理合夥人黃甯甯,帝斯曼集團大中華區法務總監李春華,瑞生國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楊炎龍,科偉史密夫斐爾國際資深顧問葉微娜圍繞“如何打造仲裁地”發表了獨到見解。
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國際仲裁中心)法律事務總監、國際商事仲裁研究中心主任姚宏敏作爲圓桌主持人介紹到,我國現行《仲裁法》對于“仲裁地”的概念是缺失的,但是《征求意見稿》中增加了很多相關內容。結合新加坡和上海在城市發展上取得的成績,他表示從宏觀和微觀角度探討仲裁地問題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仲裁地決定了一個裁決的國籍?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劉炯結合《征求意見稿》第27條對于仲裁地的規定,推導出了兩個仲裁地的原則。他提議,仲裁地應該是仲裁裁決的“戶口”而不是“國籍”。
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管理合夥人黃甯甯探討了國際上關于首選仲裁的相關內涵和標准,結合中國《仲裁法》的修訂,從律師、仲裁員、行業協會的角度探討了上海成爲仲裁首選地的機遇和挑戰。
帝斯曼集團大中華區法務總監李春華從企業作爲仲裁使用者的視角,介紹了在選擇仲裁機構和仲裁地時企業主要的考慮和挑戰。同時,他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圍繞上海打造國際仲裁首選地的軟硬件環境提出了建議。
瑞生國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楊炎龍以線上方式參與探討了仲裁地的重要性。他從比較法的角度結合相關案例解讀了仲裁庭的法律概念,著重從完善的法律框架、對于仲裁的司法態度、主流仲裁機構的特點等方面分析了打造仲裁地的重要因素。
科偉史密夫斐爾國際資深顧問葉微娜解讀了其他國家和地區打造的仲裁地在過去十年中發生了什麽樣的變化以及變化的趨勢,並將我國的仲裁實務和國際仲裁實務的異同做了比較。通過列舉瑪麗女王大學仲裁調研中最受歡迎仲裁地排行榜,推導出選擇仲裁地時的考量因素。
第二場圓桌研討圍繞“國際仲裁在中國和新加坡的最新發展”,探討了國際仲裁從業人員應了解的新加坡和中國法院關于國際商事仲裁的最新實踐和發展。本場圓桌由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仲裁院理事、金杜律師事務所國際合夥人費佳主持,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法律事務處副處長李聖別、佳文納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林佩雲、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高俊、漢坤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金立宇、金茂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毛惠剛參與討論。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法律事務處副處長李聖別從用戶和企業的角度對仲裁機構及仲裁從業者提出了期望和要求。他表示,中國制造走向海外需要規則護航,需要與律師同行,航空法律業需要制造業、律師業的同仁們一起借勢借力。
佳文納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林佩雲通過線上分享了跨境國際仲裁遠程開庭的經驗,其優勢在于極大地節約了開庭成本,同時指出“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有希望成爲跨境仲裁的發展趨勢。此外,她還探討了如何在中國環境中認識新加坡的判決。
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高俊圍繞“重複仲裁”的議題發表看法,他認爲在中國的司法環境下,過多的裁量權會破壞一局仲裁的根本原則,法律的發展需要一個階段,目前對重複仲裁要采取慎重而嚴格的做法。
如何提升仲裁的效率?漢坤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金立宇結合自身經曆分享了部分裁決的案例。他表示案件中的問題往往存在先後順序,並不一定要把所有問題都拖到最後解決,他希望《仲裁法》修訂之後能對部分裁決有更靈活的規定。
金茂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毛惠剛則探討了爭議解決條款的前置協商程序,他認爲即使爭議解決的仲裁條款明確了前置協商程序,也必須要有書面證明,一旦設置了明確的前置程序,就一定要去履行。
毫無疑問,本場研討會爲滬新兩地商事仲裁的交流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嘉賓們回顧、梳理了滬新兩地建設國際仲裁中心城市的發展經驗,不僅看到了仲裁機構在完善仲裁規則方面的不懈努力,其中既有對仲裁程序有效管理的嘗試,又有對仲裁靈活便捷、專業高效等制度優勢的不斷追求,也在客觀上推動了本地成爲廣受歡迎的仲裁地。
打造亞太國際仲裁城市圈,一個更高層次互利共贏的國際仲裁新局面已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