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滿樓
對于蔣介石而言,1936年的“西安事變”可謂是猝不及防,一時間,令其灰頭土臉,狼狽不堪。
當然,在各方勢力的角逐下,這次的事變最終以一種戲劇性的方式結束。在張學良的親自陪同下,蔣介石有驚無險的度過了這一難關。
事變結束後,蔣介石也不得不遵守承諾而在抗戰及國內戰爭的態度上有所改變,其對國內其他政治勢力也有所包容。
當然,對于本次事變的主角楊虎城,蔣介石表面雖然故示寬厚,暫時不做追究,但其內心卻是銜恨甚深,必欲去之而後快。
在蔣介石是心目中,張學良只是少不更事,一時沖動幹下了如此驚天大事,而楊虎城就不一樣了,此人枭雄出身,經曆豐富,那是完全有可能置他于死地的。
事後,蔣介石通過宋子文、顧祝同向楊虎城放出風聲,表示願意與楊會面,但希望楊能主動去見他,以便“恢複感情”。
在此授意下,楊虎城于1937年3月29日抵達杭州並隨後晉谒蔣介石。在當晚宴請中,蔣介石先致開場白,其中大意是:
“我向來對人寬大,不記舊怨,你們全知道的,不必多說。但對部下,過于信任,以致發生這次事故,使各方面受到損失,我身爲長官,自覺不足爲訓。”
說到這裏,蔣介石卻突然改變語氣,其指桑罵槐地說:
“張漢卿(張學良)常對我說,有他老子,他跟著他老子走;沒有他老子了,他跟我走,勸我搞法西斯組織,一直說服從領袖。現在他竟如此,你說這是個什麽樣的人?”
接著,蔣介石又恨恨地說:“張漢卿也沒有軍人品格,他打不過xxx,就向xxx投降;若是打不過日本時,還不是向日本投降嗎?
試問,他的部隊正在前線犧牲,他和王以哲竟秘密到陝北與敵人議和了,怎麽對得起長官,怎麽對得起部下!”
說著說著,蔣介石的聲音越來越大,臉色也變得極其難看。聽到這裏,席中諸人鴉雀無聲,在座者心裏都清楚,老蔣表明上是在罵張學良,骨子裏卻是明顯針對楊虎城的。
第二天,蔣介石又派人將楊虎城請去談話,其中就特別說起這樣一句:在經過這次事變後,繼續任職的話,是否覺得有不方便之處?
尚未等楊虎城答話,蔣介石自己就搶先表態:“在事變中,各級人員(指蔣手下的人)對你是有不滿情緒的,你繼續任職,在情感上有些不便。
不如這樣吧,你先往歐美參觀一個時期,回來再任職。出國費可由公家負擔,啓程的時期也不必規定,可以從容准備。”
至此,蔣介石的態度已很明確,這次的事變損及領袖聲譽,張學良已被判刑軟禁,楊虎城也不能不有所表示。
事後,盡管蔣介石稱出洋考察“可以從容准備”,但僅僅過了一個月,楊虎城即被免去所有軍政職務。
期間,蔣介石還不斷電詢其出洋日期,如在近期北京保利十周年精品巡回展中,蔣介石與其親信、侍從室第一處主任錢大鈞的密令兩冊被特別展出,其中涉及西安事變的5通5紙,均爲事變和平解決後由蔣親自下達。
5通密令中,3通與楊虎城直接有關,均爲詢問其病情、催促其離陝來滬的。結合1937年5月前後的《蔣中正日記》,其中確有“電問楊虎城病”、“電話問顧主任,楊虎城今日有否離陝來滬”、“楊虎城果離陝到滬,預備出洋,則西安叛變事件可告段落,然而時已半年矣”的記載。
很顯然,蔣介石根本不關心楊虎城的病情不病情,其目的不過是逼迫楊虎城迅速離職並將他趕到國外去。
事實上,蔣逼迫楊虎城出國的同時,還有另一套備選方案,那就是暗殺。
楊虎城在杭期間,中統曾找到褚龍吟與甄芝彥(兩人父親此前均被楊槍斃),想在特務除掉楊後,讓他們冒名刺客,以掩蓋特務們的暗殺真相。
但是,這一策劃被褚、甄二人拒絕,而楊虎城對于出國之事也很配合,暗殺方案也就不了了之。
更多,請關注筆者民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