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瑞明的“百寶箱”
記得小時候玩具不多,更沒有現在高科技玩具的技術含量,大都是手作的物件,老一代手工藝人靠著靈巧的雙手卻有無窮的創造力。
早期先民從中國下南洋到新加坡謀生,故鄉的娛樂與技藝也隨之而來。在新加坡,因來自中國的華人居多,早期流行的木偶戲有傳統布袋戲、提線木偶、鐵支木偶和皮影戲等。大都是演唱傳統大戲、舉辦傳統宗教儀式與節慶時的表演,後來以方言演出的各類木偶戲日漸式微。
中國的木偶戲興起于漢代,至唐代有了新的發展和提高。木偶戲也叫傀儡戲,現在它不只有唱傳統大戲時使用的木偶,歐美國家也有很多自己的木偶團體,加入更多現代元素,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其中。
在新加坡有一個集傳統和現代相融合的木偶團體——新加坡木偶劇團(Mascots and Puppets Specialists),它的創辦者就是姚瑞明和他的夥伴們。
靈活的雙手築起夢中的百寶箱
姚瑞明的父親姚天德出生于娘惹家庭,母親陳大女祖籍廣東,所以姚瑞明會一些馬來話、廣東話、華語,平時使用英語。父親年輕時比較活潑,酷愛摩托車,而且駕駛技術很高,可以在摩托車上表演各種高難度動作。可能是父親把活潑的性格遺傳給了姚瑞明,他從小就是個愛玩的孩子,正是這“愛玩”造就了現在的姚瑞明。
姚瑞明1963年出生于新加坡,家中有3個姐姐和2個哥哥,他是最小的孩子。兄姐都沒有從事藝術類的相關工作,只有他一人執著于木偶藝術,他笑說自己是家中“怪胎”。
童年時期的姚瑞明(前排左一)與兩位兄長及堂妹合影
孩提時代,姚瑞明是個好動的孩子,華文老師爲方便監督他認真學習,講課時就特意站在他面前。因離得太近,他記得老師講課時的口水都噴到他臉上和書本上,讓他覺得很惡心。當時功課不好的他也常被老師罵,這些都使他對華文這一科目産生厭惡情緒,沒有認真學習,現在想來十分後悔。他身爲華人,時逢中國崛起,華文強勢的時期,他希望能更好地運用華語于藝術表演。可惜小時候沒有學好華文,正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
小時候的姚瑞明夢想長大後成爲魔術師。他小學時把所有的零用錢都節省下來去魔術用品店買他喜歡的魔術小道具。後來讀到小學六年級,父親爲鼓勵學習成績一般的兒子努力讀書,說如果他考過了就送他一件喜歡的禮物。
那時小小的瑞明對魔術和舞台化妝藝術非常有興趣,他看到電視裏演員們通過化妝與服裝上的造型,即可以變成各式各樣的人物,甚至是神仙或怪獸。貼上胡子畫上皺紋,一個年輕人就可以變成一個老人!他覺得化妝造型非常神奇有趣,便告訴父親他的願望。父親實現承諾,在他小六會考合格後送了他一個有各種材料和道具的化妝箱。這個化妝箱成了他築夢的“百寶箱”,收藏了他快樂的童年記憶。
兒時記憶中有一段比較特別:小瑞明去過新加坡總統府做客並和總統一起用餐。因爲當時年紀尚幼,具體的細節他已記不清楚,只記得聽父親說當時的黃金輝總統年輕時和父親一起工作過。而父親當時覺得這個年輕人人品很好且積極上進,便在工作和生活上盡量提供幫助,沒想到多年後黃金輝成爲新加坡總統。黃金輝(1951.11.4-2005.5.2)祖籍福建,1985年8月31日,當選爲新加坡共和國第四任總統。1985年、1989年連續兩界任新加坡總統。被譽爲熱心公益,平易近人的平民總統。姚瑞明回憶說,父親過世時,黃金輝總統還親自前來祭奠。
到了中學,姚瑞明參加學校的舞獅活動,因那時他身材比較矮小,體重輕容易托舉起來,所以大家讓他做獅頭。他還參加了學校裏的才華表演比賽。當時他表演了魔術和變裝,拿到第二名的成績,這使他對魔術和變裝越發有興趣。
姚瑞明說自己不是讀書的材料,文化課成績普通,所以中學後16歲就去服兵役。因姐夫是飛機師,所以他選擇去空軍服役。他經過考試,被分配去做飛機電路的檢修管理。在服役期間,也許上司看出他是心靈手巧並具有藝術天賦的人才,凡是有需要繪畫或做藝術裝置時都叫他去參與。
姚瑞明也覺得自己對設計等藝術類工作很有興趣,所以7年兵營生活結束後,他很希望可以去公司任職,可他沒有相應的文憑。後經朋友介紹,他真的進了一家公司,第一份工作是畫新加坡科學館球形劇院的推廣宣傳畫,作品還被刊登在報紙上。後來因姐夫的油漆公司需要人手,他便去那裏工作,幫忙做調配油漆等工作。這些動手繪畫的能力和配色經驗爲他日後的木偶制作積累了基礎知識和經驗。
因爲姚瑞明的姐姐是虔誠的基督教徒,所以從小他就聽姐姐布道,長大後他也成爲虔誠的基督教徒,並在教會結識他的妻子和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從1993年開始,姚瑞明和年輕的夥伴們非常積極地投身于傳道工作,甚至還去其他國家傳道。姚瑞明說,他的好夥伴張興強當時是拿到7個A會考計分的優秀學生,可他因爲想和夥伴們一起傳道而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其母非常生氣,覺得是姚瑞明把他的兒子“拐走”了。
這一群年輕人當時信仰堅定,雖然每月只有幾百塊的微薄薪水,只夠維持日常生活,但他們內心快樂而富足。他們想更好更有創造性地做好這一項工作:傳道時很多的小孩子,用魔術表演和木偶戲的方式無疑是吸引大家注意力的好方法。
他們本想去買一些現成的木偶來表演,可當時的新加坡並沒有地方售賣這些東西。因當時科技不發達,也沒有電腦谷歌可以搜索資料。沒有辦法,他們只好去圖書館找書和資料,自己試著親手縫制木偶。沒有老師只能“自學成才”,自己摸索看書找不同的布料來嘗試制作。他們開始手工縫制戴在手上的手偶。
姚瑞明說:“最開始我們想做一個人形手偶,結果人形手偶做得像只恐龍!”經過不斷嘗試,他們自己做的偶人終于有模有樣了。這一群夥伴就這樣用自己靈活的雙手,開始築起了夢中的“百寶箱”。
偶戲演出步入正軌
2000年,姚瑞明帶領夥伴們第一次去劇院表演木偶戲。那是有售票的正式演出,演出時長1個半小時。他們演出的劇目是《神筆馬良》手偶音樂劇。當時姚瑞明和夥伴們趕制了30余個手偶,制作非常認真,演出很成功。那時沒有演出經驗,沒有簽合約,結果被騙,演出後卻沒有拿到演出費!好在大家收獲了在劇院演出的經驗,標志著他們的偶戲演出正式步入正軌,並有能力承接大型演出。
2004年開始,姚瑞明和夥伴們爲了不增加教堂的負擔,便自己出來正式成立木偶劇團。因爲姚瑞明覺得拿政府的津貼補助非常麻煩,要回答很多的問題又要填表格,所以選擇注冊成立私人公司。
他們幫藝術團體做服裝做道具,自己找客戶演出木偶戲。開始時因爲沒有知名度,非常困難。後來有人找到他們,詢問是否可以做真人穿的人偶服裝。當時並沒有豐富經驗的一群年輕人非常有沖勁,邊學邊做,之後又陸續接到很多單生意。
每當有國外團體來新加坡演出木偶劇,姚瑞明就去觀摩學習,漸漸地,他做出了有自己風格的作品。他解釋說:很多木偶道具都很重,一直提住會手酸,所以他和夥伴們開始做擁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提線木偶,更加輕巧便于操作。木偶劇增加了音樂和豐富的情節與內容,更加吸引觀衆。
他們就像擁有神奇法力的“女娲”,一個個木偶,都是他及夥伴們創造出來的精靈。木制的人偶制作比較困難,從一塊木料到變成一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需要很多的工序。首先要有設計方案,畫好圖樣,到手工雕刻打磨,再到上彩妝縫制衣服等衆多流程。有時一個木偶的誕生需要幾個月的心血。
姚瑞明(中)和他的夥伴張興強(左)、何燕雲(右)展示他們親手制作的提線木偶
因爲團隊的夥伴都非常心靈手巧,電視台需要做工複雜的演出服時,會找他們幫忙制作。他們曾爲多位著名藝人制作服裝。姚瑞明說,他們爲新加坡著名影視紅星範文芳制作的演出頭飾及服裝非常精美,在演出後她都舍不得脫下來,愛不釋手。
劇團也經常到國外演出和參加比賽,如印尼、越南、沙撈越等地。2008年還代表新加坡參加了河內首屆國際偶戲節,榮獲銀獎。2010年榮獲越南第二屆國際木偶節最佳表現金獎、最佳藝術家金獎、木偶設計卓越獎。
姚瑞明及夥伴們演出劇照
2010年新加坡青年奧運會的吉祥物也是他們負責制作的,當時因爲頭飾相當繁重,道具的頭部重6公斤,身體重4公斤。爲不讓裝扮者中暑,他們每次只能出場不到一小時,道具頭部裏還安裝了小風扇,張開的大嘴也可通風。
2010年新加坡木偶劇團榮獲越南第二屆國際木偶節最佳表現金獎、最佳藝術家金獎、木偶設計卓越獎。
在2015年劇團榮獲沙撈越國際木偶競賽最佳場景和表演獎。這是一項國際性比賽,能夠拿到獎項,劇團的夥伴們都很開心。
2018年劇團受邀到中國參加“一帶一路”河南藝術展演周,姚瑞明先在鄭州的河南省藝術中心舉行的木偶戲研討會上以《木偶戲的創新道路》爲題,演講並示範表演。在信陽站演出《獅城街景》,受到熱烈歡迎和好評。2018年劇團演出由新加坡戲曲學院創院院長蔡曙鵬博士導演,中國、新加坡、柬埔寨三國聯合演出的偶戲《森林曆險記》在鄭州和信陽的三場演出,轟動一時,受到各方矚目。
偶戲在新加坡未來的發展
美輪美奂的提線木偶
制作精良的木偶本身就是一件件藝術品
父親送給他的“有各種材料和道具的化妝箱”姚瑞明一直收藏在心裏,並將之幻化成了筆者眼前琳琅滿目、多姿多彩的巨大“百寶箱”。目前,坐落于5 Lor Bakar Batu的新加坡木偶劇團,就是這個“百寶箱”,其收藏及制作的各類人偶及其相關的道具、服裝、實在令人目不暇接,俨然一個木偶博物館的規模。而今的姚瑞明,可以說已經實現了兒時的夢想。各式各樣的材料,在他手中都能“雕塑”成富有藝術氣息的木偶,而這些木偶在他的手中,仿佛都有了生命,讓觀衆睜大了驚奇的雙眼。
說起偶戲在新加坡未來的發展,姚瑞明表示,曾與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合作開辦介紹木偶的課程。他希望以後藝術團體和院校能開辦更多有關于木偶的課程,讓年輕人能夠對這一行業有所了解,有機會加入其中。
每一個作品都可用雙手賦予它靈魂和內涵,全身心地投入制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用心、細心和愛心才能做出傳神的作品。如果可以開辦一個長期的,與木偶相關的課程,將是一項有益身心且老少皆宜的活動。木偶的造型、服裝、染色、化妝等諸多領域都值得學習玩味,猶如打開一個趣味橫生的百寶箱。
姚瑞明希望,木偶戲不單是給小孩子看的娛樂節目,而是使之成爲藝術、媒體和教育中有效的媒介和傳播工具。現在劇團除了每年在幼兒園、中小學演出外,也曾以木偶劇《孫悟空》實踐了富有新意的西遊記文化演繹。劇團的英文節目很多,但他們在英文源流的觀衆群裏,也演繹著華族的傳統故事,像《嫦娥奔月》、《後羿射日》、《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姚瑞明希望可以建立一個木偶博物館,讓更多人了解木偶、喜歡木偶
姚瑞明心中還有一個願望:將“百寶箱”幻化成一個專門表演木偶戲的小劇場及木偶博物館;無論是大人小孩都能在其中找到樂趣,慰籍心靈。
(作者爲本刊特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