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僑中學五名高一學生,組織策劃了名爲“Project Curae”的服務學習項目(Service Learning Project),爲“失智症”患者打造比較友善的社區環境。
從左往右依次是林尚平、洪敬峰、魏玮德、陳威良與楊承翰
“阿爾茲海默症”
隨著年歲增長,人的身體與精神逐漸衰落,年長者逐漸忘記周遭的一切,這就是“阿爾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又稱“失智症”)給人類帶來的難以言喻的破壞。
2015年,全球大約有2980萬人罹患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發病年齡一般在65歲以上,但大約有4%到5%的患者會在65歲之前就發病,屬于早發性阿爾茨海默病。65歲以上的盛行率約爲6%。2015年,癡呆症造成約190萬人死亡。
2015年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主導的“新加坡年長者身心健康研究”報告結果顯示,60歲及以上者中,每10人中就有1人可能患上失智症。2018年,這個數字達8萬2000人,預計幾年後將超過10萬人。
對每個人而言或許只是到老了才需要關注的事情,但是對于國家而言,在這個越是發達出生率越低,老齡化問題越嚴重的世界,這樣的問題還是需要提前做好考量的。
爲了滿足失智症人士、其家屬與關護者的需求,新加坡于1990年成立新加坡失智症協會。通過協會的工作,希望能提高國人對失智症的意識並減少他們的偏見;促使社會群衆更加包容失智症人士;作爲優質失智症護理的領導者,持續支持失智症人士與其他們的家屬。
華僑學子在行動
目前而言只靠個別組織是不能完全解決這一社會問題,還需要來自社會的關注。
鑒于公衆對此病症了解不多,五名華僑中學高一學生魏玮德、陳威良、楊承翰、林尚平和洪敬峰,在去年1月抱著共同的理念,自動自發組織起來,策劃通過名爲“Project Curae”的服務學習項目(Service Learning Project),探討解決此日益嚴重難題的方法。
他們和新加坡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合作,攜手爲患者打造比較友善的社區環境。
去年10月16日,這個小組獲得哈莉瑪總統的表揚和肯定。今年6月15日再接再厲,小組榮獲“未來問題解決計劃世界賽”(Future Problem Solving Program International)高年級組一等獎。
01 陪伴患者
通過視訊會議平台隔空與需要幫助的患者一起做體操、玩遊戲,也和看護者溝通,帶給病人及其家屬關懷和陪伴,讓他們感受來自社會的溫暖。盡管轉到虛擬空間,活動還是按照原定計劃有條不紊地舉行。
02 在線宣傳
小組通過各種社交媒體,定期發送阿爾茨海默病資訊,讓新加坡各區民衆都能了解到這一情況,並願意幫助患者。
03 小組活動
通過錄制視頻,教患者手工折紙,爲患者提供益智讀本,和患者閑話家常,來爲患者的生活增添光彩。患者也許第二天便忘記一切,但看到屏幕上充滿朝氣的學生,他們都不禁露出純真的笑容。即使如此,義工們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的重複,持續幫助這些苦悶的患者。
新加坡德育
新加坡小學非常看重孩子的德育問題,他們把孩子作爲當做一個未來將會肩負起責任的成年人來看待,教給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責任心。
學校會通過一系列的課外活動、道德教育,將孩子培養爲未來可以堪當大任的人。從這種環境下走出來的學生,未來都會獨當一面,成爲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有操守的人。
教育部從2012年起,將“社區服務計劃”(Community Involvement Programme,簡稱CIP)改革爲“德育在于行動”(Values in Action,VIA),更提倡強調自主自發的社會參與,希望讓學生學習成爲有社會責任感的活躍公民,願意長期爲社區及需要幫助的人做出貢獻。
與社區服務計劃不同,德育在于行動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自發及獨立性,比如與其由學校決定學生的社會參與對象和範圍,學生可以用小組形式,先到社區觀察和發掘社區的需要,然後討論提出試驗性的解決方案,接著把方案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