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在過去一年中,新加坡公布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半導體相關投資,但是如果希望與中國台灣和其他芯片制造中心處在同一水平線上,該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圖片來源:三星)
雖然新加坡在亞洲被視爲金融和技術中心,但是在亞洲芯片行業中,新加坡的芯片制造能力卻處于落後地位。當前,該國正在努力發展其電子行業,並制定了一個目標:到2030年時讓制造業增長50%,其中半導體領域是這項計劃的重點。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來自國外的投資將發揮關鍵作用。
美國半導體制造商GlobalFoundries在今年6月宣布,將在新加坡投資超過40億美元以擴大其晶圓産能,當前該公司正在試圖解決全球微芯片短缺的問題。
在GlobalFoundries宣布這一消息之前,德國芯片制造商英飛淩也表示,將在新加坡建設人工智能應用開發基地,並且在去年12月宣布將在這裏投資2,700萬新加坡元(約2,020萬美元)。
新加坡非常希望在半導體行業的整個價值鏈上發揮作用,包括芯片設計、晶圓制造、組裝和測試、研發以及區域分銷等領域。
半導體研究機構TrendForce的一位發言人表示:“來自芯片代工企業的投資,肯定會讓新加坡受益。但是,該市場上的主要參與者來自中國、中國台灣和韓國。”他指出,這三者幾乎占據了全球所有的市場份額。
TrendForce的數據顯示,在全球近900億美元的芯片代工收入中,中國台灣占據了其中的64%,韓國占據了18%,中國則占了6%, 其他國家一共占12%。
中國台灣的芯片制造巨頭在該行業占主導地位。TrendForce的數據顯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台積電占據了全球市場55%的份額,另一家中國台灣企業聯電微電子占據了7%。韓國企業三星位列台積電之後,市場份額爲17%。而在新加坡進行了投資的GlobalFoundries,其市場份額只有5%。
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國務部長Alvin Tan在今年7月份的一次半導體行業會議上表示,該國占全球晶圓制造能力的5%左右。
疫情大流行導致的芯片短缺,引起了人們對半導體行業的關注。今年早些時候,芯片短缺開始對汽車制造商形成沖擊,並且成爲了讓多個國家政府感到頭疼的問題。
疫情還增加了消費者對電子産品的需求,進而推動了這些産品對芯片的需求。但是,全球對中國台灣芯片制造商的依賴,已經引起了對供應鏈中斷風險的擔憂。美國政府最新的供應鏈審查指出,對中國台灣芯片的依賴,是半導體供應鏈中的一個潛在漏洞,中國台灣如果生産中斷,可能會對電子設備制造商造成近5,000億美元的收入損失。
在過去一年中,芯片民族主義大行其道。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一項520億美元的法案,旨在爲該國國內芯片行業提供支持。而歐盟的目標是到2030年時,讓20%的半導體實現本地化生産。日本和中國也將發展其半導體産業作爲各自政策的首要任務。
新加坡是否能夠從這一巨大轉變中獲益,目前尚存疑問。戰略咨詢公司Sibylline的首席亞太分析師郭宇(音)表示,即使推動供應鏈多樣化,中國台灣也不會在短期內放棄其在芯片行業中的主導地位。
這位分析師說道:“與新加坡相比,中國台灣擁有一些優勢,例如較低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更成熟和更好的綜合配套産業。新加坡還可能會遇到來自其他地方的激烈競爭,因爲對芯片的大規模爭奪,促使許多國家政府都在推動在半導體方面加強自己的力量。”
此外,韓國和中國也將大力發展自己的芯片行業。ESSEC商學院亞太地區的信息系統、決策科學和統計學教授闫力(音)表示:“三星是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商,也是韓國規模最大的企業,該公司在2020年5月宣布,已經開始建設一條價值1,160億美元的尖端芯片生産線,該公司此舉旨在更好地與台積電競爭。”
另外他還強調,在與美國的競爭中,中國也有著很強的提高半導體行業自給率的決心。但是他表示:“總體來說,擺脫對中國台灣芯片制造商的依賴,是一種必要的嘗試,但是這並不輕松,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
*版權聲明:本文爲蓋世汽車原創文章,如欲轉載請遵守 轉載說明 相關規定。違反轉載說明者,蓋世汽車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