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很多孩子,不遠萬裏赴異國求學,出國留學熱一波接著一波。
許多中國孩子,可能沒上完初高中,就來新加坡讀書了。不管是什麽原因,當你踏上了這一片陌生的土地,心境會和曾經完全不一致,你的人生也將會發生巨大的顛覆。
而當初那些選擇新加坡留學的人,後來都過得怎麽樣了?
以下分享來源于知乎和百度:
教會我獨立 @Tiotao
從2007年15歲來新加坡到2016年,一共在新加坡待了9年。
在這樣一個稚嫩的年紀,要在異國他鄉獨自面對現實世界是一個莫大的挑戰。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要學會如何與別人相處,還要學會在深夜排解寂寞的負面情緒。
初來乍到時,買什麽東西都要精打細算,乘以5換算成人民幣看看是多少錢。學生時代比較拮據,每個月生活費山窮水盡之時就只能吃隔壁街兩塊錢的雞飯,有時稍微奢侈一點會加個五毛錢的鹵蛋。雞飯好吃嗎?雞肉柴、米飯硬,但是倒在湯裏,一個人吃也格外暖心。
後來認識了許多朋友,有些人成爲至交,有些人可能這輩子都沒有機會再聯絡了。我非常感謝他們,異國他鄉朋友就是親人,彼此照應,遇到難題互相幫忙,讓我度過了許多道一個人難以應對的難關。
如今離開獅城也好幾年了,在美利堅的深夜裏時不時還是會想念。想念舊機場路的美食,想念NUS Utown草坪的青草芬芳,想念東海岸鹹濕的海風和絢爛的落日,想念讓我心頭一顫的人。
非常感激新加坡這段經曆教會我的獨立,來美帝之後我能夠很好的適應新生活,我始終相信,獨立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
關于新加坡的記憶,不管是開心的還是沮喪的,大概這輩子都不會忘記吧。感恩那些經曆!
又是一個小別離 @知乎網友
來坡八年,SM2獎學金,NUS畢業兩年,需要在新加坡工作六年還bond,目前某大公司小職員,PR。
高中考SM2的初衷之一是不想經曆高考,高二快結束時成績波動很大,北大清華基本無望,高考發揮正常應該可以去到上海的高校,但是未知因素太多焦躁不安。考上了獎學金覺得出國念書也是不錯的選擇。
來了之後發現很多時候被碾壓,英語被SM1的碾壓,成績被同屆的大神碾壓,認識到人在智力上的差距于是對自己不再那麽苛刻。
大學四年半磕磕絆絆拿雙學位畢業,住單人間,去美國交換,去香港讀了summer school,在A star做畢業設計,導師還給撰稿在期刊上發了paper,感激有這些機會,但也明白我在新加坡做學術的水分極大。
上班兩年,東南亞的首都轉了一圈,意識到新加坡一個彈丸之地,在東南亞這些國家之間發展成現在的樣子實屬不易。但是一個國家的大小確實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氣質,太過務實的行事風格也讓人們在工作上更加斤斤計較。
不過,極度安全也是爸媽放心我一個人在外這麽多年的重要因素,新加坡的犯罪率低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但是有時候也會擔心,這些一直爲了養老而工作的人,如果哪一天受不了壓力,社會會變成什麽樣?
人生中重要的朋友大多在這幾年相遇相識,畢業後大家也都在思忖著何去何從。可能又是一個小別離吧。
給了我真正的自信 @阿維娃
來坡六年,我是一個非典型Raffles Institute畢業生,因爲我非常爛的A-LEVEL 成績。
這六年讓我變成了一個完全出乎爸媽意料的人,可以說,他們在我身上所有的期望都沒有實現。我依舊感激在新加坡的這六年,盡管我拿著非常爛的A-LEVEL的成績單,但我變得更加了解自己 ,找到了真正的自信。
在國內時,我是個人見人愛的寶寶!而剛來這裏時,我感到孤獨並且遭受排擠,還有一種擔心自己不會被別人接受的不安。可以說,新加坡讓我失去了原有的一切!
但後來,我開始學著用一種平和的心態看待一切。我甚至覺得,失去一切再找到真正的自己,才能知道什麽是真正的自信,才能知道每個人都是世界上最獨一無二的個體。
有計劃有目標有野心 @拾夜
新加坡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高素質。不亂丟垃圾、不摘花、不插隊、公共場合小聲講話。第二印象是從容。永遠看不到脾氣暴躁的收銀員,所有人按部就班從容不迫。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我開始學會規劃生活。合理的安排時間,去健身房、去晨跑、去享受下午茶、去規劃人生,我學會了對自己負責。
我非常享受這樣的生活,清楚自己在做什麽、想要什麽的感覺非常非常棒。在新加坡是沒有天花板的,你有多強未來就會有多好,機遇與挑戰如影隨形。我相信我選擇的是我想要的生活。
巨大壓力下的快速成長 @西西
還沒念完初中的我拖著兩個巨大的箱子獨自飛去了這個熱帶島國,開始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四年。
灼人的熱浪和全英文的環境讓我興奮又惶恐。頭兩個月是英語課,從一開始的完全聽不懂到真正開學時的70%聽不懂,再到半年之後的20%聽不懂,經曆的酸甜苦辣實在不算少。
初中對口的中學是華僑中學,因此我不用考O水准,直接IP進入到華中JC。從那時開始,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在JC裏幾乎所有事情都與考大學息息相關:平時的測驗不能考差,CCA要有點成績,要有這樣那樣的競賽獎牌…幾乎是忙得腳不沾地。同班同學都是大神,peer pressure有多大可想而知。
現在回想起來,我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麽支撐著我在那段時間內長期保持高強度的腦力活動。
後來,我拿到了劍橋的offer。又一次拖著兩個巨沉無比的箱子走向異國,我不再像15歲初來新加坡時那麽惶恐。抵達宿舍的第一晚我沒有像在新加坡第一個夜晚那樣想家,安心睡了一個好覺,第二天自己辦理各種手續。
我的大學生活,其實從15歲時就已經開始了。希望接下來的英國生活也能夠像在新加坡一樣精彩。
寫在最後
或許,你現在還在整裝待發,設想著今後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憧憬著著未來一切你的幸運。
或許,你已經經曆了人生劇本中的某些故事,辛酸苦辣,悲喜交加。
留學後的日子怎麽過,路怎麽走,完全在于你自己。
王小波說過:“我不能選擇怎麽生,怎麽死,但我能決定怎麽愛,怎麽活,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黃金時代。”
我們要做的,是過好自己的生活。
畢竟這是很長的,很好的,屬于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