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9月起,近九成受津貼的癌症病患的醫藥費將可全額獲得津貼、向終身健保索賠及使用保健儲蓄支付,比現有的七成更多,但也有一小部分癌症病患可能完全無法索賠。
本地患癌人數逐年增加,加上一些昂貴卻未必有效的新型抗癌藥物面世,全民保險計劃終身健保日後將根據門診癌症藥物的藥效和藥價,更精准地制定索賠頂限。
明年9月起,近九成受津貼的癌症病患的醫藥費將可全額獲得津貼、向終身健保(MediShield Life)索賠及使用保健儲蓄支付,比現有的七成更多,但也有一小部分癌症病患可能完全無法索賠。
衛生部昨天發文告說,爲確保病患負擔得起癌症治療,以及鼓勵病患使用經臨床驗證並具成本效益的治療方案,政府采納了終身健保理事會和癌症藥物委員會提呈的建議,制定一份癌症藥物清單(positive list)。當中涵蓋公共領域九成的治療方案,包括一些未向衛生科學局注冊或不符合成本效益,卻在公共領域普遍使用的治療方案。這份清單將每四個月更新一次。
其余一成的治療方案因臨床需求低,或不比清單內其他替代藥物來得有效,沒列入清單。使用這些治療方案的病患將不能向終身健保索賠。爲了讓這些病患完成現階段的療程,一系列調整將從明年9月起生效。
衛生部解釋,受津貼的癌症病患若使用清單內獲臨床驗證並具成本效益的藥物,近九成患者可用津貼和終身健保全額支付醫藥費,比現有的七成高得多。他們只須用保健儲蓄支付共同承擔額(co-payment),不必自掏腰包支付醫藥費。
終身健保理事會建議唯列入清單治療方案可索賠
目前,所有門診癌症治療的終身健保索賠頂限爲每月3000元,然而這有可能導致制藥公司擡高藥價,向最高索賠額看齊。衛生部透露,比起台灣、韓國和澳大利亞等地,新加坡采購癌症藥物的價格高出一倍,以致多數癌症藥物其實不具成本效益,因此不能獲得津貼。
有鑒于此,終身健保理事會建議,日後只有列入清單的治療方案可以索賠。索賠頂限也將更細致,介于每月200元至9600元,視個別治療方案價格而定。
衛生部說,這麽做有助同制藥公司協商,爭取更好的藥價,爲癌症病患提供更具針對性的保障。
根據新加坡癌症注冊局的數據,本地癌症發病率近年來急劇上升。2013年至2017年共有7萬1748人確診患癌,比2008年至2012年高出25%。比起每月數百元的傳統抗癌藥物,新的免疫療法每月費用超過5000元,進一步推高了癌症治療開支。
另一方面,多數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簡稱IP)目前爲門診癌症治療提供全額索賠(as-charged)。不過2023年4月起,只有列入清單的癌症治療方案可索賠,每項治療方案也將設個別索賠頂限,IP附加險不受影響。
衛生部兼人力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指出,上述建議與韓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地的做法一致。
“這些措施將允許我們爭取更好的癌症藥物價格,讓病患能繼續獲得優良和負擔得起的醫療護理,也能確保終身健保保費的可持續性。”